在这个社交少、旅游少、聚会少的“长假”里,我们“好久不见”。从上周末开始,15位重返艺术展厅的年轻艺术家受邀齐聚普陀区美术馆,玩一场视觉“文字游戏”。公众也从侧面看到了年轻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在这个孤独的长假里让自己的创作不断前进的。
参赛的15位艺术家分别是贺兰山、黄赛峰、蒋乃军、李知弥、马进、石琼录、鞠巨旺、万琼、王小霜、于玉田、赵爱华、赵冰、张海辉、钟康军、翟虹萱。这次《见字如面》是顾文达题写的,顾文达用缺字、伪字、错别字打开了概念水墨画的顶点。他的作品都用文字作为文化的隐喻和“花一样”的汉字设计,符合展览的主题。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如贺兰山、黄赛峰、蒋乃军等人用线条和图形追溯人物的发展;、王、钟康军等。,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书写了当代生活的新方式。
描述:朱胡旺的范克洪官方地图
整面黑墙都用金色反复写着一个英文名。通过黑与金的碰撞,墙线就像心电图,寓意着一个家庭的起起落落。艺术家朱玉旺的创作灵感来自欧洲的旅行故事。名为“VON_Kohom”的家族几百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自从孩子们传到现在,他们已经失去了香火,只剩下最后一个家庭成员,VON_Kohom先生和他的妻子还在为慈善事业努力工作。姓会死,那么这份爱会长久吗?昏暗的聚光灯让文字看起来很有感染力。
描述:展览现场的官方地图
马进的代表作是一个装置,观众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到“我爱你”和“生死易”三个汉字。在这次展览中,他带来了升级作品《生死诗》和《见字如面》,用灯光将金属字体投射在墙上。这些金属解构了文字的巧妙结构,就像建造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屏障;在张海辉的作品中,每一个字的形状都成为了一个有机体,所有的笔痕都在其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内部交流,最终编织出一个有意识的“神谱”;石琼录用文字的碎片探索过去和未来,他那只有几个字的时间空的脸隐藏在视野里。
胡润艺术俱乐部主任、学术主持人杨建勇表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展览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宋元以来,书信的第一句就是见字如晤。现在信件已经逐渐远离日常生活,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看,看什么呢?每位艺术家都表达了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并从自己的角度探讨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
本次展览由刘海粟美术馆分馆、雅昌艺术网、胡润艺术俱乐部联合主办。展览由张夏和史志波策划,一直持续到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