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体”是传统诗歌创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词汇,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这种诗歌充满了陈词滥调,毫无生气,不仅在当地的小报上,在一些专业的诗歌刊物上也是如此,网络诗歌中也不乏地道的“老干体”,成为当今诗歌创作的一大流派。
因为问题是如何对待,所以对于老干部的历史和成因,我们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谈个人看法。
老干体作为一种新的诗体,近年来似乎不太如火如荼。毕竟这个名词已经贬义了。纸媒在老干部中最受欢迎。虽然网上也有一些,但由于网络是双向多元的边界,老干部出现在网上难免不会被嘲讽。作为一个在生活中有桌子,在家庭中有地位,在单位中有影响力的老干部创作者,谁能受得了网络上这样的井喷式增长?
因此,在新媒体上发表古体诗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有的话,大多是不怕喷的思想顽固分子。他们不需要也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们走自己的路,视自己为英雄。
真正有头脑、热爱诗歌的人,即使受限于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以一种老派的风格开始诗歌,在互联网的大染缸里看到诗歌的真实世界,大多数都会收起骄傲,从零开始学习。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立场的转变使他们重新思考,更加注重诗歌本身的内涵,试图打破旧的文体模式,做出好的诗歌。
我们说老干体是一种新的诗体,但并不确切。仔细想想,中国千年官场之后哪个文人写不出两首诗?哪个退休官员没有写过一首应该歌颂的诗?因此,老干部在起源上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李白、杜甫、王维、高适、欧阳修、苏轼、辛弃疾,这些光芒四射的著名诗人,谁还没老,谁还没写?
但是,为什么说老干体是一种新的诗风,那些诗人不算?因为人有文采。
无论如何,中国传统官场的大官都过了文采。他会歌颂,会转身,不会因为奉承而显得不要脸。文化断层是新中国一代不可弥补的缺陷,与统治阶级和意识有关。
今天,在全社会更加注重文化素养,全社会都在倡导和宣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到了这个退休创作季,自然会比现在这一代高很多,不用再去学习规章制度,也不会把心中无与伦比的热情直接用简单的辞藻写成口号输出。
文艺范和鼓励学生出生的口号是两个互相竞争的东西。
这两个互相相似的东西形成了老干部的怪胎。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怪胎应该会消失,除非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场合。
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文艺界、诗坛都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