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弟 为了内弟的一句临终嘱托

栏目:财经 2021-09-19 01:06:03
分享到:

“哥哥...我离开后...这两个孩子将托付给你...无论如何不要把它们送人……”在一座破旧的农舍里,一位骨瘦如柴的绝症患者拉着一位老人的手,听到老人“别担心,我会尽力抚养这两个孩子的!”打完地板的承诺后,他高兴地闭上了眼睛。

这悲伤的一幕发生在2014年5月。死者叫肖宝全,是何华乡小庄行政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他们患了肝癌,把积蓄都花在了家里。他们留下了两个孩子,大的那个是15岁的萧江北;小一点的叫肖长青,才3岁。他的妻子凌尔玲患有智力障碍。她整天吃东西,无事可做。两兄弟相继去世;老人名叫高云楼,是肖宝全的姐夫,是何华乡高楼行政村的退休教师。他今年83岁,患有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承诺,他和妻子默默无闻地为萧家工作了六年。

小心翼翼地抚养两个孩子

萧宝泉病危,初中毕业的萧江北刚刚收到商水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高云楼和妻子询问道:“没有你爸爸,你还能上这个学校吗?”江北毫不犹豫:“我要上学!”这正是两位老人所期待的。为了完成在江北的学业,高云楼伤透了心,除了承担学费、生活费等经济开支外,更受教育要努力、勤奋学习。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肖江北性格内向,不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入学不久,他就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一度影响了学习。每次回家,高云楼和妻子都会给他心理辅导,引导他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同时,我多次去学校与当时的校长常子才和班主任沟通,让学校和老师充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班主任和讲师对他进行了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育,点燃了他战胜逆境、成为人才的希望。为了解除内心的烦恼,常校长与班主任和讲师达成了三章协议:“再难,也不能让孩子辍学。如果流向社会,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他特意免除了江北所有的学杂费,班主任也联系了学校食堂,给他提供了20分钟的免餐岗。从此,萧江北没有了经济压力,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读完了高中,考上了高中。去年毕业后,他被南京大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录用,月薪8000多元,成为了一名自力更生、服务社会的知识型员工。

萧宝全去世时,他的二儿子萧长青刚满3岁。周边村里很多没有孩子、没有女儿、没有孩子的家庭都冲到门口要求领养,并提供了一些经济补偿。但都被高云楼夫妇婉言谢绝了。两位老人虽然心里知道养常青树任重道远,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不能食言,否则无法面对九泉之下一个玉骨不寒的孩子的父亲。“照顾孩子吃穿暖衣服容易,孩子身心成长难!”高云楼感慨道:“养长清不养孩子,麻烦可大了。”的确,从幼儿园到小学,高云楼和妻子像照顾幼苗一样悉心照料他,教他写字,辅导他做作业。从吃穿到学习,他们并不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差。肖长青今年上六年级,去了离家5公里的何华乡第一小学。高云楼坚持每周送他上下学,同时培养他的自理能力,教他骑自行车,花2000多元给他买了一辆电动车,方便他上下学。年幼的孩子最容易叛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高云楼和他的妻子接到了学校老师的电话,询问长清为什么没有来学校。这让两位老人很紧张,一路上赶紧找遍,半夜折腾,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他,但300块钱的生活费和杂费已经花光了。经过反复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件事让老人觉得事情的严重性,觉得对孩子的教育一点都不能放松。高云楼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用心良苦,循循善诱。现在,他学习非常努力,这让老人感到欣慰。“我们老两口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每个月的养老金除了吃饭没有多少剩余,但我们宁愿不吃不穿,也要保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像照顾弟弟一样,支持他上初中、高中、大学。”面对孩子的未来,高云楼和妻子充满了野心和爱心。

努力创造一个温暖的家

2014年,肖宝全留下的三间瓦房墙体开裂,屋顶敞开,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为了保证母子住房安全,高云楼和妻子拿出了多年积攒的全部养老钱,向亲戚朋友借了8万多元,拆了旧的盖了4间新的平房,把院子里的水泥地面硬化了,还经常去门口收拾房子打扫卫生。小院子布置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

为了母子俩有衣有食,高云楼和老伴不顾老弱病残,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在严寒酷暑中穿梭于高楼和小庄两户人家之间。在肖负责的4亩田里,春种秋收,辛勤耕耘,用汗水收获希望,给这个“寒冷”的家带来温暖。打理好一切,从缝纫、洗衣服到油、盐、醋的供应。萧江北看到,又到了结婚成家的时候了。高云楼和妻子在儿孙的宅基地上种棉花。他们积攒了四五床棉被,准备了足够的婚纱单、棉被等物资,这让江北感激不尽。

高云大楼里满是儿孙。退休后,他应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他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用自己虚弱的身体养活这个贫穷的家庭。这一切都让身边的人“喜欢”;就连我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觉得老人在他们眼里是“怪人”,但他们都佩服老人的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