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色寨简介 蒙自碧色寨 曾经的“芳华”岁月

栏目:历史 2021-09-19 00:04:25
分享到:

点击文本右下角的“在看”,告诉我你来过这里

余云比色村站摄影

蒙自碧色村,曾经的“芳华”岁月

文字/图形雨云

当你到达蒙自,还有另一个地方可以去。正是因为冯小刚拍摄了电影《芳华》,其中“战场救援中心”在这里拍了一张照片,再一次进入了碧丝村。

我们的车停在规定的停车场,到碧色村还有很长的路,只好坐当地的“拖轮”车,到达碧色村的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

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根据《中法商务条约》,蒙自被辟为设有海关、法国领事馆、法国汽车银行、医院等的商埠。,甚至希腊的格莱什还在这座城市开设了外国企业、酒店等商业设施。当时,国内外的商人蜂拥而至,向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砸钱。蒙自镇的迅速繁荣也引起了列强在云南争夺修路权。

1895年,法国在三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时,以建功立业为借口,逼迫清政府签订协议,获得了修建滇越铁路的权利。1909年4月,一期铁路建成通车至碧色村。1910年4月,全线通车。云南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诞生。这也是《云南十八怪》中“铁路不经全国而出国”的原因。滇越铁路轨距为1米,比我国现行标准轨距窄43.5厘米,故又称“米轨铁路”。

碧色村位于蒙自市东北12公里处。在火车之前,它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偏远村庄。通车后,成为滇越铁路上的一个特殊车站,出口的旧锡几乎都是在这里装车出境的。碧色村立即成为一个装卸、搬运、运输异常繁忙的车站,一个商人、政府官员和旅行者聚集的大集镇。

1921年,格毕铁路全线通车,后延伸至建水、石屏,称为格毕铁路。比什铁路于1915年正式开工建设,1936年建成通车。这条177公里的铁路修了21年零5个月。结合资金等原因,最终建成了轨距只有0.6米宽、实际时速只有10公里的“寸轨”铁路。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中“火车不如汽车快”的原因。

碧色村站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与滇越铁路的交汇处,滇越铁路在此与比什铁路交汇换乘,成为繁忙的过境运输站。站台上和仓库里,等待运输的货物——大铁罐、大米、茶叶、毛皮等物资随时堆放。碧色村,一个小村庄,迅速成为云南的繁华之地,曾被称为“小巴黎”“小香港”。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希腊、意大利等13个国家的商人成立了许多储运公司、外国公司、餐馆、水火油公司、材料厂、邮局、商场等。很多外企都在碧色村设立了代表处,就连附近曾经繁华的蒙自市也变得落寞起来。

当时,希腊商人兄弟开设的盖莱诗酒吧是商人最喜欢去的地方。这是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红瓦黄墙。精致独特,可以爬上小楼,俯瞰碧色村全景。昆明、个旧、蒙自等地的富商经常来餐馆谈生意,听西洋音乐,看高鼻子白皮肤的外国女孩,或者跳舞,也可以算是见世面的人。

碧色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铁路文化、民族保护运动、锡矿历史、商人文化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都在这里交汇。据说蔡锷将军是在北京名妓小凤仙的帮助下逃离北京的,也就是沿着滇越铁路回到昆明,养袁大器护国。当时回昆明的路上,火车停在碧色村,袁世凯命令蒙自的爪牙冒充当地士绅商人代表,以敬酒的名义暗杀蔡锷。结果蔡锷将军的亲密助手下车感谢蔡锷,被刺死。火车快速启动,离开了比斯村。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部分师生,如陈寅恪等,乘火车到达碧色村后,又转移到蒙自海关旧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聚集在蒙自。

1940年9月12日,国民政府为了防止占领越南的日军入侵云南腹地,下令将碧色村至河口长达177公里的铁路轨道炸毁中越铁路桥。1957年12月,滇越铁路碧色村至河口段修复通车,但碧色村没有贸易的繁荣已不复存在。1959年10月,碧色村至蒙自的寸轨铁路拆除,碧色村不再是滇越铁路和比什铁路的交汇点,而重新成为一个农业村。

不得不说,冯小刚选择了一个特别适合怀旧的地点。碧色村曾经繁华,如今沉寂,这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过程。当我们在已经完成使命的碧丝村闲逛时,我们遇到了阴天。碧丝村还有很多人在徘徊。有些人因为电影《芳华》,租了军装,在站台和铁轨上留下了影像。不久,开始下起了小雨。我们跑进车站,有法国风味的站台,斑驳的黄色墙壁和来自巴黎的挂钟。百年之后,我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见证了碧色村的“芳华”,见证了现代人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