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的常景清苗晶,通常被称为“景清经”或“常景清经”,是道士每天背诵的功课之一。这部经书是三国时期东华帝君葛玄所收,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老子和清静的思想,以此来指导他的精神修养。
《景清经》少于600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是道教修炼的重要资料之一。首先,看不见的、无情的、无名的“大道”在经典中得到了阐释,它具有孕育世界、运行日月、生长万物的功能;道清浊动静,“浊之源为清,静之本为动”。所以,“人总可以安静,世界总会回归。”
然后解释说,人和神应该永远保持安静,他们必须发出自己的欲望来清理内心,摆脱所有的贪婪、妄想和烦恼,实现“看着自己的内心,内心没有心;外观有其形,形无其形;从远处看东西,里面什么都没有。三者皆悟,只能在空的境界中才能看到”。最后指出“如果你如此安静,你会逐渐进入真正的道路,这叫做获得道路”。因此,《景清经》是教人将欲入寂的修炼要领,是道门日常修行的重要功课之一。
道教信徒认为:“悄悄立教,导俗助事,百姓归根,以真相拥,遇轩辕,炼神仙,羽飞仙,不荒唐..............《景清经》有杜光庭、王道元、侯善元、王元慧、白玉蟾、佚名、李道纯、莫子兰等多种注释版本,均被收入《正统道藏》。
首先,人们担心是因为他们的心不安分
《景清经》经文说:“众生不可能是真的,因为他们有一颗心;有一颗虚伪的心,就是它让它的神吃惊;不仅惊其神,还感动了一切;对一切都贪婪,就是贪婪;贪婪就是烦恼。如果你担心和妄想,你会被羞辱,徘徊和死亡,经常沉入大海,总是失去理智。”
由此可见,众生之所以忧心忡忡,得不到真相,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内心并不平静,天生就有求外之心。所以修道的需要在于清心发欲,去除虚心,恢复宁静真挚的感情。所以经上说:“人可以永远安静,天地万物都会回归。
二、内心的看法
“上帝夫人很清楚,她的心很不安,她的心很安静,想抓住它。我可以经常发我的欲望和平静我的心,清除我的心和清除我的头脑。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除。”
换句话说,修心发欲,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认识到世间万物、众生在身心上都是虚幻的空。
俗话说:“能被差的人,看他们的心,他们的心没有心;外观有其形,形无其形;从远处看,什么都没有。三者的实现只能在空中看到。”
第三,清除各种思想
理解身心,让一切都空只是可视化的第一步,即发送“存在”,否定有形事物的真实性。再者,不仅有形之物被视为空幻相,而且这种想象的感觉也是不真实的,应该从想象中去除,这样心灵才能不生,身体才能与道相融,永远清澈宁静。
所以经文说:“观空也是空,空无空;空既没有,也没有;什么都没有,湛然总是沉默;没有沉默,怎么能活下去?出生就是真正的安静。真实、自然、静态。永远安静,永远安静。”
只有那些能达到身心平静的人才能接触到真相。而所谓“道”,不过是一种方便的说法,意思是去除一切纠葛,达到透彻理解的精神境界。不是真的有“道”可以得。
因此,我们只能“一无所获”,不劳而获。经上说:“如此宁静,渐入真理;不仅入真道,还称之为道;虽然出名,却没有收获。为了改造众生,叫做道;能觉悟的人,才能传圣道。
第四,注重精神修养
《景清经》中的修身养性方法在隋唐时期非常流行。像《景清经》这样短小精悍的经书还有很多。
如《太上老君静心经》、《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上灵宝沐浴身心经》、《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太上杜宣妙本静心经》等。这些经书的思想原则和文字与经基本一致。
晚唐至五代至宋元时期,心性修养成为内丹人生双重修养的一个方面,因而《景清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唐末的杜光庭之后,南宋的白玉蟾道士、金元的侯善元、李道春、刘同伟、王道元都做过《景清经》的笔记,念经是道士们的日常必修课。
-结局-
作为从业者的微信官方账号
自然|无为|宣德|宁静
▼
“道教门派”修炼者第一个订阅号
致力于中国传统研究和道教文化的复兴、阐释和传播
修行者的净土,道修行者的阶梯导航|悟|增智|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