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评论/说明
21世纪已经过去了20年。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越来越多地用“高速”、“加速”、“剧烈”、“突变”、“创新”和“多样性”来描述世界和生活的变化。文学也经历了从创作思想到门类、主题、风格、群体的深刻变化,包括文学与生活、文学与读者、科学技术、媒介与市场等的关系。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作家网推出了“21世纪文学二十年”系列专题,对本世纪过去20年的文学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本期专题,我们邀请了8位作家,包括诗人、小说家、报告文学作家、网络文学作家等。,每篇都以三个关键词为标题,讲述自己在新世纪20年的观察和体会。既有对文学现象、思潮、趋势的判断,也有个人创作经验的分享。从这些简短却有力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敏锐而真实的思考,也可以看到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文学都在努力捕捉新的时代精神。
“21世纪文学20年”第七主题系列;
八位作家谈:文学,我们看到了
生活总是在变化,但一旦进入“现实”的讨论,我们往往会忘记它。
我一直承认并坚持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这可能和我的年龄、经历、写作习惯有关。而我对这个的热爱,因为它贴近基层实际,有着正相关。关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文学界和评论界,但最终,这种争论会在艰难的现实面前消失。毕竟,即使是先锋文学也植根于现实主义的土壤。当然,对于“现实”,我们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过于功利地去讨论。在不同的时代,它会呈现不同的面貌,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必然对文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生活不变似乎是常识,但一旦进入“现实”的讨论,我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忘记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我们的文学理解和写作态度必然会发生变化。
当你沉入人生的谷底,你才会真正明白一个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意味着什么。
深度生活不仅意味着某种方式,也意味着一种态度或态度。加缪曾说:“我们的笔法不应该关注那些创造历史的人,而应该关注那些承载历史的人。”在县城工作两年,感触很深。当你沉入人生的谷底,你才会真正明白一个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意味着什么。从《在职笔记》《刘万福案》到《第四十圈》,深埋地下的愤怒和悲伤会突然袭来,让你措手不及,甚至更加绝望。当我和他们一起陷入对历史的追忆,从被生活碾碎的尘土中拾起那些故事时,对写作的渴望、冲动甚至恐惧深深地攫住了我。没有现实中的触动,就无法带来内心的震撼,这让文本充满张力。
因为他们更贴近现实,对当下热点、痛点的熟悉、理解和感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传统作家。
关于网络文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息过,但因其本身并没有客观标准和明确界限,因此这种争论事实上是自说自话。而网络文学恰恰在这种争论声中发展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包括我们这些传统的作家也在不断地触网,借助网络这个日益发达的平台展示作品。好在网络文学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央,从玄幻、穿越、同人走到现实主义,不管是数量还是写作质量不断提升,成为文学版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介入生活,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固有的信息传播模式,自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