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友越来越反感出汗的黄豆?
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表情频繁出现在网络聊天中。无论是社交软件自带的简单“表情符号”;或者是源源不断的自制表情包。毫无疑问,表情已经成为网络聊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汉语的博大精深,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表达方式逐渐被网友们贴上了“褒义”或“贬义”的标签。比如“汗流浃背的黄豆”这个说法,就引起了一些网友的争议。在“差点挨”成了梗,“汗流浃背的黄豆”组成了“最佳搭配”后,网友们总能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聊天记录中看到它们。
另一方面,自然是“差点挨了”加上“汗流浃背的黄豆”本身,这就有一定的模糊性。就像《发汗大豆史》一样,虽然“发汗大豆”本身的含义并不是负面的,但它是从“神友”开始的,在“孙小川吧”“反压背锅吧”走红之后,难免会沾染这类社区的底色。大部分网友对这类帖子的印象主要是“阴阳”的负面印象。
没错,当大多数网友看到“汗湿的黄豆”时,第一感觉就是这句话夹杂着“汗湿的黄豆”,充满了“阴阳”的味道。
另外,“微笑”类似于“出汗的黄豆”,曾经有过“呵呵”这样的“黄金搭档”,其讽刺意味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网络上“阴阳”交流的兴起,“笑”这个表情就更狠了。
与“微笑”这种攻击性杀手相比,“搞笑”成了网络上保护说话人的最佳盾牌。
在如今的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很难发现网友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后,并没有添加一个“搞笑”的表情。是否“土生土长”搞笑;或者哔哩哔哩身上类似的“狗头”也是搞笑的;就连《神奇变局》里的“ACN娘”NGA都搞笑。在自己的发言中加入幽默,可以有效避免一些观点不同的人,或者干脆就是“诡辩式”的反驳和语言攻击。加上“搞笑”,就说明你的演讲只是一个笑话。
毫无疑问,“搞笑”可以保护网友免受语言攻击,但滥用它很可能会导致和“汗出黄豆”一样的情况。当双方认真讨论一件事时,抛出一句“搞笑”很容易给人一种“不想好好讨论,只想找乐子”的想法,甚至有“被人奇怪”的意思。
然而,“搞笑”这个表达真的只是想表现出搞笑。
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曲解“出汗的大豆”、“微笑”甚至“搞笑”含义的原因,需要归结于日益复杂的互联网语境。在责任不大的复杂互联网交流中,无端攻击他人的行为随处可见。与扁平直白的方块字相比,各种表情的运用显然是一种更高级的“修辞”。比如用“汗湿的黄豆”让人生病,或者用“搞笑”保护自己。
这属于交际中表达对非信息线索的补充。在联想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不仅仅是基于文字。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甚至语气和情绪都可以互相传递信息。所谓“察言观色”就是基于此。在网络聊天中,更丰富、更生动的表情弥补了文字之外其他信息的传递。但不可避免的是,因为网上聊天主要是以文字为主,所以表情难免会被文字赋予额外的含义,但文字本身的含义却极其复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只有37.1%的人对“微笑”感到厌恶,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这种表达没有感觉。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带着“呵呵”的“微笑”和带着“几乎得到了”的“汗流浃背的大豆”会比单一的表情更致命。
还有一点,即使只有37.1%的人对“微笑”有不同的理解,也足以证明网民对网络语言的共识存在差异。同样从中国青年报2019年发布的报告来看,77.5%的受访者在网络聊天中注意到了一些词语,它们的含义明显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接触不同文化和圈子的结果。毫无疑问,很多年轻人追求新鲜感,各种“黑话”是帮助他们热身,让自己脱离传统事物的重要元素。然而,“俚语”无疑加剧了语言共识的差异,不同圈子的人无法理解“俚语”的具体含义。所以,你的长辈认为“微笑”是一种善意的表达,但当你看到别人给自己发“微笑”时,你的血压直接就满了。
此外,随着以主流媒体频繁点名的“祖安文化”为代表的低俗语言在网络上受到严重限制,以“阴阳”为代表的全新语言暴力逐渐流行。与传统的“国骂”或“直接骂母”不同,“阴阳”往往以反问和“确切的话和反驳”的方式嘲讽他人。在“阴阳”语言暴力中,各种表达方式往往占据重要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友会反感一些表情的原因。
不难发现,“汗流浃背的黄豆”和“面带微笑”已经落到了人人厌烦的地步,“阴阳”沟通方式无疑是其背后最大的“推手”。与其说网友讨厌这些表达方式,不如说网友讨厌“阴阳”沟通方式。
但是,网络上还是有少数照顾别人情绪的网友。在“娱乐至死”观点的影响下,这种现象肯定还会存在。毕竟在网上说话,你要承担的责任,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在当今时代,网络暴力的成本太便宜了。
昨天恶心的是“笑”,今天恶心的是“汗流浃背的黄豆”。按照这个趋势,很难不想象未来会有更多的表达,在互联网日益复杂和畸形的背景下,被“点缀”成完全不同的含义。也许“汗大豆”会像很多梗一样过时被遗忘,但毫无疑问,会有一种新的表达被扭曲,站在“汗大豆”的当下位置。
当时在很多网友的黑名单上,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表情名。
募捐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