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发的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邓稼先为中国核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之父”。
邓稼先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邓以蛰是北京、清华等多所大学的教授。在父亲的影响下,邓稼先从小就渴望知识。1936年,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很快就和杨振宁成为了朋友。
然而,当时,这个国家正遭受苦难。七七事变后,日军进军北平,北大清华先后南撤。邓稼先就读的崇德中学也于1939年停办。为了避灾,继续求学,1940年,邓稼先没有读完二年级就去了四川江津九中,最终完成了三年的高中学业。1941年,邓稼先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联合国大会还是有很好的学习氛围。邓稼先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到抗日战争结束,他也顺利拿到了大学文凭。
经过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邓稼先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为了报效祖国,邓稼先决心在科技更发达的美国学习更多的技能。
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美国的研究生考试。第二年,他成功进入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学习成绩优异,邓稼先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时,他才26岁,美国人称他为“娃娃博士”。
邓稼先的优秀很快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美国政府为邓稼先提供了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并动员同校的老师朋友挽留他。但是,邓稼先已经拒绝了美国的一切诱惑。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可以和祖国相比。
1950年,邓稼先回到新中国,迅速投身于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195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自行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当时,二机部副部长刘杰去找邓稼先,问他愿不愿意为国家做一个“大鞭炮”,并匿名参加了这项长期工作。邓稼先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回家后,邓稼先告诉妻子,他要“转岗”,有一段时间不能再照顾家人和孩子。之后,邓稼先消失了八年。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中国极其困难的时期。中苏友谊结束后,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连一张画都没留下。以邓稼先为首的研究人员只能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荒凉的西北地区日夜独立研制核武器。
上帝会有回报的。1964年10月,邓稼先签署最终设计方案后,中国终于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后,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1979年,邓稼先出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然而,在一次实验中,邓稼先不幸受到辐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1986年,邓稼先死于癌症晚期大出血。临终前,他反复说:“不要让别人离我们太远。”
邓稼先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对家庭和孩子都没有太多的照顾。幸运的是,他的孩子也继承了他努力工作和专业化的精神。
邓稼先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和两个孩子。我的女儿邓志典出生于1954年。虽然从小缺少父亲的照顾,但邓志典养成了独立的能力。十几岁的时候,她独自加入了内蒙古建设兵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人。此外,在此期间,邓志典一直在空业余时间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
1978年恢复高考后,邓志典参加高考,顺利进入大学。在大学学习几年后,邓志典选择了父亲曾经走过的路,只身前往美国求学。在美国期间,邓志典生活简朴,低调,以至于如今很少有人发现她。
邓稼先的儿子名叫邓志平,出生于1956年。
邓志平的早期经历与他姐姐相似。他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工人,经常利用空的业余时间学习。1978年参加高考后,邓志平也进入了大学。然而,与选择出国留学的姐姐不同,邓志平大学毕业后决定留在中国。
后来,邓志平成为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参与出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加工编程》等多部科研著作。虽然不如邓稼先成功,但邓志平也在自己的领域为祖国学术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