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蜂糖梅从去年就火了,今年更“疯”了。采摘树木的价格飙升到15元一斤,外界零售价一般在20-30元之间,最高的一棵卖60元一斤。
老宜宾尹红梅、巫山翠红梅、阆中翠红梅、翁源三花梅、岭南麒麟梅...他们也有过类似的爆款,但现在都“沉默”了,有的不说30元一斤卖,甚至3元一斤都很难在树上卖。在水果行业,一直有一个“魔咒”——再火三年也很难控制。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人能逃脱这个“魔咒”。蜂糖李的人气能经营三年吗?我觉得有点悬!
任何一个梅子爆红之后,三年都很难管理,消费者会反感,做出来的味道好,丢了!
没有市场调研,就没有话语权。为了写这篇文章,作者林海特意从网上买了8个大众李子来品尝,还从3个不同的种植户那里买了“蜜蜂糖李子”。想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吗?首先我们来说说这三种不同的“蜂糖李”,其中两种18元买一斤,另一种30元买一斤,都是从贵州运来的。
从我个人来看,味道不一样,只有一个我很喜欢,它又甜又脆。另外两个“蜂糖李”不够成熟,远不如巫山脆李和宜宾锦屏芋头村的尹红李好吃。而且各地的李子或多或少都有损坏,整体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因此,作者林海分析:
任何一个上市的李子新品种,在一个地区被媒体炒作后,都可以因为口感新鲜而被称为品牌。消费者涌向热点跟风,短期内价格会越来越高。然而,不到三年,到处都会有很多跟风的人,它不再是一个“品牌”,而是成为一个“品类”。成为一个品类之后,李二和张二娃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农业不是工业。它有许多变量。同一个人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几年的李子会有不同的味道。
在市场上,消费者没有太多耐心去细分。只要买了这个品类,并且“品味”体验差,就会认为这个品类的“品味”不如以前,口碑会迅速下降,最后被拒绝。况且,消费者永远感受不到曾经新鲜的“味道”水果有多美味。
所谓“水果诅咒”,最终尝到的是成功和失败!
从中国李子产业的现状看李子种植者的未来,谁能成为未来的霸主?
2016年李子规模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李子产业种植面积达2850万亩,年产量仅649万吨,占所有水果的4%。2016年到2020年的四年间,我没有从国家统计局找到李子产业规模的公开数据,但按照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趋势,各地会陆续有发展,总面积3000万亩。与中国2.2亿亩果园的总面积相比,这个面积并不是天文数字。
从这个数据来看,与其他水果相比,李子产业并没有太严重地跟风和泛滥。因此,总的来说,李子滞销的可能性没有苹果和柑橘行业那么大。但是随着梅花产业的发展,还没有一个强大的企业诞生。为什么呢?通过对市场前后的仔细研究,临海总结出以下五点原因:
1.虽然李子种植的技术门槛不高,大多适合室外种植,但自然风险可控性较低。中国有许多种植李子的地区。目前大部分都是散户种植,很难统一质量。它不是市场上的主要水果,所以很少有人冒险以大型现代农业园区的方式种植它。
2.李子皮薄,靠物理和智能技术很难保鲜,伤害严重,导致营销周期短。如果用太多的药物保鲜,会影响自然口感,消费者会反感。
3.李子的物流、运输和快递包装要求很高。种植户做电商零售很难,还是太依赖中间商批发超市和水果店。如果物流和包装水平提高,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消费者可能不愿意购买。中间商参与了李子的大部分利润,并拥有议价权,这使得种植者很难做大做强。
4.李子比其他水果更难做品牌。原因是民间过去有“桃满杏伤,梅死”的传说,人们对梅的营养价值还缺乏了解,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宣传。
5.从事李子产业的食品加工生产者太少,研究李子更多吃法的人更少。因此,李子的营销模式仍然完全依赖鲜果销售,市场过于单一。
这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在林海看来,未来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可能率先解决李子产业的这些发展瓶颈,哪怕突破一个环节,他也会成为行业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