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朝末年,一个叫秦的盐商在当时的一个沿海沙滩上造了一个烧盐的炉子,并建造了南通最古老的“盐灶”之一,叫做“秦家灶”。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如今的钦灶街道,在“勤劳、朴实、坚韧、坚韧、开拓、创新”的盐文化精神感召下,推动“稳增长、促转型、建新城、惠民生、保稳定”,取得了更多的实际成效,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新时代南通的发展”的答卷。
秦灶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健
江海燕云大道秦灶
“烟花三百里外,灶上星满”。几千年前,铜城原有的沿海滩涂上建起了盐炉,也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厚重淳朴的“盐文化”。其中,最早渗透“盐文化”特色的水土是钦灶街,被称为今天“河海烧盐第一灶”。
钦灶街位于南通市东北翼,崇川、港闸、通州三区交界处。南接鲁运河,北接南通北高速出入口,西接南通火车站,东临兴东机场和规划中的南通新机场。公路、铁路、航空交通便利空区位优势明显。沪苏通铁路开通后,秦灶街与上海、苏南的距离将进一步拉近,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开放包容,秦灶是产业发展的热点。在南通科技产业园,越亚半导体、中国长城等一批电子信息领域龙头企业相继入驻,集R&D-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日趋成熟,共同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郝颖园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成为区域首个百亿园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精诚科技园服务创新企业5000余家,帮助中小企业融资1.06亿元,走出48家大型公司...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下的秦灶,正走在工业发展的快车道上。
方便舒适,秦灶是人们安居的天堂。工农北路由南向北的产业综合体集群已初具规模,江海凤庆街、汽车365广场等综合体满足了人们吃喝玩乐、购物等日常需求。市北文体中心的健身中心和图书馆是居民休闲学习的好去处。将于今年正式开业的北翼九九广场,将为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成为未来秦灶的新地标。近年来,秦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久违的河虾、蛤蜊、白鹭,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一起享受生态改善的好处。
多姿多彩,秦灶是文化繁荣的沃土。去年,钦灶街道投资建设了全市首个以“盐”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市北文体中心长期展出。“勤劳、朴实、坚韧、开拓、创新”的盐业文化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秦灶人继续奋斗的不竭动力。此外,该区域还用作家具博物馆、帽子装饰博物馆等。,有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秦灶的文化标签。
乡愁催人奋进,今天我们更加努力。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共享化障为通途的红利,钦灶街道将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更扎实的举措,为推动口岸大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追赶并超越
争当跨江发展的排头兵
钦灶街被誉为南通市的“北门”。该区域西邻南通火车站,北邻南通北高速出入口。向东15分钟可达兴东机场,向西20多分钟可达沪苏通长江铁路桥。它享有“一城三区,一轴两翼,一水八里围”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开放的营商环境、优质的对接服务,注定成为投资发展的热点。
近年来,钦枣经济发展靠产业和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得以持续,这是由产业内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大量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带动的。辖区工业企业约760家,截至2019年底,规模以上企业58家,亿元企业14家;服务企业总数约1150家,其中限批发零售企业41家,规管服务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28家。“十三五”期间,街道取得巨大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工业应纳税所得额从48.29亿元增加到81.5亿元,服务应纳税所得额从141亿元增加到253亿元,均接近过去的两倍。秦造正以前瞻的姿态,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向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南通科技产业园,位于钦灶街道。2018年9月,园区迎来第一个重大项目——南通越亚半导体有限公司..近两年的建设期,钦灶街道全力保障越亚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企业周边绿化种植、污水管道等基础问题。,并帮助企业尽快投入试生产,从而成为区内顶尖的芯片生产基地之一。6月16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国产整机在南通科技产业园成功下线,新创产业园同日同步开园。江苏长城基地在钦灶街道拥有制造、适配、营销三大中心,建立了完整的R&D制造、适配、销售、服务的本土化团队,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市创新产业的高地。经过不断努力,秦灶的制造体系逐渐从传统的服装加工、机械铸造转变为以电子信息、智能汽车零配件为重点的产业格局,产品档次不断提升。
楼宇经济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集中度高、资源占用少、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近年来,钦灶街道通过精准的政策和业务引进,扶持辖区内一系列特色建筑品牌:以孵化创业企业为主题的精诚科技园是五星级建筑园区,2019年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面向省级海归的创新创业科技园;以能源企业为首的郝颖园区成为港闸区首个销售额超百亿的应税建筑;江海财富大厦落户上市公司总部,致力于跨境电商产业,力争三年内成为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单位。“一栋楼、一个品牌”的理念,让辖区楼宇经济更具特色和活力。
依托交通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打造全市乃至全区承接好项目、大项目的优质产业腹地,是钦灶街道的发展定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沪苏通长江铁路大桥的正式通车,南通与苏南的交流将更加紧密,而2035版的规划调整将为琴枣街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街道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对接上海、融入苏南中找准定位,争当跨江发展排头兵。目前已对接南通供电集团总部经济项目、拓驰模型工厂项目、启秀地产对外投资项目、盐源云图大数据中心等。,不断增强辖区经济发展活力。
关注民生
打造一个宜居且合适的样板间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近年来,钦灶街道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重难点问题,特别是面对今年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六保六稳”工作实效,确保辖区社会秩序稳定有序。
因病致贫和因病致贫是目前影响人们生活的主要原因。2018年,钦灶街道在全区率先颁布《重特大疾病精准救助办法》。街道财政提供100万元,鼓励辖区企业积极捐款50万元,共同设立慈善救助基金,为辖区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等对象提供80%自费救助,对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居民提供30%自费救助。两年来,大病精准慈善救助政策惠及65名患病群众,支出救助资金近50万元。
三年内消除辖区黑臭水体,是钦灶街道2018年向群众许下的承诺。两年来,街道把河道整治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紧盯时序,不懈努力。辖区共实施盐河、舒冬河、中枢河等重点水系整治工程约25公里。配套绿化保洁工作正常推进,现已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江景。为进一步减少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钦灶街道自主实施了林吟滨水社区地面车库及周边临街商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共改造车库300余间,临街店面房屋40余间,财政专项投入约204万元。截至2019年底,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辖区水体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今年以来,钦灶街道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把“六保六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加强居民就业,保障基本民生,维护市场主体和基层运行。街道协助批准1115家企业、29个工地顺利复工,6家企业261名外籍员工“点对点”集中输送复工。向110余人发放各类创业贷款和补贴近180万元,举办招聘会5场,发布就业岗位1500余个,组织求职300余人。秦灶街道还免除了2月、3月租用该街道全部营业用房的租户租金,共计约300万元,有效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
党建引领
加速融合业务发展
钦灶街道坚持把党建融入各项工作事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街道联合辖区11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成立了秦灶街道“大工委”,指导所辖社区成立“大党委”,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区域党建工作格局。今年,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大党委”体制下的党员“双报到”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企业党员主动到所在村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做好封闭管理、体温检测、防疫宣传等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贡献。今年,钦灶街道聚焦城市社区改善管理服务需求,成立物业行业大党委,在杨栗社区打造“金管家红领站”红色物业阵地,着力打造“秦文物业”品牌。通过升级“服务圈”、打造“生态圈”、构建“幸福圈”的“三圈”体系,“秦文”将温暖人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基层治理只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早在2016年,钦灶街道就创造性地提出“三所共建”工作方案,创新社会治理新路径、新模式,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三院共建”工作模式成为江苏的典型,并写入2017年中央政法会议工作报告,在全国推广。2018年,秦灶街道进一步优化“三个共建”平台,创新建立了以党建为核心的“一核三+”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化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合力,融入城建、信访、安监、民政等职能,形成“1+1+1+1>4”的良好局面,及时有效规避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钦灶街道的重点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街道办事处被评为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街道制作申报的歌曲《唱给妈妈听》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2019年,区街共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户市北区文体中心,充分利用理论宣讲、道德引领、信用建设、文化服务等7个优质平台,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余场,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其中,秦灶街深挖辖区特色,重点打造全市首个盐文化中心——秦灶盐文化中心,展现了作为“河海烧盐第一灶”的秦灶与盐人、盐文化精神的不解之缘。今年,钦灶街道组织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就“盐文化”精神进行了大讨论,进一步激发了辖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
古代的盐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打下了基础,今天的秦藻也靠奋斗写出了章华。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大潮中,钦灶街道将以“盐文化”精神为指引,从学习苏州“三大法宝”中汲取养分,在回答南通“发展四问”中争取第一名,不舍拳拳情深,一方水土受益。
图片:秦灶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