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国歌的歌词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或铭记这个国家和民族最深的记忆。
今天,德国国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从马斯到梅梅尔,从埃舍尔到伯特,德国,高于一切……”
歌词中提到的四个地名分别是马斯河、梅梅尔河、埃舍尔河和伯特海峡。从历史上看,它们是德国国境线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终点,它们之间的区域也是德意志民族世代居住的土地。
但是,如果你真的打开地图寻找,你会发现德国国歌中提到的四个地方,没有一个仍然位于德国。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德国西部边界:马斯河/默茨河
马斯河,也译作默兹河,发源于法国香槟-阿登地区的乐浪高原,流经比利时,最后流入荷兰北海。
马斯河中下游是西欧重要的内河航道。排列在河岸上的城市不仅连接着从意大利北部到荷兰海口的重要贸易路线,而且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和工业中心。
马斯河的上游奔流在阿登、洛林高原和孚日山脉之间。沿途地形复杂崎岖,通行不便,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由于发达的工业商业和战略地理位置,马斯河一直是法国和德国的战场。
历史上的马斯河流域,长期以来是德国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的西部边疆。然而,由于马斯河流域在地理上更靠近法国,该地区的许多德国王子更容易受到强大的法国文明的影响、整合和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军装甲部队首先突袭阿登山脉薄弱部位并绕过马奇诺防线,随后猛攻马斯河,进一步瓦解了法军对闪电战的抵抗。然而,在一战和二战结束时,协约国和协约国的军队也在马斯河上,击败了德军在西线的最后抵抗。
德国的东部边界:梅米勒河/克莱佩达河
梅梅尔河位于德意志世界的最东部,是东普鲁士和东方斯拉夫世界的东部边界。长期以来,梅耶尔河一直处于日耳曼人面向斯拉夫世界的前沿,因此在德意志国家的心目中往往被赋予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在随后的《凡尔赛条约》中,德国被迫将梅梅尔河东岸的全部土地割让给立陶宛。从此,梅梅尔河真正成为了德国的东部界河。
1945年,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为了彻底瓦解德国发动下一次世界大战的能力,协约国率先瓜分了原本属于德国的大片领土,并将普鲁士的核心首都哥尼斯堡及其周边地区永久割让给苏联。这个地区现在是俄罗斯深入西欧加里宁格勒的飞地。
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不仅永久失去了梅梅勒河东部边界,还彻底失去了哥尼斯堡和东普鲁士。
德国南部边界:埃舍尔河/阿迪杰河
埃舍尔河,拉丁文翻译为阿迪杰河,是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南蒂罗尔地区西部和南部的边界。
南蒂罗尔仍然是意大利主要的德语区。德意志民族早在公元493年就生活在这个地区。自从意大利被南方的哥特人征服后,这个地区就成了德意志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与二战后德国失去的西里西亚、普鲁士、波美拉尼亚等地区相比,生活在南蒂罗尔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正因如此,南蒂罗尔至今仍是德语欧洲的南部边界,仍保留着相对独立的自治地位。
德国北部边境:伯特海峡
伯特海峡可细分为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其中,完全属于丹麦的大带是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道路。
小伯特海峡是日德兰半岛和菲英岛之间的一个海峡。由于小伯特海峡南端的出口正对着原本属于德国的北石勒苏益格地区,因此被认为是德国边境的最北端。
11世纪至15世纪,石勒苏益格是隶属于丹麦王室的公国,由于贵族之间的联姻,这一地区也与神圣罗马帝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这一地区成为德国和丹麦的争议领土。
1864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前夕,普鲁士和奥地利策划并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战争胜利后,包括石勒苏益格在内的德国北部各州分别并入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随着德国统一的进程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经过该地区全体公民的公投,北石勒苏益格地区选择了丹麦,南石勒苏益格地区选择了德国。之后,伯特海峡彻底脱离了德国的怀抱。
截至目前,东部边境的梅梅尔已成为立陶宛的一部分,作为立陶宛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交界的梅梅尔河早已更名为克莱佩达河。
位于西部边境的马斯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德国的一部分,但现在它是比利时的一部分。马斯河,曾经的领土边界,只能面对德国的威斯特法伦州,与这部分异乡隔开。
北部边境的伯特现在完全归丹麦所有。曾经是德国北面的海峡,也成为丹麦独自占据的内海。
只有南部边境的埃舍尔仍然是欧洲德语区的最南端,在意大利仍然保持着相对宽松的自治地位。
从马斯到梅耶尔,从埃舍尔到伯特,曾经的四个德国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已经不在德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