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403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政府进一步调整科技战略,大力支持企业界和学术界合作,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立具有“孵化器”功能的“科学产业园”,倡导“研究-实验-应用”一体化,推动大学研发的新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剑桥科技园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
占地152亩,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园内建筑58栋,提供总办公面积约17.6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剑桥大学周边及周边地区涌现出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汇聚了全球最聪明的大脑,从生物技术到电子通信,从初创公司到跨国企业R&D中心,共有130多家企业入驻,华为英国研究中心也落户于此。
这些优秀的智力资源推动园区年均GDP增长6.3%,远高于英国3.4%的整体水平,为英国创造了550亿英镑的税收,实现了280亿英镑的出口值。
剑桥科技园也成为整个英国东部的发展中心,与美国硅谷一起享有世界闻名的美誉。
在这次疫情中,剑桥科技园也展现了非凡的力量——
阿斯利康的AZD1222疫苗就是在这里迅速研发出来的。
Ellume率先发明了Coivd-19家庭自检工具,并与美国政府达成了2.318亿美元的协议,其中包括提供850万次Ellom新冠肺炎家庭检测,以支持美国政府应对大流行。
为了应对呼吸机短缺的危机,剑桥顾问公司在六周内按照英国政府的要求完成了精密应急呼吸机的设计和制造任务。
AIVIVO使用开创性的人工智能驱动表型方法来识别新冠肺炎治疗的顶级药物。只需要15天就可以根据治疗效果对9万种候选化合物进行排名——并确定31种候选药物的入围名单。
由Ellume开发的新冠肺炎家庭自检工具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1.创新苹果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剑桥科技园的建立也不总是一帆风顺。
起初,保守傲慢的英国学者对产学结合不感兴趣,大量的研究成果躺在学院的高墙里。
20世纪60年代以后,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故事给学术界带来了全新的气息。1968年11月,剑桥大学小组委员会提交了著名的《莫特报告》,提出以剑桥大学的声誉和实力吸引基于科技研究的企业来剑桥,得到了英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
1969年,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剑桥大学率先走出了“大学公司”的新路。
1972年至1973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决定利用其传统的科学和创新优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于是在城市西北角规划了24亩地,距离市中心3英里,建立了原来的剑桥科技园。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三一学院象征科学的苹果树开枝散叶
在剑桥大学成立了沃夫森产业联络处,协调服务各部门和研究人员与产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从技术咨询、市场分析、牵线搭桥到起草具体合同条款的全方位服务,帮助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顺利落地。
1984年,三一中心成立,为科技园内的公司提供了会议场所和用餐设施,为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越来越多的剑桥毕业生受到鼓励,开始在科学园区展示自己的抱负。
1990年后,剑桥科技园进入成熟阶段,开始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并建立了企业孵化器。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和基金行业快速增长,园区公司数量逐渐稳定,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
如今,剑桥科技园拥有130多家企业和7000多名员工,其中61%来自剑桥,50%是在最近十年成立的,从剑桥大学的分拆企业到寻求人才的跨国公司,不一而足。
研究个性化医疗和无创癌症诊断、人工智能、物联网、防御和连接等改变生活的技术,是英国乃至欧洲的活力源泉之一。
2.公园的栽培规则
剑桥科技园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区域,形成了大学、新兴公司、大型跨国公司紧密合作开展业务的创新经济形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
这正是世界竞相模仿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已经进入“相变区”-
变革性科学、颠覆性技术和破坏性创新在孕育中逐渐出现。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构建优秀的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在未来行业领先技术上在本国和地区领先。
作为一种创新范式,它是继创新1.0的线性范式和创新2.0的创新系统范式之后的创新3.0,即创新生态系统。
研究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区间内,各创新社区和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连接和传递,形成共生、竞争和动态演化的开放复杂系统。
在这些维度上,剑桥科技园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创造和培育。
多样性共生
创新物种的多样性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持续生成的基本前提。
剑桥科技园,一个“生态系统”,拥有非常丰富的核心要素,包括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学术和人力资源支持;强大的商业企业文化;成熟健全的社会网络文化促进了高校与企业的紧密融合;大学与商业组织的合作为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许多成功的案例鼓励了大量教师和学生投资创新和创业。
自组织进化
市场机制促进了系统的良性变异、创新的最优选择和知识学习的扩散,“遗传-变异-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
剑桥科技园在生态上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剑桥大学建设和引领科技园建设,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以及各种社会资本的涌入,实现了“大学政企”三方互动,推动园区发展更加专业化、集群化。在“反哺”剑桥大学发展的同时,也推动剑桥大学向科技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从而不断为园区发展提供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开放式协作
创新生态系统不断从外部引入新物种和新要素,深刻影响创新共同体的演替和系统的整体波动。剑桥大学特别注重科技园的开放性,积极与产业建立深度互动。剑桥大学与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联动,定期引进行业人士授课或讲学,鼓励学生融入教授的科研实践,到企业一线实习或兼职;积极承担企业委托的科研任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与所有经济实体开放实质性交流,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或集团合作建立科研机构。
关键“利基”
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的“功能定位”。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频繁进来,“新物种”频繁出现,生态位经常发生变化。所谓关键小众,往往是因为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根技术、底层技术或关键设计。
剑桥企业是剑桥大学专门的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机制是剑桥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机制,为技术转化和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它不仅能让实验室里的教授安心研究和发展前沿科技,还能为有志创业的教授和其他创业者、企业提供包括法律、资本、商业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支持。
3.关注公园更新
随着新一轮产业和投资的发展,剑桥科技园也在不断更新。
研究表明,便捷的公共交通、便捷的文化休闲设施与幸福感的相关性最强。因此,剑桥科技园将重点更新:更加注重园区的设计;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体系;改善户外体验空。这将提升交流效率,促进人际关系,提升科技园的文化属性,让科技人才感到自己身处一个独特而优质的地方。具体而言,它包括:
更多室外空房间
开放式空房间非常有利于思维的发散。科技园委托LDA启动“中央公园”计划——重新设计布拉德菲尔德中心以及两湖旁的小路和公园。设计包括一个露天会议室、一个果园、吊床和春季散步,以及一个特殊的游乐区和一辆每周去公园的小吃车。
或许,大自然会再次充当“苹果树”,在未来神奇地与某个“牛顿”碰撞,激发知识工作者的无限灵感和想象力。
更方便的公共交通
科技园希望改善园区内外的交通,包括自行车、步行、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位于剑桥郡引导公交路东端的新广场正在建设中,广场酒店还将提供空中转房,与公园内脊路相连,新建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升公交周转体验。
与此同时,为公园里的步行者和跑步者提供社交步道也陷入了困境?没关系,散散步可能会带来新的想法!
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剑桥科技园的生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使得湿式实验室面临短缺的困境。
清华大学蒂奇科技园与剑桥科技园合作,开发了一个4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生物创新中心。在这个中心,有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湿式实验室和办公室空房间,包括联合工作空房间,以及带有冰柜和高压灭菌器的共享实验室。
湿式实验室的特点
经过严格筛选和综合评估,从事细胞重编程研究的创新型企业Mogrify成为首家入驻该中心的企业,Mogrify被《商业周刊》评为“颠覆性技术”生命科学公司。
未来,生物创新中心将吸引生命科学领域的初创企业,打造剑桥科技园历史上首个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中心。
生物创新中心生物创新中心现场照片
4.善于利用外力
配套设施完善
剑桥科技园位于英国东南部剑桥郡,风景优美,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电力设施充足。
剑桥郡距离伦敦市中心60英里,开车只需一个小时左右。剑桥科技园以欧洲商业经济中心伦敦为跳板,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整个园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教育娱乐设施齐全,生产生活条件良好。这样的环境自然能吸引年轻人扎根,为园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清晰的市场定位
说到创新领域,很难不与硅谷相提并论。因为剑桥科技园不具备美国硅谷那样的地位,也没有多元化的技术移民背景,所以不愿意盲目称自己为“新经济的中心”。
相反,它务实地将科技园与世界经贸一体化联系起来,称自己为世界新经济网络的“节点”,以开放的方式与所有追求科技商业利益的经济实体沟通。明确定位可以帮助创新领域更好地发展。
灵活的成果转化机制
为了促进科技园的发展,剑桥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成果向校外转移的政策。任何专利持有人,包括个人、研究团体或部门,都可以自主转化自己的专利。
剑桥大学成立了沃尔夫森产业联络处,鼓励大学内知识产权转让,对于大学应该分享的收入,制定了“聚焦大而让小”的分配政策。
根据所得金额,按以下比例在发明人、系和大学之间分配:
10000英镑以下:90%的发明家,5%的系,5%的大学;
10000-30000英镑:70%的发明家,15%的院系和15%的大学;
30000-50000英镑:50%的发明家,25%的院系和25%的大学;
5万英镑以上:发明家33.3%,院系33.3%,大学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