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绪林事件 22岁女教师失联事件:为何“自杀征兆”会被玩笑化

栏目:娱乐 2021-09-27 11:10:29
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从8月31日开始,一名22岁的女教师前往广西北海涠洲岛旅游,至今已失联10天。据女老师的家人说,女老师“有点郁闷”,还和朋友开玩笑说要“跳海”,就是俗世意义上的“自杀”。目前,可视监控画面显示,女孩失联当晚独自外出,手里只有一部手机,救援队正在寻找。

虽然,就目前的线索链来看,还不能完全证明女教师是“跳海”。但从失去联系前女教师的状态表现来看,不得不导致“跳海”的可能。事实上,人类进入高速文明之路以来,“精神障碍”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些人的生活困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近80万人死于自杀,几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这是15-29岁年轻人的第二大死因”。而且从实际数据来看,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高收入国家自杀率更高。而且,“精神障碍”正在成为自杀的“头号杀手”。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人们并不重视“精神障碍”。甚至,不值得“感冒发烧”的关注。因此,在上述事件中,女教师的朋友会把“跳海”解读为一个笑话。当然,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决定“自杀”,他不会正式告诉身边的人。

然而,大多数时候,某些信号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委婉地、勉强地、间接地释放出来。然而,由于大多数人平日里并不思考死亡,很多时候,“自杀密码”会被误读甚至“开玩笑”。本质上,这是人类摆脱死亡恐惧的一种“自我保护”,无需思考,无需理解。

然而,正是这种“不思考”和“不理解”导致很多濒临崩溃的人选择用“生活的痛苦”来安慰自己。当然,我们不能说别人就一定能救“有自杀倾向的人”,但只要一个人不绝望,就意味着生命的可能。能够促使这种力量起死回生,并准确到达的,往往是别人世界的“小温暖”。

“脆弱”是生命的特征,却被社会化的人无情地卷入道德范畴。在这种情况下,“漏洞本身”就会成为个人的“破绽”,可以伪装,也可以逃避。在这里,在一个道德僵化的社会,“自杀”更容易出现。因为,很多看似私人的东西,总会背负着太多额外的罪过。

因此,对于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精神压力比疾病本身更痛苦。甚至,我们经常听到有人用“精神病”来辱骂一些人的“破格”。总之,整个社会都不容忍有“精神病”的人。一般来说,抑郁、焦虑、强迫症不明显。甚至,只有非常亲近的人才能发现。

所以,即使很多人濒临崩溃,也不会有人知道。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女老师开玩笑说“跳海”,身边的朋友却没有引起警惕。直到失去联系10天后,我才想到女老师可能不是在开玩笑。但是,这样的困境,在生活中基本的boss 空是常见的。

我记得,在刘清对江绪林的悼词中,有几个细节值得回忆。他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院子。这个院子是开放的,欢迎许多人来做客。但是院子里有一间小屋,小屋的门是锁着的,很难打开,有时是链条锁,有时甚至是死锁。”。

很多时候,“自杀”就是小屋锁着,别人打不开,自己打不开,只能困在里面。正如蒋所说,庭院是我们出于社会规范而展现出来的温暖和友善。是假的山和水,船舱里的灵魂才是真正胆小的自己。归根结底,除了自己无法走进自己的人,往往是孤独痛苦的,不相信生命比一切都重要。

因此,他们选择逃离这个世界,撕裂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看到的死亡都是旁观者的身份。永远看不到或感受不到自己的死亡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对死亡的恐惧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然而,当一个人害怕活着时,死亡似乎是一场洗礼。这可能是大多数自杀者自我安慰的本能逻辑。

从根本上说,在一般认知中,“自杀”被赋予了太多的负面特征,以至于不愿意面对“自杀迹象”。所以很多时候,即使出现“自杀迹象”,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因为,在我们看得见的生活中,“生命教育”基本上是缺席的。

即使每个人都知道人总是会死,但他们总是不愿意面对死亡。甚至,不想提死,觉得自己倒霉。因此,当有人发布“我要死了”时,人们除了厌恶和惊讶之外,不会主动安慰自己脆弱的心灵。所以,很多自杀的人,即使最后都是孤独的。

“自杀症状”这个笑话,可能只有在自杀成为现实之后,才会变成一声叹息。是的,因为人类基数大,一个人在40秒内“自杀”,这可能并不令人震惊。然而,就个人而言,任何接近他的人都会自杀,这可能会造成永恒的痛苦。所以,善待身边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生命,而不是“笑话”那些每次都发出求救信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