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考七分就能考三分。高考结束,志愿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理想和现实、兴趣和就业哪个更重要?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8个省份实施新高考,全部采用“3+1+2”模式,志愿设置和录取规则有较大调整,志愿填报相当复杂。
快来和中交君一起看看有哪些关键词需要注意~
关键词:“一、二、三、四”考上新高考
湖南考生家长:作为今年刚参加新高考的省份,我们的志愿者应该怎么填?一般原则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教授:随着志愿服务和填报平行志愿的普遍实施,各省在志愿服务前都会公布考生的分数分布,考生和家长大多都知道自己在省内的排名。目前需要做的是关注录取政策规定的学习,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成绩的位置,加强对学校和专业情况的了解。应该说“掉档”的可能性比以前低了,更容易志愿参加新高考,因为可以填报的高校专业组数量大大增加。之所以大家都觉得自己心里没有分数,是因为以前文理科只有两个分数,比较容易分析自己的分数与学校分数要求的匹配程度;今年改为“高校专业组”为招生单位。如果一个学校有九个专业组,就会有九条线,所以不容易找到对应的位置。其实,这些问题还是可以在填之前做扎实的“功课”来解决的。这里有几点供参考:
一个注意:注意中国不同省份高考录取的差异。我国现行高考录取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分科考试为主的省级录取:高考试卷有几种,招生计划分配到各省,各省确定录取批次和规则等。因此,不同省份的志愿者分布和录取结果会因省份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两个准备:一是充分了解本省招生计划、录取政策和规则、录取进度、征集志愿者时间,不打无准备之仗;二是充分了解考生自身兴趣,考虑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有三点:一是学习规划和路径选择。你可能希望从大学开始规划你的学业,无论你是完成本科就业还是硕士学位?第二,选择院校和专业,大致列出你喜欢的学校、城市、专业,注意选择的科目要与这些学校和专业的要求相匹配。三是分数排名的分析和运用,根据当地公布的精选考试的组合结果,明确自己分数的位置,与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大致匹配。
通过考虑四个原则进行选择:
首先是地域优先。如果学生在职业和学业发展以及择校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优先选择地理。不同地区不仅有不同的文化底蕴,还代表着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
第二是事业优先。这个原则适合职业选择“成绩好”、分数高的考生。比如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选择先填教师的专业。
第三是专业优先。这个原则最适合特长明显的考生,也适合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对于前者,考生可以列出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并根据分数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对于分数低的考生,学校的选择余地很小,专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建议选择技能强的专业。
第四是学校优先。三个候选人更适合这个原则。第一,考生没有做出明确的职业选择,成绩相对均衡,更适合优先选择学校。二是踩线的考生,考虑到“掉档”的可能性,首先选择学校,保证就读学校的水平。第三,准备出国深造的考生要选择国外认可度高的国内名校,有利于成功申请出国。
必须注意的是,以上四个原则及其排序没有规则,必须结合考生自身情况、高校招生具体政策、招生计划等因素综合参考使用。
关键词:平行志愿要注意三点规避风险
上海考生家长:目前我们都用平行志愿。在这方面,我们在填报志愿时需要避免哪些风险?
南开大学招生办主任金百江:“平行志愿”中的“平行”其实是指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所填报的大学与志愿表格中所填报的专业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平行志愿建档的原则是“分数优先,跟志愿,一轮建档”,即从分数最高的考生开始,依次搜索建档。轮到搜索候选人时,按照候选人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搜索,符合备案条件且机构有计划余额时,予以备案。因此,在平行志愿规则下,不同学校虽然处于平行关系,但在备案过程中本质上是“非平行”的,因此需要根据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按照填报志愿的顺序,搜索志愿大学进行录取。
平行志愿下,考生优先选择学校。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建议高校适当开放等级梯度。也就是说,根据自身在本省同学科中的地位,参考往年目标高校的分数等信息,合理分配申报学校的梯度。无论是在高考改革省份,还是传统高考省份,在平行志愿主要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仍然可以采用“赶、稳、保一保”的策略,但需要根据每个省份允许填报的志愿数量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每个三分之一左右比较合适。当然,“赶、稳、保”志愿者的数量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适当调整。
选学校,再选专业。填报报告时也要考虑考生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前景,参考往年各省各专业的录取分数和排名,根据往年录取分数对自己感兴趣且不冲突的专业进行排名,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考生对某个班级或者某几个专业有非常明确的兴趣,就应该把他们放在志愿性比较高的位置。
虽然平行志愿的风险比顺序志愿小得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如果有任何粗心大意,仍然有被降档或高分下滑的风险。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一定要注意不同专业的体检要求,尽量避开学校可以拒绝的专业,或者相关专业可以拒绝或不适合的专业,降低撤档风险。
二是在传统高考省份和以“院校+专业组”模式报考高考的改革省份,建议在填报志愿时服从调整。如因个人原因,所报院校或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未开设年级梯度,院校在提交档案时无法安排专业,学生不服从调整,存在退档风险。平行志愿报备的原则是一轮报备。一旦退出档案,就退出本批次录取,只能参加志愿者招募或下一批次录取,但基本没有好的志愿者招募选择。
第三,从分数来看,虽然他们能高概率进入某个学校,但很可能进入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志愿。考生需提前咨询学校招生办或招生团队,询问入学或学习一段时间后是否有相对人性化的转专业机会或其他双专业或辅修专业机会,避免不可逾越的学习障碍,影响本该充满希望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专业选择明确“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山东考生:一直以来,我对自己都没有明确的规划,也没有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如何专注于我的专业选择?选择专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颜从根:首先,明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一般来说,志愿服务应该优先考虑兴趣。但是当你不知道你想做什么的时候,你应该清楚你能做什么。要定位你能做什么,可以参考以下方法:第一,基于你的特殊技能。专长不等于兴趣,但专长往往是自己的兴趣。考生可以结合自己高中阶段擅长的专业或科目,填报相应的专业。二是明确职业能力倾向。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专业,考生可以借助专业倾向评估量表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倾向。一些专家将专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实践、研究、艺术、社会、企业和传统。考生可参照评价结果填写专业兴趣类型对应的专业。
同时,要辩证地看待专业的“热”与“冷”的关系。“热门”专业被认为是就业潜力和发展潜力大的专业,而“冷门”专业被认为是就业潜力和发展潜力不大的专业。现在的热门专业不代表以后还会继续流行,现在的冷门专业不代表以后还会继续冷门。更有甚者,选择热门专业的考生众多,竞争激烈,脱颖而出的概率很小,甚至可能出现“冒险岛”人才过剩;选择冷门专业的考生很少,出类拔萃的概率很高。所以,志愿填报要以自己的“胜任”专业为基础,考虑就业前景,不能盲目跟风。
此外,要正确处理“地区”、“机构”和“专业”的关系。选择专业往往意味着选择未来的职业。如果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相应的院校和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考生可以将“地区”和“机构”作为志愿服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想要有更好的第一学历,在考试成绩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分数相对较低但排名较高的中西部地区的院校。如果你想对现代化和就业前景有更好的憧憬,可以忽略学校的排名,优先考虑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大学。众所周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不仅机会多,还能帮助考生开阔视野,展现个性。
总之,除了以上因素,身体状况、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父母的态度和价值观、社会对专业的看法、专业的师资、专业的招生人数等等。都是填报志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考生和家长要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选择,权衡利弊,认真填写,但不必焦虑。志愿填报会影响人的发展,但不会决定人的发展。发展的质量最终取决于自己的规划和质量的提高。我们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待未来的学习生活,充分认识到任何大学、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文转自|半月谈
责任编辑|张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