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年前的今天,1795年11月3日,罗芳波:华侨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兰芳共和国”。
罗芳波
原名方白,广东梅县石山人。1772年,他和他的同胞渡海来到婆罗洲,开拓了昆甸周围的领土。他建立了兰芳公司,自称“大唐客主”,可谓富如敌国。“兰芳公司”实行共和制度,历时107年。印尼前总统瓦希德说:“罗芳博是与华盛顿齐名的世界伟人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曾经在海外建立和合实业的商人逐渐变得默默无闻。当年,梁启超曾在《中国八大殖民地传》中说,历史上有八位伟大的中国人,其中一位就是建立兰芳共和国的罗芳伯。当历史风云逐渐散去,我们重读历史时,罗芳波的非凡经历和崇高成就依然让我们潸然泪下。
客家山村:在斯里兰卡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根据罗氏族谱的研究,罗芳波的祖先从赣南迁到广东嘉应地区的白渡堡,后又迁到樊氏。罗芳波出生于广东省嘉应县樊氏,这是一个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小村庄,山青水秀,林忠美丽。
罗芳伯生于1738年,原名芳伯,芳伯被尊称。他的父亲叫罗启龙,他的母亲叫杨。他的母亲生了三个兄弟,即方伯、白魁和太白。他是老大。
据说罗芳波和他的童年不一样。年轻时,他“消极、慷慨,特别快乐”。他还自小“学过文学和武术为冠的团体”。他不仅是当地读书习武最好的人之一,而且工作勤奋,是个好人。因此,他从小就受到村里村民的称赞。有一本书记载,他说:“学剑练剑后,帮助耕种放牧,在村里辛勤劳作。”
作为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他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艰辛,说“一技之长不压倒一切”,“一技之长就是一碗饭”,罗芳波很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认真学习文化的同时,他下定决心要练出一套优秀的拳术和武术。小时候,他一边工作一边练武术,艰苦的工作一言难尽。然而,有毅力、从不半途而废的罗芳波,最终练就了一门超人的武功,为他日后在外漂泊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因为他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写出了优秀的文章。他从小培养的毅力、雄心和勇气,为他未来不怕苦、肯吃苦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清乾隆三十七年前后,35岁的罗芳伯虽然诗文满满,但乡试再次落榜。他还是嘉应州的穷书生,依旧“以舌养心,以苦砚为生”。他在家乡是个穷老师。此时正是当地走出国门开金山的热潮。“当你报道金山度假村时,你有熬夜的私人兴趣。”所以罗芳波“有很强的旅行野心。”1772年,他乘船从广州虎门到“金山”昆店。他曾经写过的《游金山赋》说:“我对自己说:我要从虎门直上龙宫。”虽然他别无选择,只能离开家乡,但他当时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他肯定想通过把环境换成异乡来闯一闯世界。在中国古代,龙和虎经常紧密相连,它们都是国王的象征。龙宫也是皇宫的代名词。在这部赋中,罗芳伯透露了在外国建立霸权的想法。
婆罗洲的“黄金开采”之路
18世纪中期的婆罗洲属于当时20多个马来王国。当地黄金生产历史悠久。1740年左右,第一批中国矿工应南坝有机硅王的邀请,从文莱赶来。由于他们很多人在老家都有开采黄金的经验,所以来到婆罗洲,从婆罗洲北部的博奈到南坝硅胶的白岩坞,开发了很多金矿,给国王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中国矿工善于开采黄金的名声不胫而走。这个好消息让婆罗洲的其他马来领导人突然开窍了。他们开始效仿硬硅土王,派人到中国招募中国矿工,要求他们在婆罗洲开采黄金。就这样,许多中国矿工开始陆续来到这里。有一段时间,婆罗洲白族人称之为“金山”。
随着海外华人成功采金的消息传出,国内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就这样,前往婆罗洲的淘金热从广东沿海蔓延到粤东山区,罗芳波在这股淘金热的威胁下来到婆罗洲淘金。根据《游金山赋》中的描述,他从虎门起航,穿越赤道,途经琼崖、西沙、菲律宾,最终到达“采金”目的地婆罗洲。
创建“商业王国”
罗芳波初到婆罗洲时,婆罗洲遍地荆棘,只有广东潮汕、嘉应、惠州等地的少数华侨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开采。罗芳波来到这里后,定居在婆罗洲的庞蒂亚纳克,有着地理和血缘的联系。他以教书为生,放学后积极联系当地华人和土著居民,开始发挥自己出色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当时,中国在西婆罗洲的黄金开采业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许多华人在马来本土定居并形成了一些华人聚集地,如婆罗洲的三发、南坝硅、昆甸等。1770年前后,中国民间有“山沙”、“巴厘”、“金湖”等开采黄金的组织。因为很多中国人开始在当地扎根,针对中国人的商业组织开始应运而生。因此,各个城镇和村庄都有休息室和赌博商店,供中国矿工吃饭和放松。
渐渐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矿业集团、商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组织一时间遍地开花,几个人互相凑合,自称一个组织,各个组织互不隶属,各行其道。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共同生活的地方,矛盾纠纷经常发生。罗芳波有文采和武艺,对中国事务非常热心,成为中国人当中最有威望的人,尤其是在当地的客人区。很多人遇到纠纷和困难就来找他,他也有“罗芳口”的美誉。
当时婆罗洲被来自印尼的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觊觎,他们随时会出动武装入侵。也有土著居民排挤中国人。婆罗洲的中国人不稳定,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中国人之间也发生了冲突。罗芳波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中国人,减少中国人之间的内部竞争。他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团结的中国人才能抵御外来的武装入侵。
在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罗芳波开始恢复自己的“兰芳社”,找到了“180人一心”。这些人和梁山108英雄一样,与他志趣相投,愿意跟随他建立“兰芳社”。就这样,他成为了“兰芳社”的首领。
1774年,罗芳波成为农业组织“兰芳会”的领袖。兰芳会的活动主要在兰芳会和大蜀山,主要业务是农业。于是,在当时的婆罗洲,出现了两个大型的农业组织,一个是“天地社”,一个是“兰芳社”。天地会的势力范围主要在蓝多、万图、王力、鼓楼等地区。建有以鼓楼为镇的商业中心,“天地会”的首领是刘三伯。
最初,这两个农业团伙试图垄断农业利益,经常发生冲突。1774年,两帮大打出手,兰芳社战败。罗芳波带领百姓经坑爹山逃往南方,后迁居东吕万另起炉灶。1777年,他终于在东吕万建立了“兰芳公司”,主要由周佳莹人组成,包括大埔县客家人。
兰芳社被赶走后,“天地社”越来越强大。随着“天地社”在制糖方面的垄断越来越不得人心,其与大罗路地区其他矿业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当那些矿工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当无法忍受的时候,矿工们一个接一个的团结起来。于是,大罗路14个金矿的矿工联合起来对付“天地社”。1775年,“天地会”与矿工的矛盾爆发。农业垄断巨头和黄金垄断巨头在王力激战正酣,迷失方向的人帮不上什么忙。经过双方的激烈战斗,农业行会“天地会”终于被击败。500多名成员和团伙头目刘三伯在冲突中受伤或死亡,农业行会“天地会”彻底消失。
此后,所有的黄金开采公司都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农业生产。1776年,大鹿鹿14座金矿参战,包括大港、老八点、九分点、十三点、界联、新八点、三条沟、贺曼、吴昕、坑尾、十五点、太和、老十四点、十二点,正式结成联盟,在大鹿鹿建立了“和顺将军堂”。此后,“兰芳公司”和“和顺将军堂”这两个机构拥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涉及矿业、农业、粮食和糖业。他们结构完善,管理严格,影响力巨大,堪称“商业王国”。
“日新月异”的财富
1777年,罗芳波在满都创办了兰芳公司。在兰芳公司站稳脚跟后,罗芳波的商业视野越来越大,目标也越来越宏伟。然后,他开始了在昆甸地区统一中国世界的宏伟目标。他想让兰芳公司像和顺总公司一样,组建一个分租的区域性矿业公司,把昆店地区那些小而多的帮派和组织统一起来,走上一条统筹管理的道路,因为这样既能减少内耗,又能统一力量对付和处理苏丹和荷属印度东印度公司。更重要的是,
兰芳公司成立后不久,罗芳波就开始整合各种支离破碎的华人组织、商会和村落,一扫所有对手。他首先瞄准了位于东吕万以北10多英里的中国商业聚居地茂恩。以前有新旧铺头,老铺头有200多家店铺。居民主要来自朝阳、揭阳、海丰、陆丰,首领黄贵波被老婆头尊为大哥;新铺头有20多个店面,以嘉应客家人居多。他们的组织是“蓝鹤英”,他们的领导人是被称为“叶公”的江。罗芳波采取广交朋友、近攻的策略,派人与蓝鹤英联络,再与蓝鹤英内外夹击,从而攻下黄桂波,合并昆日、龙岗、沙拉曼。然后把矛头指向了明黄色的刘干祥,“兰芳连”转了出来,罗芳波亲自监军出征,一举攻破对方六大阵营,消灭了最强的对手。至此,“兰芳公司”成为昆店地区唯一的华人组织。此时的“多丽丝公司”已经摆脱了之前的帮派性质,正式以军队的身份出现。在军队的支持下,罗芳波在商业上有了垄断地位。
兰芳公司不仅是一个商业组织,也是一个军事组织。它在国内消灭异己,统一华人组织,积极联系苏丹和当地土耳其首脑,建立华侨与当地人民相结合的军队,多次抵抗印度公司在印尼对昆甸发动的武装侵略。在抗击荷兰侵略者的战斗中,罗芳波带领华侨和当地人民英勇奋战,多次击退荷兰侵略者,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后来,在卡帕斯河下游,有一个土著酋长,他经常疏远当地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团结。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兰芳公司在当地的立足之地。于是罗芳波联系了苏丹军队,消灭了所有排斥中国人的本土势力。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由于庞蒂纳克王国的领土受到雅克的骚扰和其他王国的入侵,苏丹多次要求罗方博带领兰芳公司的武装力量帮助平息骚扰,赶走那些入侵其他王国的军队。为此,罗芳博带领他的武装力量为苏丹而战了几十年,艰苦奋斗了几年,为他赢得了苏丹的新人民。他说他正在“努力工作,为品尝做准备”。
庞蒂亚纳克的苏丹见罗芳波很有才能,能帮他平息王国领土上的纷争,尤其是帮他迫使兰达国王签订和平条约,规定边界,对方承诺永不入侵,于是赏赐他东吕万数千里的土地。据《罗芳伯传》记载,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订了将土地割让给兰芳自治的合同。“苏丹割让的土地,东有万劳工,西有卡普斯河,南有庭院,北有上后、双沟月线,北有老、山口、邦加线,绵延数百里……”就这样,他管辖范围内就有10多万人至此,一个大规模的“商业王国”已经成型,拥有大片黄金矿区的罗芳波“天天打黄金战”。
在罗芳博成立的商业公司或国家
婆罗洲的华人移民大多来自粤东,他们大多怀着淘金求财的愿望漂洋过海。与其他淘金者相比,罗芳波的理想更高。他不只是去金山淘金。在他看来,南海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地区,他去婆罗洲旅游的宏伟抱负就像去边疆和凡迪做点成绩。这种思想让他一直呆在婆罗洲,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在清朝皇帝的统治之下,因为它还在南海之内,但只是“天高皇帝远”。目前对于在罗芳波成立的兰芳究竟只是一家“兰芳公司”,还是兰芳共和国已经成立,众说纷纭。
兰芳大控版图
罗芳波建立过“兰芳共和国”吗?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罗芳波并没有宣布成立兰芳共和国,只是当时成立了“兰芳公司”。然而,这个“兰芳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存在方式,按照一个共和国的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经运作和存在。
在内部管理方面,充满了民主和共和的特点。各级官员都是民主选举的,政府事务的决定也是由每个人决定的。兰芳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可以分为省、县、乡三级。其中,政治制度分为五个部分:司法、军事、财政、经济和教育。在司法方面,以天地社的纲领为基础,将这些较为完备的法规修订为具有普遍性和简易性的法规;在军备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个兵工厂,铸造了武器。军事战略上除了少数常备军驻守外,其他地方都没有驻防。平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吸引适龄的年轻人练习射击。一旦出事,他们就会被征召入伍;在财政方面,设立税务稽查员实施征税,充实国库;向商人征收商品税,以出口为原则;经济上,积极拓展市场;矿产由国家组织,统一管理;教育方面,举办汉语学校,聘请儒生授课,重点教授中国传统文化。
罗芳波成为兰芳公司的首席嘉宾后,开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政治才能,开始在兰芳公司实行民主管理。罗芳波带领当地人民和侨民克服困难,呕心沥血,使婆罗洲的庞蒂亚纳克、东吕万、萨拉曼、山口洋的荒凉之地成为富饶的“金矿之地”和“鱼米之乡”,成为当地人民和侨民的美丽家园。
名声远播,变成1000亿元
罗芳波于1795年去世。在其107年的历史中,“兰芳公司”曾有过繁荣时期,但到了19世纪后期,却日益衰落。在与当地土著居民携手抵抗西方殖民者入侵一百多年后,终于在19世纪末被荷兰殖民者摧毁。罗芳波和他创办的“兰芳公司”虽然一去不复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传奇的Se色华侨领袖所建立的功勋。
1793年6月8日在伦敦出版的《泰晤士报》第一版对兰芳公司进行了报道,其中说:“兰芳共和国元首,即大唐元首罗芳伯的神奇贡献,在于与当地婆罗洲苏丹进行了有机联系,协调了各族人民,推动了原有的雅典共和制度,大规模发展了经济。虽然国力不如西方国家。它的意义不亚于1787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和美利坚合众国民主共和国的实现。”
目前,东吕万有一所纪念罗芳波的“兰芳大学”,昆甸有一座纪念罗芳波的纪念馆和陵园。纪念馆里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百战以河山为基,揭地砸天,我要看年的精神;第三章是守法,还有故国之冠。”在墓地的石头墓碑上,有他卓越功勋的记录。每年农历二月初九,也就是罗芳波的生日,人们也会在这里举行追悼仪式。当地人尊重罗芳伯,也有各种寺庙纪念罗芳伯。据说昆店地区有许多纪念罗芳伯的寺庙。每年,在他的生日和忌日,当地人总是向寺庙致敬,形成独特的崇拜景观。陆放翁曾在一首诗中说:“你怎么能化身1000亿元,一树先开一梅?”是什么让罗芳波成为百亿,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罗芳波?他高尚的品德和巨大的成就使他受到后人的崇敬。
罗芳波不仅在婆罗洲享有盛誉,在东南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东南亚,据说很多华侨领袖和当地政客都非常崇拜罗芳波。直到今天,许多人都以他为荣。比如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经常简单地把自己比作罗芳波。马来西亚山口市长阿旺·伊莎博士说,罗芳波的行政管理经验值得学习。他重视教育,关心人才,努力发展经济,赢得人心,赢得划时代的成功。
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曾这样评价罗芳博:“1787年,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实现了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我们客区的首领罗芳波,早在美国十年前的1776年,就在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的东吕万,创立了“兰芳大将军制”的共和制度。就这一历史贡献而言,罗芳波不亚于华盛顿。罗芳波是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