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由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华为云杯”2020深圳市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迎来“高光时刻”,以“云湾区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成果分享会”在深圳人才园区举行,历时三个多月圆满落幕。
本次大赛设置了南山专场赛道、算法赛道、分析赛道、创意赛道四个赛道,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6379名选手组成的1809支队伍参赛,共收到作品1205件。最终,本次大赛诞生了60支获奖队伍,《疫情防控下居民生活保障的智能支撑空》、《5G-车联网环境下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泛旅游背景下的城市旅游管理平台功能设计》、《龙华区医院门诊人力资源和门诊资源优化配置分析》等7部团队作品获得大赛一等奖。为确保防疫工作有序推进,共享交流当天采用“云奖”模式,未到场的获奖团队通过远程连线方式进行荣誉授予。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江门市政府副市长等领导,以及深圳市高校、科研机构、省市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本次比赛在多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这是一个数据驱动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智能引领发展的时代。深圳一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最多”的城市。面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数据智能产业是深圳实现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
经过几年的布局和发展,深圳政府已经建成了一个庞大而有价值的数据库,深圳的数据开放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6年11月,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截至2020年7月14日24时,注册用户5.5万余人,平台访问量近2478万次,数据量近2.7亿条,覆盖教育、科技、交通等14个领域。数据开放日益成为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为进一步释放政府数据价值,全面推进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华为云杯”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应运而生。今年是比赛成立以来的第二次。本届大赛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在规模、数据、赛题、奖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升级。
从规模上看,今年大赛参赛选手扩大到全球,国内外参赛人数达6379人,共提交作品1205件,是上届的4倍。
数据方面,为保障竞赛顺利进行,深圳市政府开放数据平台提供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民生医疗、社会治理、城市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2.7亿脱敏真实数据,供参赛人员学习、培训、使用。
在竞赛主题方面,今年的大赛特别增加了“深江门文化旅游数据创意方向”和“数字战疫”等主题,以大数据赋能湾区智慧共建、城市共治、文化融合,推动深圳社会从疫情冲击中快速进入正确发展轨道。主办方希望参会人员能够用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盘活政务数据资源,助力深圳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打赢复工复产的硬仗。
此外,本次比赛大大增强了激励制度的吸引力,总奖金超过200万元,最高单笔奖金20万元。此外,获奖团队将获得一系列优惠政策和30万华为云资源,助力优秀成果深入研发和产业转型。
用大数据为国家抗疫贡献深圳智慧
随着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深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加持下的各种“黑科技”成为深圳精细化服务、智能化布局、科学抗疫的中坚力量。“华为云杯”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就是这一变化的前沿窗口。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人才为深圳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从他们的智能化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在数字化建设领域的不懈追求。
抗疫期间,大数据支撑的智慧管理服务模式成为深圳城市治理和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为引导市民自我健康管理,我市推出“深度I-自我申报”系统,打造“深度I-健康码”,在全国率先实现手机“亮码”“扫码”无接触接入模式。截至7月9日,独立申请平台累计申请人数约2242万人,累计“打码”约3.21亿次,累计“扫码”约1425万次。平台上线后,得到世卫组织等多方肯定,获得疫情国家政务方案第三名。
此外,为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携手企业共渡难关,我市组织开发了“深I企业——精准服务企业”平台,提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查询、网上申报惠企政策、网上公益招聘等功能服务。截至7月9日12时,“深圳I企业-精准服务企业”平台累计接待访问量317.2万人次,受理3500家企业申诉4713件,办结案件4697件。
为突出大数据在深圳的应用成果,搭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交流展示平台,7月18日的“成果分享会”邀请了多支优秀参赛队伍进行现场展示。其中,优秀作品《疫情防控下居民生活保障的智慧支撑空》团队代表赵,南山区应急管理局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科科长王,畅谈如何用科技解决防疫工作中的难点痛点。
据悉,本次大赛新增的“数字战争”专题备受参赛选手关注,入围选手占创作赛道三分之一,涵盖疫情大数据分析、居家隔离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促进复工复产等。,这些都有一定的落地能力。
“快门闪烁”能准确分类生活垃圾
活动现场,优秀作品《垃圾分类》团队利用大数据算法模型,通过拍照的方式,精准识别出主持人面前难以分辨的各类生活垃圾,准确率高于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的志愿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优秀作品《城市探针》团队展示了如何利用单车共享作为移动“城市探针”,实现城市街道环境的多维感知,为打造数字全息城市提供解决方案。
从入围作品来看,除了垃圾分类和城市管理,交通、卫生、教育等领域也引起了参赛选手的关注,涌现出一批与民生热点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数据应用。这项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民生数据帮助政府发掘潜在的社会问题,为突破和化解传统社会治理困境、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服务的满意度提供了新的支撑;另一方面提供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商务、在线生活等便捷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聚光灯所示,近年来,深圳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支点,煽动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法制化,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其中大数据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深圳正在加快“城市数字大脑”建设。通过收集、分析各方数据,达到“一张图全面感知,一键总揽全局,一体化运营联动”的目标。将为市领导、区、部门提供城市运行态势监测、辅助决策分析、统一指挥调度、事件分配处置等服务。
深圳也在不断挖掘大数据,以大数据为支撑创新便民服务,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在交通方面,大数据成为保障深圳城市交通安全的助推器。随着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警察”的成功运用,深圳实现了行人闯红灯刷脸、驾驶手机、不系安全带等全网智能执法。万车死亡率降至1以下,接近世界一流防控水平。
在环境治理方面,该市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意识网络,实现了对全市水、大气、噪声、土壤等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治理”的管理模式,打造了全国智慧环保标杆。
在教育领域,深圳打造了“教学应用云平台”,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云课堂、云超市、云空等教育云服务。深圳市建设的深圳市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关联公民个人信息、身份证、社保卡等。,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通”,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医疗“一码通”。
利用大数据构建高效“智慧政治”平台
分享交流上,佳作《深圳·郑桐——政策智能答疑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展示了如何基于深圳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以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分析设计为支撑,搭建政策智能答疑平台。团队代表表示,他们一直对深圳良好的创业政策和高效的行政效率印象深刻,希望未来有机会在深圳创业、生活。
事实上,深圳利用大数据赋能政府服务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二次审批”改革,政务服务在大数据支撑下不断升级优化,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考核第一。截至7月10日,全市99.92%的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运行一次,88%的政务服务事项零运行。深圳“秒批”涉及应届高校毕业生落户、在职人才引进、个体工商户登记、高龄津贴申领、网上购车牌照申领等236个问题。“网上做事,不见面”已经成为普通人做事的“新常态”。
通过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APP“I深圳”,深圳实现了“只用一个APP就能享受全市综合服务”的目标。身份认证、政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智慧教育和生活费用等都可以一站式办理。截至2020年6月底,“我深圳”已接入1个中央单位、39个市直单位、10个区政府的7695项服务和55类电子证照,全市95%以上的个人政务服务在掌上办理。
此外,随着“深圳90后”深入改革的推进,我市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审批时间控制在33个工作日以内;从政府投资到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分别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政务服务将升级到更高的层次,企业实际上也将享受到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
智慧湾区专家向深圳美好未来传递深刻信息
当天,第一届大赛冠军袁晓慧受邀分享团队深度创业的经验。袁晓慧说,自从去年“社区指南针”项目获得创意大赛冠军后,她就带领团队从北京搬到了深圳。今年,她的团队再次投入“疫点地图”的研发,迅速积累了百万用户。袁晓辉对深圳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和优质透明的营商环境印象深刻,对深圳政府主动公开政府数据印象深刻。她说:“我认为深圳重视数据应用,有着相对开放和创新的氛围,这对我们数据领域的粉丝和创业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11岁的选手梁天英被特别邀请参加活动。据悉,他是“华为云杯”2020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全赛最年轻的选手,并以“每日中医访视计划”参与创意赛道比赛。深圳MSU-BIT大学校长李赫章为梁天英颁发“特别奖”——“未来之星”,鼓励他未来投身大数据、云计算领域,为智慧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最后,主办方还举办了以“智环湾区专家寄语”为主题的小型沙龙,邀请了鹏城实验室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杨世强教授、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琳三位院士,从不同角度对获奖作品进行深入讲解和点评,表达对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未来的感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认为,智慧城市是大数据时代的城市新范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共同构成其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为民从自身经历出发,称赞深圳政府部门积极生产长期积累的大数据,共同推动数据开放和数据价值向全社会释放。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罗智泉表示,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具有“国际化模式”,有利于促进研究与教育融合,同时能够吸引公众关注。希望深圳在数据公开领域再接再厉,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加入智慧城市建设。鹏城实验室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教授杨世强表示,本次大赛涉及面广,包括大数据竞赛的三大方面: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他希望鹏城实验室未来能为深圳各种智能应用提供更大的平台,为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注入更多动能。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林表示,本次大赛汇集了海量数据,背后有无数闪耀的金点子和数千名优秀人才。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源于深圳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相信深圳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