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英号事件 紫石英号事件:国民党军居然和解放军联合炮击英舰

栏目:游戏 2021-10-06 13:21:09
分享到:

1949年4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渡过长江时,一件国际轰动的事情发生了:正在长江上巡航的英国军舰“子应时”号在长江北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展开了枪战,“子应时”号损失惨重。三艘英国船只前来救援,也有人员受伤。长期以来,关于1949年中英炮战的文章大多模糊不清,往往把炮战混为一谈,让人难以知道真情实感。《军事历史》杂志上的文章披露了这场炮战的过程。

受伤的“紫色应时”号护卫舰

“紫应时”舰一看到我军炮火停止,就迅速调转船头,向长江南岸国民党阵地方向仓皇逃窜。然而,船上的中国飞行员在炮击中丧生。这艘船不熟悉河中的水道,非常绝望。此外,大桥被炸后,军舰航向失控。结果它闯入浅水区,在解放军阵地西南约7000米处搁浅。

虽然被困在浅滩的“紫色应时”号刚刚在炮战中战败,船体被拿下,但它仍不忘放下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威风。震惊平息后,它降下了白旗,再次升起了大米的国旗。结果引来了解放军的猛烈炮击,军舰周围的海浪无处不在。此时,“紫应时”动弹不得,成为解放军炮火的活靶子,眼看命运就要注定。

船上赶紧再次升起白旗,解放军却因为担心对方因为浓烟看不到白旗而停止炮击。这是中英作战史上英国人第一次对中国军队打出白旗。事后,为了大英帝国的面子,英国人否认“紫色应时”挂了白旗,说当时中国军队因为某种原因停止炮击,这是伟大的战绩!

后来英国宣布枪战中17人死亡,20人重伤,60人游上岸坐火车逃到上海。后来对船进行大修时,发现弹药舱内有一枚未爆炸的75毫米炮弹,把船上的水手吓出一身冷汗。如果炮弹爆炸,“紫色应时”号肯定会沉没,船上的大多数官兵都会葬身鱼腹。

当时解放军的炮弹是国民党军队多付的。由于解放军没有装甲部队,国民党军队很少配备穿甲弹,造成解放军缺少穿甲弹;手雷只配有一个触发管,击中目标表面后会立即爆炸。所以解放军打到英国船上的炮弹渗透到内部爆炸的很少,都是在英国船表面开花。虽然船的上层建筑严重受损,但它没有沉没。

飞奔过来帮忙,那个“同伴”又被打了

“紫色应时”重伤搁浅的消息传出,英国船只“同伴”正赶往镇江营救“紫色应时”。

下午1点30分,“同伴”号航母抵达三江营。在“紫应时”号船已经打出白旗的情况下,“同伴”号没有与解放军沟通,而是试图用武力营救“紫应时”。当该船驶近“紫色应时”号并试图将其拖出浅滩时,解放军第三团第七连的日军式野战炮立即对其进行了炮击。带着五发炮弹的“同伴”被迫快速向下行驶,以躲避轰鸣的炮火。不过这艘战舰相当狡猾,很快就瞥见了第三炮兵团第七连的炮火死角。

当时解放军打了紫应时后,只注意防止下游方向的英国军舰前来报复,但没想到一艘英国军舰竟然到了南京上游方向,于是炮兵对“同伴”形成了大死角。“同伴”立即利用这一点,调转车头,沿着第7连炮兵的射击死角行驶,并向第7连炮兵阵地开炮。口径超过美军105毫米榴弹炮的“同伴”四门114毫米炮火力凶猛,立即摧毁了7连3门日军94式75毫米野战炮中的两门。

该连7名官兵在英国海军炮火下伤亡,其中6人死亡。“同伴”号驱逐舰看到7连的炮兵阵地后陷入沉默,再次得意洋洋地逼近“紫应时”舰,但炮兵团3连1连的日式105毫米榴弹炮立即向其发射了报复性火力,长江北岸的解放军步兵部队也用37毫米高射炮向“同伴”号猛烈射击。“同伴”看了看它,赶紧拉开它的架势,用尽火力还击。这时候火力优势就在英国舰这边,因为7连的野战炮大部分已经被摧毁,步兵的37毫米高射炮只能打装甲薄的轻型坦克,对战舰的坚固装甲无能为力。此时解放军主要依靠1连的3门日式105毫米榴弹炮对英舰作战。

榴弹炮是一种弯曲炮,不适合打击军舰等移动装甲目标。“同伴”的4门114毫米主炮比3团1连的3门日式105毫米榴弹炮多,射速快,短时间内向解放军阵地发射炮弹300多发。然而,在战争中长期接受训练的解放军炮兵,却没有畏惧,变得越来越勇敢。炮弹不断击中同伴,使船冒烟起火。英国船的四门主炮被摧毁,三门受伤。这艘船的控制塔也被炮弹击中,中校·罗伯逊受伤。“同伴”知道很难打败解放军勇敢的炮兵,逃到了江阴。

逃跑途中,“同伴”经过散叶特种纵炮一团一营火力控制的河道,被该营美军105毫米榴弹炮狠狠打了一顿。这个营的美国榴弹炮是在1947年鲁南战役中缴获的。许多枪手是前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的官兵。他们接受过严格的美军训练,经历过三年内战,射击技术娴熟精准。这时,“同伴”惊恐万分,全力以赴,将航速提高到29节,拼命向下游逃窜,创造了长江自古以来的最高航速纪录。

前来营救“紫色应时”号的护卫舰“同伴”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解放军炮兵英勇作战,以超强的火力击败了英军舰艇。榴弹炮用于打击固定目标,难以对付高速移动的军舰。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虽然拥有152毫米榴弹炮等重炮,但与海上国民党军的“重庆”号和“伏苓”号两艘舰艇毫无关系,只能任由它们用炮火轰击塔山阵地。最后,炮兵纵队调来了一个炮兵连来击退这两艘船。与重庆、伏苓这样的大型战舰相比,“同伴”号驱逐舰体积更小,机动更快,榴弹炮更难命中。但在这场战斗中,解放军多次用性能落后的日制105毫米榴弹炮击中敌船,并将其打得落荒而逃,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最后的较量中,“伦敦”号落荒而逃

同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总司令部接到报告,两艘军舰在长江与解放军交火,损失惨重。当时,总司令布朗特上将在伦敦,副总司令梅登中将立即率领旗舰巡洋舰“伦敦”号。在上海与“黑天鹅”号护卫舰会合,连夜直驶上游,试图用“伦敦”号掩护“黑天鹅”号,将“紫色应时”号拖出浅滩,拯救上海

解放军停止炮击该舰后,“紫色应时”号迅速进行紧急抢修,当晚10时完成。“紫色应时”号随后丢弃了包括10吨燃油在内的大量物品,并减轻了军舰的重量。几经努力,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摆脱了搁浅。但该船被解放军强大的力量吓坏了,怕逃窜导致炮击,不敢出逃,老老实实停泊在离搁浅地点约3公里的河上。

但是正在路上的“伦敦”还没有吸取这个教训。马登海军中将从无线电中得知,紫色应时号已经脱离了浅滩,但他没有回头。他反而用外交手段争取紫应时的和平回归,并率领伦敦号和黑天鹅号扬帆起航,试图用两艘船的强大炮火压制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炮兵,掩护紫应时号沿长江扬帆回沪。这时,马登得知英国外交当局正在与中国共产党谈判,他可以等待结果,争取和平解决。但是,自恃武力强大的马登,根本不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放在眼里,率领舰队溯河而上,导致双方冲突更大。

“黑天鹅”号驱逐舰

渡江战役前,解放军高度警惕帝国主义可能武力支援国民党军队。中央军委为渡江战役中外国势力,主要是美国可能的干涉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时,长江南岸的国民党军几十万败军无力守卫长江防线。解放军之所以在渡江战役中出动百万雄师,就是为了杀鸡取卵,拉近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距离,互相支援。与此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也迅速南下,这是为了准备万一美国武力干涉时,有足够强大的兵力来应对。解放军严密监视美军的介入,但没想到在美军舰艇找风的时候,英国军舰却出现在长江中,前线部队误以为是美军舰艇,于是进入紧张的战斗状态,炮战濒临。

至于这场炮战的起因,叶飞在回忆录中说,当时陶勇打电话给他,报告说有几艘外国军舰正在第23军即将渡河的地区巡航,挡住了他过河的路,询问是否要发动炮击。当时,东路军渡河的时间定在下午。看到大军即将渡河,叶飞让陶勇通知前沿观察哨,用信号旗向军舰发出警告,并要求对方离开。如果对方不听警告,他们就开枪了。

解放军向英国军舰发出信号后,英国军舰没有离开,而是将枪口对准了第23集团军阵地。叶飞得到报告后,怒不可遏,下令开火,于是一场猛烈的炮战开始了。但我军战斗人员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发现英国舰后,统一指挥第23军炮兵群的特纵炮兵团第6团团长马大伟立即命令他的炮兵,特别是英国舰第6团第1营第3连,做好战斗准备,于是第23军的所有领先炮兵进入了战时状态。

虽然当时指挥官没有下达装炮命令,但被英国军舰的嚣张气焰激怒的炮手们并没有等待命令下达,一个接一个地将他们装上了膛。10时许,第一排、第二炮兵第三连机枪手梁急于迎战,或误将英国船锚链的冲击力当成大炮,下令开炮。火炮第一次发射后,其他原本按捺不住的火炮相继开火,一场壮观的炮战爆发了。根据这份声明,在接到命令之前,边防炮兵已经向英国船只开火。事实上,无论开火是基于叶飞的命令还是炮兵的自发行动,在英国军舰听了解放军的警告后拒绝离开战区后,此时开火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众所周知,蒋介石政府是一个亲英美的反动政权,一直得到英美的支持。当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战役时,英国军舰作为不速之客闯入解放军渡江前线,站在解放军渡江大军的面前。如果他们没有被赶走,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千帆·万伟被大规模派遣时,一旦这些军舰开火,解放军渡河行动的胜利将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任何一位杰出的统帅都会采取这样坚决的行动。

第23集团军炮兵群的炮兵火力远强于三江营解放军炮兵。当时有8个炮兵连,32门大炮在对英舰作战,但对英舰仍不占优势。因为对于像伦敦这样装甲较厚的巡洋舰来说,必须是大口径直射炮才能击沉。解放军野战炮口径太小,山炮和榴弹炮都是弯炮,无法给伦敦号战列舰致命一击。“伦敦”号军舰的8门203毫米巨型炮的威力,对于解放军参演部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在当时,105毫米榴弹炮在西方是轻型火炮,但在中国战场上却被视为重炮;150、152、155毫米榴弹炮是西方军事力量普遍装备的中型火炮,但在中国战场上并不多见;至于203毫米火炮,中国陆军部队闻所未闻,以至于当时所有参演部队都把英国舰艇的203毫米火炮误认为155毫米火炮。第六炮兵团一营教导员于斌回忆起英国舰艇的强大炮火,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猛烈的炮火。

当时,“伦敦”号发射了一枚1米多长的203毫米炮弹,准确击中了他的掩体。射穿碉堡的掩护后,甚至穿透了4米厚的河堤,直落到身后的麦田里,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幸运的是,炮弹没有爆炸,所以他活了下来,但他仍然被倒塌的掩体压成重伤,他的通讯员当场死亡。“伦敦”号和“黑天鹅”号也有14门102毫米炮,舰炮的射速要比陆战炮快,陆战炮在枪战中更占优势。据英国方面统计,仅伦敦方面在这场炮战中就发射了155发203毫米炮弹和449发102毫米炮弹,这在解放战争中是史无前例的。

但解放军参演部队的素质远高于英军。梁雪路2号炮发射的第一枚美军手榴弹在伦敦前炮塔不偏不倚,其他炮的炮弹也已经攻下了伦敦和黑天鹅。然而,伦敦的大口径炮弹大多飞过河岸,远远落在后面,未能击中解放军的炮兵阵地。然而,这些落在纵深地带的炮弹,给正在渡河前准备的第23军第202、205步兵团带来了重大伤亡。

当时202团作为渡河突击部队正在召开预备会议,一枚203毫米重炮炮弹从会场落下,造成参谋长邓若波、王保哲等数十名官兵死亡,团政委侯贵受伤。邓若博,既有智慧又有勇气,是陶勇敬爱的中尉。炮兵战斗前不久,陶勇刚刚和他谈过话。因此,陶勇收到邓若博牺牲的消息,令人难以置信,悲痛万分。这时,叶飞打电话告诉他关于野司的调查情况。陶勇气愤地说:“没什么好查的,我最好的头邓若伯已经让他们杀了!”

激烈的炮战持续了4分钟左右,英军舰艇已经离开了解放军的炮兵射击场,所以我的炮火也就平息了。英舰误以为能压倒解放军炮兵,不顾骄傲,加速向北沙州附近的河流进发,被八兵团特纵炮一团一营火力拦截。第一炮兵团第一营凭借精准的火力,让英国“同伴”号舰失去灵魂出逃。此时,它在与“伦敦”和“黑天鹅”的战斗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营长李伦指挥该营,向英国船只一次性发射了72枚炮弹。“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只能在大江中沿航道进退,不如在海洋中行驶灵活。此外,它们与北岸的火炮形成T形阵列,难以躲避炮火。两艘船都在一瞬间被击中。

一枚美国制造的105毫米手榴弹击中了指挥官伦敦塔,船长卡扎勒上校立即受了重伤。中将·马登也被爆炸的空气巨浪击倒,白色海军用弹片撕裂了制服。“伦敦”号的桥梁和上层建筑严重受损,船内通讯中断。中将·马登看到解放军的炮火如此强大,他知道很难完成营救紫应时的任务。虽然“伦敦”号巡洋舰的厚装甲不怕解放军的中小口径火炮,但“黑天鹅”号和“紫应时”号却买不起。因此,他下令放弃对紫应时的救援,掉头返回上海。

中将·马登的这一明智决定挽救了三艘英国军舰,因为如果“伦敦”号和“黑天鹅”号继续以武力向上航行,而“紫色应时”号被武力抢劫,从而引起更多的炮战,解放军渡河指挥部必须下令尽一切努力击沉这三艘英国军舰。当时解放军已经掌握了国民党军队的江阴要塞。这座被称为“长江之钥”的要塞,拥有70门远程要塞炮和30门加农炮榴弹炮,全部都是大口径直射炮。如果他们奉命与英国船只决一死战,三艘英国船只肯定会被埋在河底。

当“伦敦”号和“黑天鹅”号两艘船在返航途中经过第23集团军炮兵团控制的河流时,遭到解放军炮火猛烈攻击。出乎英军意料的是,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桥头堡的炮兵也对其进行了狂轰滥炸。这一次,当第23集团军炮兵群对英军舰艇作战时,附近的国民党军队最初只是旁观,很少加入对英军舰艇的炮击。

一位参与炮击的国民党军官日后说:国民党军队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民族自豪感,痛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胡作非为,不喜欢国民党中一些外国奴隶的嘴脸。当他们看到解放军炮击英国船只时,他们心里非常高兴。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紧随其后,他们还加入了对英国船只的战斗。在国共两党猛烈炮火的打击下,英国船狼狈逃窜。

4月22日,据英国海军消息,上海《紫林溪报》公布了英军在这三次炮战中的伤亡情况:“紫色应时”造成17人死亡,20人重伤;“同伴”死亡10人,受伤12人;“伦敦号”造成15人死亡,13人受伤;黑天鹅号上有7人受伤。英国海军显然减少了在炮战中的损失,因为后来英国海军部宣布,又有103名官兵在炮战中“失踪”。

英军损失惨重,从指战员的伤亡情况可以看出:4艘英国军舰的8名船长和副船长中有5人伤亡,其中“紫应时”号的船长斯金纳少校因伤势严重而死亡,他是此次炮战的肇事者。解放军里的人也损失惨重。这是因为当伦敦号和黑天鹅号与解放军展开炮战时,步兵正准备渡河,被伦敦号的203毫米重炮打死,252名官兵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