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拿着燃烧的心”在写作 奥古斯丁在写《燃烧的心》
圣奥古斯丁的名字众所周知。他不仅是基督教历史上杰出的圣人,也是精神上引领西方进入中世纪的第一人。但即使这样的圣人也有可怕的经历。谁能相信奥古斯丁从一个异教徒和浪荡子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徒?
一、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
奥古斯丁通常被称为希波的奥古斯丁,或圣奥古斯丁。他是罗马帝国中后期杰出的天主教领袖。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在北非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父亲赫拉克勒斯是罗马任命的税务员。他狂放不羁,经常与人勾结,经常享受醉酒和美丽。
奥古斯丁的母亲莫妮卡非常圣洁,在比丈夫小25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丈夫,并以丰富的家庭资源支持他所谓的“事业”。面对家庭困难和感情斗争,莫妮卡没有放纵自己。根据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的叙述,莫妮卡将抚养儿子视为自己一生的头等大事,将拯救儿子脱离异教视为“又一次分娩”,可见她重视家庭生活,爱儿子。
奥古斯丁与母亲莫妮卡 奥古斯丁和莫尼卡妈妈
正是因为成长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中,奥古斯丁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复杂的两面性人格。如果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奥古斯丁的性格特质必然保留自我完善和软弱、贪婪和厌世。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有很强的性格感染力,小奥古斯丁在双方的影响下成长。
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奥古斯丁描述为一个从未尝过财富滋味的穷人。据推测,这是一些宗教学者为神圣化奥古斯丁所做的必要工作。但是,通过研究奥古斯丁的一系列作品,发现出生在柏柏尔部落的奥西,在童年时期就掌握了拉丁语修辞,能够阅读柏拉图和西塞罗的选集。
西塞罗塑像 西塞罗雕像
此外,奥斯汀还在《自白》中记录了他不喜欢女仆的健谈,他还记录了一个亲自殴打许多女仆的过程。试想,在贫穷的北非,普通人怎么会雇佣这么多家奴?而如果小主人是农民的孩子,他怎么敢一下子用自己的身份招惹这么多恶仆呢?还有,奥古斯丁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拥有的大果园。像这样的证据比比皆是,我相信读者将不再相信圣人出生在贫困之中。
二、青年时期的无知和放荡
正是因为如此丰富的家庭资源,奥古斯丁才被“美貌与口才”这样的上流社会所诱惑。13岁时,奥古斯丁拒绝了母亲留下来陪伴他的请求,坚持进入马杜拉学习口才。当时所有高贵的孩子都以能说一口流利的拉丁语为荣。17岁时,兴高采烈的澳大利亚人去迦太基学习修辞学。正是在这里,奥斯汀结识了一群当地的纨绔子弟,与几个“交际花”勾搭在一起,并有了一个私生子。
奢侈腐化的贵族习气 奢侈和腐败的贵族习惯
他当时不接受母亲的基督教信仰,自然不会把未婚生育当眼。据《忏悔录》记载,在他最有魅力的时候,其实和很多妓女睡过。而他的私妾只能抱着孩子,看着丈夫作恶而不哭。此时的奥古斯丁,像一个好色无耻的文人,哪里能看到一个圣人的影子?
奥古斯丁以巧妙的辩论击败了越来越多的对手,他的名气也因此而上升。20岁到30岁之间,他的信仰从纯粹的哲学思辨转变为摩尼教倡导的“善恶二元论”。然后,他接受了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在过去的十年里,奥古斯丁逐渐意识到身体上的愉悦和幸福并不能给人带来永久的快乐。由于摩尼教老师未能回答他对“无味生活”的困惑,善变的奥古斯丁反而抛弃了自己的信仰。然而,这样一个懵懂放荡的青年该何去何从?
不可描述的生活 难以形容的生活
三、基督的开启与奥古斯丁的“逆转”
奥古斯丁的母亲莫妮卡是一位慈爱的母亲,也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莫妮卡看到儿子不断“犯罪”激怒上帝后,从未停止为儿子祈祷。从莫妮卡和奥古斯丁的通信记录来看,莫妮卡似乎终日沉浸在痛苦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带着孩子回到正确的信仰道路上。
公元382年的一天,浪子在花园散步时突然醒来。他跑到一直小心翼翼引导自己的安布罗西奥老师面前,痛哭忏悔,说他好像听到上帝问他:“你什么时候等?你什么时候等?”他迅速拿起身边的《新约圣经》,读了《新约罗马书》中的一句话:“不要喝醉,不要好色,不要嫉妒,永远穿主耶稣基督。”
这段话似乎是为奥古斯丁量身定做的。此后,他奇迹般地结束了放荡的生活,回到非洲过上了平静而虔诚的生活,并担任锡伯族主教,直至老去。
波提切利创作的《圣奥古斯丁》 波提切利的《圣奥古斯丁》
4.奥古斯丁的人生道路和神学贡献
信徒在纪念奥古斯丁时,不会简单地把他当作奇迹般的“见证人”。奥古斯丁得救了,就像在新约中,耶稣救了麻风病人、乞丐、妓女或流血的女人,这些人令普通人厌恶。"我不是来召义人的,而是来召罪人的."
奥古斯丁深受家庭的影响,父亲松弛堕落的道德形象可能是导致奥古斯丁前半生沉迷于花花世界的元凶之一。他母亲莫妮卡毫无保留的爱是帮助他认识和理解基督之爱的关键。这种既德又恶的家庭背景,从根本上预示着奥古斯丁的“堕落与救赎”。
耶稣拯救麻风病人 耶稣拯救麻风病人
他优秀的家庭环境也给他带来了独特的学习条件。小时候,小奥古斯丁在仆人的服侍下可以不愁吃穿,还能在庄园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阅读哲学家的经典著作。这将有助于他长大后获得一个体面的社会地位。不太好的是,这样一个口才极好、家境殷实的“优质青年”,禁不住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女性。
奥古斯丁的神学贡献主要是重述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理论,肯定了圣灵来自圣父,圣子也是上帝。因此,上帝的三种立场没有区别。通过比较人类心灵、知识和对上帝本身的爱这三种情感,他表明所有的情感都来自于他自己,三位一体是一个类似的道理。这打破了儿子不如父亲和圣灵的流行理论。
最重要的是,奥斯汀还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阐述了自己对“原罪”和“上帝的救赎”的理解。在他看来,人的原罪是缺乏善良的表现。因为他有罪,所以他不能接近善,所以他远离上帝。一开始,人类是绝对完美的,人类犯罪仅仅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这种把人类的罪行归因于“自然”的理论符合《圣经》的思想。
文说
人们的意识形态总是受到现实的影响。在奥古斯丁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三个阶段:繁荣的童年、好色的青年和干净的壮年。这三个阶段类似于圣经中描述的人类发展过程。因此,奥古斯丁感到羞耻,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自我生命的退化,这将生命的希望留给了上帝的救赎。
参考
夏,奥古斯丁的多重面孔,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3月8日。
夏:“普通公民”还是“优越的人”:奥古斯丁家庭背景的重估,载《历史研究》2016年第5期。
本文为浩然传媒文史科普原创作品,严禁擅自转载!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使用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大家!
我们将每天为您呈现精彩的历史文章,请读者朋友们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和评论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