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钦斯是美国教育家,也是永恒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1899年1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位神学教授家。1915年,哈钦斯在奥伯勒森林学院学习,随后因入伍而中断学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转到耶鲁大学,并于1921年毕业。哈钦斯自1923年以来一直在耶鲁大学任教,并于1928年担任耶鲁法学院院长。1929年,哈钦斯被聘为芝加哥大学校长,并实施芝加哥计划对大学进行改革。同时,他推行“名校教育计划”,成立了“西部名校编撰咨询委员会”。1937年,哈钦斯担任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兼职院长,帮助学院实施著名的教育导向教育计划。1951年,刚刚退休一年的哈钦斯担任福特基金会副主席。为了支持教育研究和实验,他提议成立“教育促进基金会”。1954年,哈钦斯成为共和国基金会主席。1977年5月14日,哈钦斯因病去世。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美国高等教育》、《自由教育》、《教育中的冲突》等。
高等教育思想概述
1.大学应该是灯塔,而不是镜子;要引导社会,不要迎合群众的短期需要。
哈钦斯认为,大学“有一个强烈而严肃的使命,那就是思考。大学是独立思考的中心。既然是思想中心、独立思想中心,也是批评中心”。成为独立思考和批判的中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要关注“人力”,更要关注“人文”,培养有知识、有智慧、有完善的人。
哈钦斯将大学教育的最终理想定义为智慧和善良。他认为,教育只注重培养人,不注重人文。人类只知道如何发展科技,却不知道如何利用好科技。后果相当危险。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引导人普遍向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国家实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教育应该引导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向德智体美和精神成长。
3.教育在特殊情况下应该是普遍的,在短期情况下应该是永久的。最实践的教育也是最理论的教育。
哈钦斯认为,社会上的工业技术越先进,教育越难专注于专业。因为社会越依赖生产技术,变化就越快,大学教育的价值就越低。现在看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最实用的教育是最强调理论的教育。“心不是装置,知识不是教育。教育是学校所教的知识被遗忘后剩下的精华,比如概念、方法、思维习惯。这些都是留给个人的教育的辉煌结晶。”。
4.最有价值的教育,应该由教育承担的教育是通才
哈钦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知识原本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由于人的认知能力的限制,被人为地划分为学科。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授肯定会成为井底之蛙。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必要的通识教育,这也是办好大学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