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文明来说,“封建主义”大多是贬义的:
迷信、保守、固执、隐居、裹脚、烧香拜佛等。这些词或多或少与封建制度有关。可见,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中国人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然而,封建社会的定义是不同的。
瞿同祖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书中认为,封建主义是分封制。秦朝以后,社会不是一个次组织系统,而是一个中央集权制或君主制。
封建一词出自《诗·商颂·颜屋》:“人生在他乡,封建有福。”毛川:“封,大也。”郑玄写道:“这是一个小国的命运,想到天子是一种福气。据说,人生汤会让世界称王七十里。”
什么是“封建主义”?
从本质上讲,封建主义是一种制度,即封国立国,而不是某一个历史时期。
封,即“王侯之地”,意思是封一个王侯的领地,怎么封?
具体方法是在边界线上挖壕沟,称为“封沟”;挖出的土堆积在高隆起的两侧,称为“封土”;在土堆上种树叫做“封树”。种树的目的是加固凸起的土壤,使边界更清晰、更明显。
建设就是“立国”,包括三个内容:授地、授人、授爵。
批地:封诸侯于哪边时,取中央所指之土,拌以代表中央之黄土,以白草包裹,由皇帝交付诸侯。
授予人民:家族官员,殷商遗民,封地原始居民。皇帝宣布诸侯有权统治这些人。
奖励:意味着被授予选举权的封臣因其功绩而得到奖励。按等级分为五等:公、侯、伯、子、公。封地的大小和人口完全按照这个等级排列。
武王伐商,建立周朝。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公重赏功臣,搞“封建主义”,分裂了71个诸侯国。君主由前任君主的长子继承,世代相传。
西周时期,皇帝是唯一可以称之为“王”的人,诸侯的君主不能称之为王,只能称之为爵位。因此,古代国家不同于现在的国家。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有几百个国家,所以古代皇帝经常自豪地说“万国来朝”。
东周末年,诸侯开始违抗中央,纷纷称王称霸。他们不重视皇帝,周朝的封建制度形同虚设。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把周朝的封建制度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即县级以上官员由中央任免,县官是公务员中的基层。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楚汉斗争中,刘邦迫于形势,再次封了群臣。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县制并行。这些君王自重拥兵,专制一方还可以收税、收币,成为中央集权的隐患。
汉武帝刘启即位后,采纳了古代学者晁错的建议,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乱象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藩属势力的威胁基本消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明清以后,汪峰不再使用地名,而是用好的名字代替建筑。
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就是周朝,严格来说就是西周。
从秦朝建立到满清灭亡,中国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中央集权社会。封建主义是三权分立,集权不能是封建主义。
其实“封建社会”这个词是个外来词,它的英文是“封建社会”。西方学者认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后来被中国引进。
只是这个封建社会已经脱离了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