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9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原周刊
最近看到“晚明四子之一”方以智的故事,意思是“相见恨晚”。
在“晚明四子”中,方以智的名气不及当时的文坛领袖陈振辉,也远不及侯方域、茅香。侯方域和茅香因与《秦淮八燕》中的美女李项峻、陈圆圆、董小宛的浪漫故事而流传至今。
但方以智绝对是最值得写的,因为他的才华,也因为他的忠诚——连敌人都佩服的忠诚。
方以智故居。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一个
常说“自古忠孝难尽”。然而,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方以智却达到了“忠孝”的极致。
先说“孝”:明末,方以智之父方孔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时,正巧农民起义军的张部入侵湖北,方孔英鼓动将士奋勇作战,连战连胜,一度杀了张军以躲避方孔英。此后,朝廷首席大臣杨嗣昌督平寇,调度不当,导致方孔英兵败襄阳。然而,杨嗣昌弹劾方孔英拖延军用飞机,并逮捕他监禁。“拖延军用飞机”是重罪。当时崇祯皇帝急得要发火,杀了很多大臣。方孔英经常跑步。
1641年,方以智在北京担任小官,挺身而出救父。他用自己的鲜血为父亲写了一份请愿书,持续了一年多,每天为父亲奔走,哭着喊着。这份孝心感动了崇祯皇帝,对方孔英从轻处理,免其死罪,发配绍兴。方孔英后来去世了。
崇祯皇帝对方以智印象不错。方孔英被冤枉的前一年,30岁的方以智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称之为德堂。方以智“语中机要,笔画中称善”。多年后,掉进江湖出家的方以智,在死前听到了崇祯的评价。
当时,他的家乡和老朋友钱承志去见方以智,途中住在一座寺庙里,遇到了一个和尚,原来是崇祯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两人翻云覆雨地聊着,前太监听说钱承志和方以智很熟,就送了点感情。
《清史稿·方以智传》记载:“以前先侍奉皇帝,有朝一日上朝,忽叹:‘求忠臣必孝!’如果是,那么。有一个人跪下来问他的理由,说:‘早朝过节,一些官员和父亲来河南,错过了问大皇帝的机会。当容止像往常一样穿着一件熏蒸过的衣服时。孝顺如果这样,能忠诚吗?当我听说新学者方以智的时候,我父亲也在监狱里,那天哭着寻求帮助。这也是人子。“话说完了,叹口气……”
这段话的意思是:崇祯皇帝把方以智比作一个官员。这位官员的父亲是河南省省长,但他因为内疚而无动于衷。他还在吸衣服,他的衣服、面部表情和举止都和往常一样。崇祯皇帝感叹:“不孝顺,能忠君吗?”相比之下,方以智为了救父亲,每天哭着抱怨。“这也是做人的儿子!”所以崇祯皇帝得出一个结论:忠臣必须从孝子中找。
方以智听了这句意译,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已经10年了,明朝早已覆灭,新朝已经是顺治十一年了。据清稿《方以智传》记载,方以智匍匐在地,泪流满面。
再说一遍“忠诚”。李自成攻破城池,崇祯自杀。方以智在崇祯的灵前痛哭,不愿离去,被抓,“加刑于毒,见既骨节,不屈”。可以看出他当时是被折磨的,但他确实是个硬汉。
李自成打败山海关后不久,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却被腐朽的南明朝廷排挤,四处流浪,饥寒交迫,却不肯投降清朝。
1650年,他在广西平乐被清兵抓住。史书记载:“其帅欲降,左为官服,右为白刃,惟择,智转右,帅更恭敬,始声如僧。”清军总司令给了方以智一道选择题:左边是官服,右边是钢刀。你选哪个?方以智毫不犹豫地走向钢刀。他宁死也不做清朝的官员。
连敌人都佩服这样一个忠厚刚烈的人,方以智被释放出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方以智在冬季再次被捕。当他从江西被带到广东时,他穿过了江西万安的滩头,因坏疽而死在船上。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更被后人接受:方以智去了恐滩,想起了前朝文天祥的事迹,自沉入江西万安恐滩之江。史学家余英时著有《方以智的晚节考》,对方以智在恐滩上的暴力自杀进行了详细考证。
作为一个和尚,为什么会被清军逮捕?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方以智是反清复辟组织天地会的创始人。
不管他有多绝望,他从未放弃基于忠诚的努力。
二
方以智是一个被后人严重忽视的人。
他戴着“晚明四子”的光环,与后人畅谈他们的风流韵事,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以及这些绝代佳人在动荡时代的命运变迁。但是方以智和其他三个儿子陈振辉、侯方域、茅香真的不一样。他是学霸,四个儿子中唯一考中进士的。四人都以才华著称,但方以智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天才”。
方以智文武双全,好友陈子龙评价方以智“六岁知文史,八岁游京师,十二岁书法,与曹丽攀龙,十五剑术,十八岁望玄逸,易想象,不可理喻,战无不胜。”
他是剑术大师,将来成立天地社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文武双全”远不能概括方以智的才学。《清史稿·方以智传》中写道:“与智而居有异,十五组经学史可背。它涉及的东西很多,从天文、土地、礼乐、法律、声音、文字、书画、医学、技艺,都可以考其源流,分析其旨趣。”
他来自安徽桐城。和其他三个儿子一样,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方是这一时期桐城地区的主要宗族。曾祖父逐渐学习,精通医学和理学,对百家有全面的了解。方大真爷爷曾经是大理寺的左,也是一位大文人,著书立说,坐等身体。祖父吴迎宾精通诠释儒学。他的父亲方孔英是一名官员,有三个专业,他熟悉医学、地理和军事。他也较早接触西学,主张学习治国之道的知识。这样的家庭对方以智影响深远。家里给他找的老师也都是名人,除了醇儒,还有傅海峰这样的名医。
方以智从小就努力学习诗歌和书籍。当他和父亲一起旅行时,他看到了著名的山川,游览了北京的名胜,阅读了西方书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学东渐的明末,方以智继承家训,传世《易经》,同时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他与西方传教士毕钫和有着深厚的交往,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有所了解,因此他的科学素养和世界观远超当时的同龄人。
例如,他的科学著作《物理学知识》收集了各种学科的大量知识,涉及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和力学,尤其是光学。他认为光不是直线行走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总是侵入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使光面积扩大,阴影面积缩小。于是提出了“光胖影瘦”的现象,并进行了针孔成像实验。“光胖影瘦”,类似于今天提到的衍射现象,大致相当于西方科学家及时发现的衍射现象。在声学方面,他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隔音和共振。他关于炼焦和焦炭功能的记录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精炼和使用碳的文字记录,比欧洲早一个多世纪...
《四库全书总目》称“物理知识”“敖包考据,明代无与伦比”。《物理学知识》传入日本后,日本学者评价其为“在牛顿之前,中国可以骄傲”的自然科学百科全书。
后人评价方以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事实上,他还是一位作家、政治家、画家、社会活动家和革命家。甚至,他可以被称为医学家——他写了许多种医学著作。通过传教士的接触,他还学习了西医的解剖学,并向中国人介绍了他的文章。愤然离开南明小朝廷后,流浪天下,曾以卖药为生。
学者罗池的《方以智述评》称方以智为明末清初中国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家。熟悉他的网友幽默地说:他是陈近南和王重阳的结合体——中国首席舵手陈近南——鹿山公天地会,王重阳和方以智,《射雕英雄传》抗金失败后愤懑隐逸,合二为一。
他确实有武侠小说的传说:晚年时,他把自己的知识分别传授给三个子侄,他们都学了一样的东西,都成了大家。
“物理知识”的一部分。
三
后人谈起方以智,除了佩服,就是感叹。
他过着艰苦的生活,孤独地在身后。
只能说,方以智生得不是时候。他出生于公元1611年。巧合的是,崇祯皇帝也是同年出生的。今年是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万里中兴”的时代已经远去。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上朝了,他已经被抛弃在政治事务中了。君臣矛盾尖锐,国家运转几乎停止。然而,辽东的金朝迅速崛起,明朝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方以智年轻时,严党当权,政治黑暗。盛年时,他正处于政权更迭之中,山河破碎。
如果方以智出生在一个安静的时代,有一个安静的学习,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与西方科学巨著《伽利略·托勒密与哥白尼的对话》出版时间大致相同,方以智的科学理论水平并不逊色于西方著名科学家。
在《物理知识》总论中,方以智气势磅礴地写道:“志美以韶才为标,征河洛之总象,借远西为痱子,施沈禹舟之矩积”,意思是要向古代学者学习,广泛吸收自然科学知识和中外一切知识,做到古为今用。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这些话显示了他对知识的热切追求。当代著名哲学家陈来评价说:方以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对抛弃知识主义的憎恨和蔑视,不顾一切追求知识的勇气,博采众长的宏大胸怀,不禁让人想起与他几乎同时代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总让人觉得他“因、征、借、用”的豪言壮语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强势话语,表达了对新科学的同样呼唤。
西方说:培根是上帝派来的天才人物之一,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成功,如何创造伟大。方以智不也是上天派来的天才吗?不幸的是,他出生在乱世。
然而,即使天塌下来,风雨飘摇,明末清初仍有后人公认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黄宗羲。他们三人和方以智都出生在17世纪10年代,他们也发誓不降级,但他们活得比方以智长。顾69岁,王夫之73岁,黄宗羲在世。方以智年仅60岁,因恐滩而惨死。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你的余生很昂贵,所以不要浪费它。”如果方以智、富治、顾、黄宗羲等晚年致力于叙事,不再过问政治,不冒险组织天地会,那么“三大思想家”就成了“四大思想家”。
甚至有人用“识时务的智者”这句话来批评方以智:明朝灭亡了,你还折腾什么?你是天才,你这么有能力,你应该看清形势:清朝已经安定下来了,不可能逆转清朝,恢复它的视野。你为什么这么麻烦?你要“立功”,通过“说话”来“立名”。这不就是中国学者的终极追求吗?你必须空满腹经纶,跳江自杀。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是的,“忠”字对方以智有那么重要吗?诚然,没有忠诚的能力,它就一文不值;但是因为忠诚而影响甚至永远失去能力,会不会是很大的遗憾?
昆曲《桃花扇》中的侯方域形象。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四
在方以智的一生中,明朝对他并不宽厚。
与党关系深厚,视严党为敌人。方孔英因得罪魏忠贤被免职。方以智年轻的时候,每次和朋友聚会,他都会分享对国家大事的愤怒,谈论严党的统治,慷慨地啜泣,拔刀砍地。崇祯皇帝虽然赏识他,但他的意见没有被皇帝采纳。清朝入关后,方以智南下投奔南明弘光政权,却遇到了把持朝政的敌人阮大铖。
阮大铖是一个才子,但人品不如。他先是依靠林东党,然后是魏忠贤。崇祯朝曾因犯从属性罪离职。在南京的时候,他四处走动,想东山再起。他被“四个孩子”骂不出门。然而,坏人总能抓住机会。阮大铖对南明的林东和富社人进行了大报复。遇到方以智,他说:为什么李自成进京后你还活着,没有“殉国”?把方以智放在“从第六名”的第五名。
方以智只能继续逃亡,流落岭南、广东,以卖药为生。后来他参与了李咏政权的建立,才发现这个小朝廷居然也是一个叛徒。他是被太监王坤陷害的。他被免职后,不得不躲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湖南、广西、粤西地区,过着“住在一间有鸡的茅屋里,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村子里生火做鬼”的生活。
这个朝廷值得效忠吗?
方以智有无数理由放弃“忠”字。在明朝覆灭、满清称雄天下的过程中,“忠义背叛”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虽然大明有很多硬骨头,但软骨头更多。否则满清铁骑虽然勇猛,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吞掉大明江山:
阮大铖以北京失陷时为何不“牺牲”为借口攻打方以智,在南京失陷后立即清城,跟随清军进攻明军,最终死在攻打仙下关的石板路上;
闻名天下、与“四子情”交相辉映的党领袖钱,在清军兵临城下时,如妻子刘劝其归水为国捐躯,钱无言以对,最后下池试水,说:“水太冷,下不去”,刘“试沉池中”,却给了钱一个硬撑,头发剃光垂下;
《桃花扇》中的主人公“四子子”之一的侯方域,并没有像《桃花扇》中那样成为道士,而是动摇了,写诗写新朝,参加满清的课后升学考试。讽刺的是,他没能进去。后人写诗讽刺:“两朝当养侯公子,忍着对桃花说李湘!”
……
方以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此:他理解同时代人的所有选择,包括背叛,但他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即使名利诱惑他,他依然选择忠诚。
在汉奸横行的乱世,方以智为什么要坚持忠诚?
“美德是世界上最好的,忠诚是最伟大的”。忠诚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可以找到。对爱情、对朋友、对组织、对国家、对国家的忠诚……在任何层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背叛者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不忠。如果你失去忠诚,你就失去了信任。在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里,别人就是地狱。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乔西亚·罗伊斯于1908年出版了《忠诚的哲学》一书。他认为忠诚是所有人道德行为的基础,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会涉及到忠诚。忠诚有自己的等级划分,分为等级:最底层是对个人的忠诚,然后是对群体的忠诚,最上层是对一系列价值观和原则的奉献。
方以智忠于什么?
总之,中国文化能够延续下去,让世事变迁,让天塌下来,人在天地之间脱颖而出而不丧失节操,应该是士大夫的精神。
五
在遗落人间的方以智的画像中,面容清秀,表情冷漠,眼神坚定。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对普通人来说,方以智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但方以智的智慧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更何况世界上的悲剧往往来自斤斤计较的过度理智?
对有些人来说,“忠孝”似乎是一个过时的词汇,方以智只是愚蠢。但是,人们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之外判断特定历史时期的人呢?再说了,如果今天身边有一个像方以智这样的人,岂不是充满了安全感?
做人要向方以智学习。
更多文章
监制:易艳刚|编辑:张辉|校对:赵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