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简介 和珅有一处豪宅 他去世后 这处豪宅为什么改成了“恭亲王府”

栏目:时尚 2021-09-19 06:07:57
分享到:

小沈阳红得发紫的时候,乾隆皇帝聚在一起商量:“将来谁继位,谁就扳倒小沈阳”。

这时,十七弟永银说:“我不要皇位,我只要小沈阳的豪宅。以后无论哪位兄弟登上皇位,请可怜我,赏我小沈阳府,我就心满意足了。”

"小沈阳陷落时,嘉庆已满."后来,小沈阳因20项罪行被没收。当时他家里抄了8亿两银子,他隐藏的财产大致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收入。

抄完之后,他的豪宅去了哪里?嘉庆有没有把“河堤”送给十七弟永隐?

下面,三五通道和大家都在找以前的豪宅——“河底”。

1.小沈阳四面环水,离西山很远,离皇室也不远,他说:“这个位置不错。”

元明时期,北京前海西岸有一座规模宏大、香火旺盛的寺庙。那是风水宝地。乍一看,它似乎被“盘龙水”包围着。

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寺庙开始被废弃,甚至一度落入明朝朝廷的供应工厂;后来清军入关来到北京后,这里修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院落,让普通的旗手可以在那里居住。

在普通人眼里,这里并没有那么豪华。然而,小沈阳不同。他认为这里四面环水,远离西山,离皇室也不远。上下班很方便。因此,他高价买下了这里的土地,建造了著名的“和谐”。

当时,小沈阳宫里有许多稀世珍宝,比如我们熟悉的这块“福碑”。

据说在孝庄皇太后60岁生日之前,他不幸生病,而太医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康熙效法古人,求祖母长寿,亲自写了“福”字,送给祖母。

没想到,收到这份礼物后,孝庄皇太后突然病愈。因此,他请工匠将“福”字镌刻为石碑。

康熙写的这副“福”,从书法结构上来说,是无限神秘的。可以分解为“多子多才多艺多领域多命多福”。这是古往今来唯一结合了的“福”字。也是唯一一个将“福”和“寿”合写的“福”字。因此,它也被称为“赋”

同时,“福”字中的“天”字并未加封,故有“无量寿福”之意。

所以“福”字,又称“天下第一福碑”,可以算是清朝众多国宝之一,一直珍藏于皇室,但后来神秘消失,后又因某种原因出现在府。

2.“爱豪宅,不爱江山”,勇哥和萧家伦公主是一个半

这座小沈阳的豪华豪宅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装修精美。其屋内使用极为珍贵的楠木,仿故宫宁寿宫的建筑风格。它把每一个空分成非常科学的一个,既对称又不对称。既有大开间空也有小包间空。既有客厅也有接待室。总之,所有的功能都很齐全。

所以开篇提到,永银兄宁愿在小沈阳拥有这座豪宅,也不愿意拥有江山。

小沈阳死后,嘉庆把这座宅邸给了他的母亲和哥哥林勇,但嘉庆也照顾了另一个亲戚——顾伦和萧公主。

顾伦和小公主是最小的女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女儿。甘龙曾说:“你若是男孩,我就把江山传给你。”

可见,在乾隆心目中,顾伦和萧公主是如此重要,嘉庆接手后自然会照顾这个“小妹妹”。

小沈阳死后,嘉庆将“河底”分为东、西院,东院住着顾伦、萧公主,西院住着永隐兄。

小沈阳去世后的第12年,他唯一的儿子丰绅殷德也去世了,只留下了在河底又生活了12年的顾伦和小公主。

她死后,“河堤”全归永玉所有。这时,永玉已经去世三年,小沈阳的住所属于永玉的第三个儿子勉从,然后传给了勉从的继子蔡邑。然而,蔡邑因“纳妾”而被道光变回自己的支部。

按理说,在这个时候,皇室可以收回这座豪宅,但事实并非如此。道光将此府赐给永隐五子勉缇,勉缇死后又赐给继子奕劻,但奕劻不能常年住在此。

清朝有一条规定,当封爵与赏赐住所不匹配时,皇室可以收回原住所。

奕劻虽然是一个昂贵的助理将军,但也是一个“第十爵”,他不能住在这个级别的豪宅里,所以皇室从他手里拿回了豪宅。

1851年,咸丰接管。他奉道光之命,封同父异母的奕为恭亲王,并赏赐奕府。

此后,著名的“河底”改名为“恭亲王府”。

3.抵押豪宅,借款3.5万元;一所学校拿出108根金条赎回来

1898年4月,易病逝,恭亲王府由孙子溥仪所有。然而,这位溥仪为了做好一件大事,不惜抵押恭亲王的府邸。

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清朝已经灭亡。蒲苇作为小恭亲王,一直想着复辟。然而,他没有活动经费。于是,他以恭亲王府为抵押,向北京天主教会西施库教会借款3.5万元。后来复辟失败,蒲苇无钱还贷,以至于利润和利息达到了28万元,压得蒲苇喘不过气来。

后来同样有教会背景的辅仁大学看中了这个地方,学校拿出了108根金条来补偿所有债务。这样,豪宅的产权就属于辅仁大学了。

4.“你住进去,我也搬进来了,恭亲王府成了杂家。”

1950年,辅仁大学划归中央教育部。随着学校的发展,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恭亲王府的部分住宅成了北京艺术师范大学的校舍,后来又改成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校舍,之后就一片狼藉。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联等多家单位先后入驻恭亲王府,成为他们的办公和教学场所。

更有甚者,一些单位拆除了恭亲王府,不仅改变了原有建筑的用途,还破坏了府邸的原貌。

再加上地震破坏,一些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或损坏。幸运的是,恭亲王府的整体格局没有受到很大破坏。

5.周总理的遗言让恭亲王的办公室重生了

1962年的一天,周总理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色科学家王昆仑的陪同下,参观了恭亲王府。

周总理看到恭亲王府的现状后,对大家说:“不能掉以轻心地肯定,更不能轻易否定。一定要保护好恭亲王府。将来条件允许的时候,一定要向社会开放。”

从此,恭亲王的官职成了丞相关心的问题。

1975年,周总理病重,还记得恭亲王的官职。

临终前,在病床上,他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顾牧先生,要求他做好三件事,其中向社会开放恭亲王府就是三件事之一。

1982年2月,恭亲王府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设立了恭亲王府管理处,此后,恢复和搬迁工作得以实施。

1986年,按照移修并举的原则,北京风扇厂、部分居民和国营幼儿园陆续搬出了恭亲王府,随后中国音乐学院也搬出去了。

直到2002年,大宅的古建筑基本空无一人空,修缮工作才全面展开。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直到2008年奥运会前夕,该住宅的改造工程才完成,并于同年8月20日全面对外开放。

小结:《一个恭亲王的府邸,半部清史》

恭亲王府是清代保存最好、唯一对外开放的宫殿。它原本是清代权臣小沈阳的私宅。后来被嘉庆给了王永银。从此,它在恶业中开始了苦涩的生涯,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获得重生。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彤七代。它就像一面镜子,见证着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它是一个历史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