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人秋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的小儿子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宴后,闷闷不乐地问她:
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很穷?
同学家的电视比我们家大,房子也比我们家的漂亮。
今天他生日,他妈妈送了一双特别酷的运动鞋,
他跟我们说这双鞋是限量版的耐克要3000多块钱,可我还在穿哥哥的鞋。
秋慈听了,是这样回答儿子的:
孩子,我们家并不穷,但是家里的钱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妈妈不换大电视,是因为,妈妈希望你不要迷上看电视,而是专心学习;
妈妈不换大房子,是因为我们一家四口住在这里真的好温馨,
等你以后成家了,我们的家庭成员增加了,那时候就要换大房子了;
妈妈不给你买耐克的鞋,是因为鞋子的重点在于穿得合不合脚,舒不舒服,
而不在于它是哪个品牌,我们何不把买那么贵的鞋的钱存起来,以后作为上大学的学费呢。
孩子听后,脸色立马明朗了很多,开心地说:
“原来我们家并不穷,只不过我们要把钱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
这位妈妈的回答,可谓是“教科书”式的回答——
首先,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孩子“家里不穷”,打消孩子的思想负担,
接着,跟孩子解释一条条顾虑背后父母的考量,带来正向的“用钱观”。
最后教育孩子,外在的东西,适合自己就好,如果真的喜欢,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
当下每个人所处的物质世界,“穷养论”和“富养论”一直都是亲子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点。
我们应该如何跟孩子谈钱,父母的回答和做法,则决定着孩子的一生。
02可怕的是“心穷”前段时间,“母女仨人27元吃海底捞”的新闻上了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一位妈妈带着自家两个孩子到“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店海底捞“薅羊毛”。
只点了4个清水锅,半份粉丝,一个生鸡蛋,一碗米饭。
这样的量,一个人都不够吃,何况还带着两个孩子。
见此,服务员主动送上油条、西红柿、蒸蛋等小食,快吃完的时候还送上水果和玩具。
然而,这位妈妈并不满意,消费完后还在社交平台上抱怨该店服务态度不够好。
点进这位母亲的首页,发现她已是资深的“羊毛党”,会带着孩子去星巴克。
让孩子吃免费的“宠物奶油”,然后美其名曰“星巴克自由”。
其实,消费高低是每个消费者的权利我们无权评判,
但从孩子的心理影响来看,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妥。
海底捞并非多么昂贵的消费,如果真的想去吃又觉得贵的话,可以多攒几次钱,多点两盘菜,让孩子一次吃个痛快。
再不济,也可以自己去菜场多买几样原材料,在家饱餐一顿。
至少能在孩子的记忆里,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他们会记得小时候家庭可能并不富裕,但是能去吃一次海底捞真的很快乐。
而不是只记得尴尬和窘迫,还有他人的施舍和同情。
省钱本不是一件坏事,但从小教会孩子保持尊严和体面,在人群中拥有自信而不怯弱。
对孩子将来一生的影响,远比当下省那一点钱意义大得多。
经济上的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穷带来的匮乏和自卑,影响孩子的童年,乃至一生。
03“哭穷式”教育,孩子匮乏感伴随一生有一个朋友,爸爸常年在家没工作,妈妈是普通上班族。
她从小就被灌输“家里不富裕”的观念,因此十分乖巧懂事。
生活上非常节俭朴素,同学们偶尔点点奶茶、吃吃烧烤什么的,她从来不吃。
学习努力刻苦,考上了外地一所985大学,大四毕业的时候,她直接放弃了保研深造的机会,选择走进职场,工作赚钱,减轻家里负担。
没有读研这件事,也一直成为了她心中的遗憾。
直到参加工作两年后,偶然一次机会她告诉家里自己放弃保研的事情。
她妈妈当时非常惊讶,责怪她瞒着这事儿,因为家里是完全有条件供她继续深造的。
也就是那时候,她才知道,自己家其实并不穷,甚至还称得上是小康家庭。
爸爸不是失业,而是在家炒股,家里在外面还有多套房产,主要收入来源是收租。
这么多年来,父母不断强调的“家里没钱”,只是因为父母想让她变得成熟懂事而已。
看似良苦用心,实则改变了朋友一生的人生轨迹。
还让她从小养成自卑、唯唯诺诺的性格,常常焦虑,不快乐。
在中国,很多孩子并不清楚家庭的经济情况,很多时候父母会不断强调:
“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但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
“我们家就靠你了,你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改变这个家”
“我们家条件不好,你不能和别的同学比”……
看似随口一说,大人尚可自我调节,但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就种下了自卑的种子。
父母的行为里,藏着孩子一生的未来。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给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哭穷式”教育影响孩子的心胸格局,更影响孩子寻找快乐和自信的能力。
04智慧的父母,既不“穷样”也不“富养”营养学家范志红老师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在超市看到一个孩子哭得不行,想吃个草莓,可那草莓40元一斤,奶奶嫌贵不肯买。
她的建议是,40元的是贵,但是不是可以给孩子买10元钱的尝一尝。
与其总说“这个我们这种家庭买不起”,还不如戒掉零食饮料,少买没用的东西,
省下来的钱可以偶尔吃点高价优质的水果,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有钱有有钱的做法,没钱也有没钱的做法。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对物质多么渴望,更多的是想要被在意,被认真对待,被温柔爱着。
智慧的父母,从来不向孩子哭穷,他们懂得穷养物质富养心的道理。
就像一位朋友,小时候家里条件特别差,但是爸妈从来不会刻意“哭穷”。
而是一次次耐心说“不要和别人比较,只要咱们一家人平安快乐就够了。”
朋友一直记得小时候,爸爸去城里办事回来,第一次带肯德基回家的场景。
爸爸只买了两个汉堡和一份薯条,给孩子们尝尝鲜。
说实话,不太记得当时的味道了,只记得,那天夜里,吃得很开心。
哪怕多年后,汉堡可乐变得不再那么稀罕了。
想起第一次吃汉堡的场景,也依旧觉得很幸福,认为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聪明的父母,给予孩子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05写在最后作家李雪《走出剧情》一书中提到亲子教育中,这样一个消费观:
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
满足不了,或者不想满足,可以拒绝,但不要道貌岸然地攻击孩子虚荣、自私、不懂事。
如实告知家里经济情况,尽量满足孩子不过分的要求。
这并不是溺爱,而是在孩子还没有能力适应现实,面对现实时,给他提供的能够让他成长起来,培养自信、自尊的土壤。
当他慢慢长大,他就会具有现实检验的能力,能够去区分现实与想象,内在与外在。
同是身为父母,培养一个孩子,不是指望他赚多少钱,或者多么体面威风。
而是想教会他们,生活面前,不要盲目攀比,自大狂妄,也无需畏畏缩缩,自卑怯弱。
物质条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唯一标准,健全完整的人格才是。
穷养或者富养不是一个家培养孩子的唯一选择,爱、陪伴和鼓励才是。
每个父母都应该告诉自己的孩子:
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热爱生活,踏踏实实的,就是幸福。
无论人生境遇如何,爸妈都会同你站在一起,在这个世界清白而努力地奔波奋斗。
超级重要的通知
请为我点亮小星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