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偶尔头疼,可能会花少量的钱,但是一旦病重,就很贵了。许多家庭几乎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所以在“看病贵”的情况下,他们都希望有人能帮他们渡过难关。
因为这种需求,有很多公益平台帮助筹集大病资金。随着这些平台的出现,困难家庭在病重时也能拿到一笔“救命钱”,以免被高昂的费用“压垮”。
然而,随着一些负面消息的传播,一些帮助大病筹款的公益平台也变了味。今年5月,一段容易被水滴养大的员工之间发生冲突的视频被曝光,也让一些业内“圈内人”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
近年来,轻松筹款、逐笔筹款等线上众筹平台的出现,为很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便捷的筹款渠道。但在这些公益平台的背后,也存在着商业竞争,易融资与水滴融资之争也是由双方“抢生意”引起的。
很多众筹平台处于竞争关系。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意”,衍生出了所谓的扫楼推地。也就是说,在帮助困难家庭的表面下,一些众筹平台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让公司也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当公益行为上升到行业竞争的层面,很多网友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公益众筹背后存在“利益”之争,并不“简单”。除了松散的筹款和逐笔逐笔的筹款,另一个影响数亿人的筹款平台也引发了争议。
2018年,支付宝推出了新产品“互保”,后更名为“互保”。这个产品也是用户大病互助的平台。如遇大病,加入互助宝的会员可享受10-30万元的互助资金。
而这种互助是由共同基金的所有成员共享的,也是“众筹”模式的互助服务模式。虽然相互宝诞生不久,但已经很受欢迎了。在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国有超过1亿人加入了“互宝”。
作为一项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互助的一大亮点就是“共享”。互助医疗的理念是: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大家都出钱,加入互助医疗的人可以得到一份大病保险,分担费用很少,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珍惜的“套路”似乎已经被注意到了。原来,相互宝从每期几毛钱一跃到每期3元。因为分享费“不断上涨”,很多人选择自愿退出。
成本分担的上升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和怀疑。成本分担会继续上升吗?真的可靠吗?但也有人认为加入互宝门槛低,一年只需几百块就能拿到担保,值得。
总之,厄运往往悄无声息地到来,类似公益平台的出现有着很好的起点,可以让中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更容易获得健康保障,让他们在遇到疾病时得到帮助,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可谓是一种“慈善”。
一直以来,很多互助平台都提倡公平透明,希望现实真的这么美好,不要让公益“变味”。如何看待大病众筹的公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