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中途岛战役的意义,时间必须倒过来,回到1941年12月7日。
这一天,日本海军突袭了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将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带入战争。
空袭击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的正式爆发。
电影《中途岛决战》就是从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开始的。
为了报复日本违反国际战争准则的行为,美国在次年4月对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空攻击。
这就是著名的对东京的攻击。
进攻大陆后,日本正式批准中途岛作战计划,旨在通过攻占中途岛进一步进攻美国西海岸。
但在此之前,日本海军的主要通信系统已经被美国海军情报局破解,整个作战计划已经被识破。
身处险境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最终,美军经过近三天的激战,在海空实力弱于日本的情况下,以击沉一艘航母空为代价,击沉了4艘日本主力航母和1艘巡洋舰,创造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小而广”之战。
更重要的是,中途岛战役扭转了珍珠港事件以来反法西斯盟友的败局,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的胜利也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人物还有很多:
比如情报人员约瑟夫.罗什福尔。
在情报破解阶段,罗什福尔和他的情报站一致认为,日军攻击“AF方位”的下一个目标是中途岛,但华盛顿海军情报局坚持认为是阿留申群岛。
最终,罗什福尔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从海量情报中找到了关键证据,并通过自己巧妙的计划证明了“AF”就是中途岛。
这也是《决战中途岛》预告片中的有力台词——“华盛顿错了”的由来。
另一个例子是切斯特·尼米兹,他是处于危险中的海军司令。
珍珠港事件后,当罗斯福总统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他时,他这样对他说:
“去珍珠港收拾败局,待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
事实上,尼米兹也是这样做的:
当夏威夷情报站和华盛顿情报办公室不同意时,他亲自去见罗什福尔,请他说服自己;
在选择信任罗什福尔后,他顶住了压力,违反了许多海军规定,召回了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这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更不用说在前线作战的士兵和飞行员了。
带着必死的决心,他一次次潜入日本舰队,用自己的血肉换来胜利的号角。
这些“约克城72小时修复”、“中途岛决战”等英雄时刻和细节将一一呈现。
为了真正还原这场战争,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和他的团队准备了十五年。
他们年复一年地在无尽的数据和历史图像中研究,希望“在21世纪创造一部史诗般的战争大片。”
在《中途岛决战》之前,埃梅里希是好莱坞最著名的灾难片导演之一。
早在定义“灾难片”的名著《独立日》中,他就敢于炸毁白宫,从而凸显了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之间的对立与杀戮。
在《后天》中,他通过飓风、冰雹、洪水和严寒制造了一场世界级的灾难。
冰冻的自由女神像,连同燃烧的曼哈顿图书馆,震撼着所有人类的神经,提醒我们停止自以为是的对地球的破坏。
在《告别亚特兰蒂斯》中,炸毁白宫和自由女神像显然不能让埃梅里希满意。
在这部电影中,世界上的标志性建筑和所有文明的历史遗迹都被摧毁了。
这些灾难通过精美的特效和宏大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视觉的震撼和灵魂的拷问。
他甚至用一架绝对比例复制的战斗机将观众带到了战争现场,这架战斗机高达1万米空。
电影中望远镜/视角的无限使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飞行员的视角,让我们有机会从第一视角直接面对海空对抗。
当视线引导观众迎着枪林弹雨潜入日本军舰时,我们会对所谓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有更深的感受。
过去,导演罗兰热衷于用虚构的灾难来表达自由的核心。
但这一次,他没有给任何发挥,完全遵循了历史事实,还原了一场人类自己制造的真实灾难。
在这些宏大的场景和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背后,有导演埃梅里希不变的人文关怀。
一向擅长多线叙事的导演罗兰也在《中途岛决战》中提供了三条齐头并进的故事线。
给他们一次又一次冲向敌人深处的勇气,不仅仅是牺牲战友的记忆,更是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忠诚。
但最大的支持,其实是他们想要保护的人生活在他们身后的土地上。
罗兰·艾默里奇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想做一件事,因为他们珍惜它。幸运的是,我的每部电影都表达了这个意思。”
《决战中途岛》也不例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和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