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1935年6月18日,中央领导红军主力到达茂宫,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议开始时,两军仍然非常团结。当时红军有很多小夜曲和干部,红四方面军有很多战士,但知识干部相对不足。因此,双方同意红四方面军给红一方面军配备三个编满人员的步兵团,红一方面军抽调政治技术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工作。
根据协议,红四方面军从30军90师270团抽调1100人,89师直属500余人,共计1600余人到红三军团;第4军11师32团1100人,第33军98师294团1000人,调至红军兵团。这些军官是270团团长杨国福、32团政委兼代理团长俞品轩和294团团长张仁初。
杨国福,安徽霍邱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初,他参加红军,担任游击队队长和特勤队队长。1930年5月,他所在的部编入红四方面军,担任12师35团连长;红四方面军到达川陕根据地不久,就在刘妈路面临川军二十万人的围攻。由于作战勇猛,指挥有方,杨国福从营长火线直接晋升为红30军90师270团团长。
编入红三军团后,彭先生将杨国福第270团的三个营分别编到第10团、第11团和第12团,杨国福任第10团副团长。1935年8月,红军开始了穿越草原的长征。杨国福奉命率领一个营负责整个师的掩蔽工程。他受到师里的表扬,他的事迹发表在《军事快报》上。
抗日战争爆发时,杨国福是红军第四师第十二团团长。1938年6月,奉命到达山东清河区,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战期间,杨国福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副队长、支队队长,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是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45年,渤海军区野战军改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七师。
1945年10月初,率七个师进入东北,在山海关与唐·的起义军和国民党的第十三军对峙,指挥七千人马守山海关十天。最后,杜亲自指挥,三路夹击十三军三个师,才拿下山海关。
解放战争时期,杨国福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师长、第6副师长、第43副师长,参加了辽、沈、津战役。1949年6月,杨国福调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国福被任命为冀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1970年还担任黄渤海渔业生产指挥部指挥长。1973年,他还担任山东海上安全司令部司令。1975年8月,他担任济南军区顾问。他于1982年2月4日在北京因病去世。
张仁初,1909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自幼丧母。贫穷的家庭,无法学习,不得不为地主放牛。十几岁时,他靠给地主种地过着临时工的生活。1927年11月参加鄂东红军游击队,因战斗激烈迅速晋升。历任红四方面军十师二十八团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通江分局保卫队队长,保卫队二营营长。到达川陕苏区后,任红33军98师294团团长,在川陕抗六路围攻中贡献巨大。
部队会合后,全部编入红四团,降为红四团二营,由张仁初任营长。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对二营很好。过草地时,都让一营带头,二营居中。
在腊子口战役中,红四团占了先机,一、三营屡遭攻击。张仁初主动借机担任突击营营长,带领第六连担任突击连,自下而上作战,英勇奋战。在最后一刻,他甚至光着膀子,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大刀片,和第六连突击队一起冲进了敌人的阵地。在迂回部队的配合下,腊子口终于在黎明时分开了。
后来直罗镇战役中,接替王开湘担任第四团代团长的张仁初再次赤膊上阵,带领突击队杀入敌阵。从那时起,人们就知道张仁初在红军中打得很艰苦。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仁初担任第686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挥舞大刀,在平型关战役中与日军作战,子弹甚至擦破了头皮。1939年3月,他被提升为686团团长。
1939年,八路军第115师率领第343旅主力进入山东。5月11日,115师师部、686团、中共泸西区委、太西特委、津浦支队3000余人在肥城东南卢芳地区被日军8000余人包围。形势非常危急。115师师长陈光打电话给张仁初,命令道:“张仁初,你不会打仗吗?!部队交给你了,你必须守到天黑!”
张仁初率686团一营、二营,全力阻击朱非山东南、庐山、磨盘岭正面进攻之敌。在最凶猛的时候,张仁初挥舞大刀,砍倒了和士兵一起冲上来的鬼兵。当天下午,日军再次调集重兵进攻肥猪山制高点。张仁初率领686团,但他把魔鬼挡在山脚下。全天九次挫败敌人的冲锋,死伤千余人,最终坚持到夜幕降临。
根据上级命令,张仁初率领686团于22时掩护师部和地方党政机关,悄悄跳出日军包围圈。
陆房突围后,686团一举成名!在这场战斗中,也出了名,“张疯子”的绰号在齐鲁大地不胫而走。
1940年1月,张仁初率部突袭鲁南交通枢纽白岩镇,歼灭伪军1000余人。他三次大规模反击打退日伪军,控制了该镇,从而将鲁南与湖西、鲁南根据地连接起来。1940年11月后,历任鲁南支队支队领导、二旅副旅长、山东军区特勤团团长、滨海军区参谋长。
1946年4月,张仁初被任命为鲁中军区参谋长。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指挥部队歼灭太子堂第44旅。1947年1月23日,鲁中军区改组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张仁初任参谋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沙图吉、洛阳等战役。
1948年5月,张仁初被任命为第八纵队司令。六月,张仁初率领他的部队和三个纵队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并突破了这座城市。歼灭守军三万余人,首次解放了国民党在关中的首都。随即,张率纵队主力东进,参加遂七战役,歼灭第十六旅。
淮海战役中,张仁初率领八纵首先占领运河铁桥,与十三纵一起在窑湾歼灭了64军。后来,他率部配合南线中原野战军合围史蒂文·黄兵团。
抗美援朝战争中,张仁初率领第26军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的第2、3、4、5次战役和防御反击战。在四次战役中,26军78师234团3营9连班长雷,带领全班战士共击毁美军坦克11辆、吉普车1辆,全班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我军作战史上用步兵武器击毁敌坦克的光辉战例。
五次战役后,美军利用我消耗大、补给困难的优势,对我志愿军进行了大规模反击。在这个关键时刻,以张仁初为司令员的第26军奉命进入铁源地区,在金华、平康地区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防御作战,大小战斗565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2万多人被劣质装备打死打伤,242架敌机被击落击伤,给敌人造成巨大损失。
1955年,张仁初被授予中将军衔。因受战争伤病影响,1954年9月至1962年6月离职,到青岛疗养。1962年7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他于1969年11月4日在北京因病去世。
红32团比较特殊。这个团的领导小组没有加入红军。政委、代团长余品轩调任红九陆军第27师政治部主任。
余品轩是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政治指导兼政治指导员、第十一师政委、第九军第二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他被编入了特种部队。
西路军战败后,红九军基本分散,余品轩通过乞讨回到延安。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独立团副团长、济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靳东纵队第二团政委、新七旅20团副团长、济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参加百团大战。
抗战后期,中央决定开发中原根据地,于品轩奉命率领冀南第六师的部队向中原进军,担任豫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豫西军区改组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四个师并入第二旅。余品轩任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河南军区第六军区副政委。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他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于1981年9月20日去世,享年75岁。
虽然余品轩只是被指定为少将,但他比很多人都要幸福得多。在被标记的2万多名士兵中,只有30%到40%幸存下来,能够继续参加革命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