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迪宝 中法之恋的女主人公李丹妮 在海沧家中去世

栏目:民生 2021-11-25 15:44:19
分享到:

▲李丹妮和袁迪宝

▲年轻时的李丹妮和袁迪宝

▲李丹妮和她的父母

据海峡导报报道,7月12日凌晨2时35分,中法大学原秘书长、里昂三世大学终身教授、法中事务协会副会长、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李在海沧家中逝世,享年92岁。

1956年的同一天,李丹妮和他的母亲燕妮到达法国马赛,回到了他们母亲的家乡。从那以后,他们已经分开了半个多世纪。

62年前的这一天,被迫返回法国的母子俩孤身一人,不知道面包在哪里...

62年后,与失散半个世纪七年的恋人幸福团聚的李丹妮,在众多儿孙朋友的陪伴下,安详地走着,送她最后一程。

最近几天,我经常想念杭州的西湖

7月13日,《先驱报》记者在丹尼位于海沧的家中向她致敬。老人安详地躺在鲜花环绕的玻璃棺材里,朋友们正忙着为她安排第二天的告别仪式。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丹妮住在这间套房里一间向阳的卧室里。“从2013年开始,她的脑萎缩症状开始变得严重。她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会加重我们的负担,坚持回法国休养,直到2014年10月我们带她回厦门。她经常把外面的大海误认为杭州的西湖。”丹妮的儿媳欧阳说。

杭州西湖,陪伴她和学生袁迪宝度过了年轻时相处和相恋的两年。短短两年的恋爱,丹妮为了欧亚大陆另一边的心上人,独自一人呆了半个多世纪。

卧室的床上有一些衣服,准备给丹妮带去天堂。一件是2010年9月19日丹妮在厦门机场与相恋55年的袁迪宝重逢时穿的皇家蓝西装。9月26日举行婚礼时,她打扮成丹妮的新娘。

卧室的书桌上,放着她和父母童年的照片,墙上挂着她和迪宝的结婚照。房子入口处钢琴上摆放的一张照片显示,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在丹妮结婚第二年,为她送去了法国政府签发的结婚证到厦门,并要求丹妮在参加总统选举投票后,以法国公民身份合影留念。

20多岁爱他,83岁嫁给他

看着这些冰封的瞬间,《先驱报》记者不禁回想起两老人婚后不久,在结婚一周年之际,在莲前家中采访的场景——两人总是十指紧扣,相亲相爱。

第二年面试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这时候,丹妮蹲在袁老的耳边,大声告诉他:“我是说你写的字好美!”袁老大声笑着回答:“我是土包子,你是杨医生,我什么都没有。”丹妮“抱怨”他:“你总是这么说,你知道如果你这样做,我就不会来了。”丹妮转向记者,自豪地说:“其实他很有才华。”后来有几次,《先驱报》记者碰巧遇到他们一起看电影,一起去听音乐会。如今,斯人已经逝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情传奇。

据报道,他们的故事所写的纪实文学《用爱等待生命》已获得上海某机构版权,将拍成影视剧。国家剧院的音乐改编版预计将于明年推出。

他们之间传奇的跨国爱情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杭州西湖附近。

中国音乐教育家李书华,1919年赴法国留学,结识了法国女工燕妮。婚后,他们于1927年在北京生下了李丹妮。受过良好教育的丹妮在1950年成为浙江医学院的老师,来自厦门的袁迪宝在1953年成为她的学生。两人相识相恋,在感情强烈的时候,袁迪宝不得不表明自己的已婚身份。原来他去杭州上学前两周在厦门结婚了。两人深受其害,1955年袁迪宝不得不随学校迁往四川。虽然他们想念对方,但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1956年,丹妮和母亲离开中国,回到里昂定居。丹妮心里只有袁,所以她一个人在空房间。1994年,袁的妻子去世了。2010年,袁的儿媳无意中听到表妹提起她小时候公公的恋情,鼓励袁老去找丹妮。原来,只把爱深埋心底的袁老,鼓起勇气给法国写信,竟然联系到了丹妮。袁飞到里昂去接丹妮回厦门。2010年9月19日,两个分居55年的恋人重聚,并于9月21日在厦门市民政局登记结婚。两人一如既往的相爱,直到2017年10月19日袁迪宝去世。

最美的中国情怀“她永远站在中国一边”

世人常津津乐道丹妮与迪宝的爱情。事实上,丹妮对中法友谊的巨大贡献应该被世界铭记。

得知丹妮去世的消息,法国中法大学和中法各界的师生和校友深感悲痛。里昂大学的一篇文章悲伤地写道:“中法大学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好秘书长,中法失去了一位友好的使者。她对世界的爱是一种‘跨国之爱’,将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一次次推向高峰。”

中法大学是近代中国唯一在海外设立的大学机构,为中国培养了无数革命前辈和精英栋梁。在1980年之前,它停止运营了30年,导致二战中从德国军队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文件有近10万份堆放在三个宿舍里,遭受虫蚀或风雨侵袭,其中包括周恩来、邓小平制作的革命刊物、中法大学人事档案等。

1973年,丹妮被派去整理这些材料。经过认真整理,分门别类维护后,她找到关系,送到里昂市图书馆,使之受到保护,成为图书馆中文系的主要中文专藏。为了表彰她对中法文化交流的杰出贡献,法国政府于1992年授予李丹妮骑士勋章,并出版了她的传记《混血儿》。

1980年中法大学重建时,丹妮作为汉语教学人才参与筹建,并当选为秘书长。她亲自开车接中国的先进学生,主动请缨用法语辅导他们,组织他们过年,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中法大学校长马来吉教授评价她:李老师永远站在中国这边,永远保护中国,一切都是为了中国。她是因为这个原因来到法国的。

先驱报记者李学庆文字/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