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照耀着,挂在天空的中央;照你说的照顾我,贾金门。两扇门面对面。月光,挂在海中央;你来,我用贡糖泡茶。兄弟们挨家挨户……”
这首闽南方言歌谣唱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它的创作者,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陈,今年已经70多岁了。
15年来,他创作了数百首闽南方言歌谣,其中100首是闽南新童谣,被作为校本课程,进入湖滨小学、侯景小学、新疆小学等六七所学校以及多个社区。
▲陈创作的一些闽南方言歌曲
他的《冻竹笋》已经成为一首流行的金曲
陈,地道的厦门人,导演了30多部闽南话电视剧。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发现厦门很多年轻人不会说闽南话;虽然有些人会说话,但他们不喜欢说话。“普通话一定要推广,但地方口音不能忘!”陈感到很担心。
为了推广闽南语,他想了一个办法:我把闽南语写成一首歌给大家唱!从此,他开始在自己的电视专题片和电视剧中注入闽南语新歌。“我自己作词作曲。一首歌谣我一般写四句、六句、八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上线后反响不错,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1980年,第一届台湾歌曲比赛在厦门举行。当时有8位选手入围总决赛,结果6个人都唱了《冻笋》这首歌。这首歌的创作者是陈。
他感到既高兴又难过。“闽南语的歌太少了,大家没有太多选择!”他想。因此,从那以后,他陆续创作了闽南语歌曲,重点是最近15年,现在已经有150多首了。
2创作歌曲,他特别注重“接地气”
陈在创作闽南方言歌谣时,特别注重“接地气”。他总是抓住当下要创造的人、事、物,用所见所闻来表达,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比如著名的《冻笋》是这样写的:“冻笋,冻笋,QQ美味真港,天脚下的笼子都很少见,这是我家乡唯一的一个……”
再比如《闽南小吃歌》,上面写着:“五香一箭,炸腊肉两个,面糊三个,煎饼四个,冻笋五个,烧肉饺子六个,芋头馍七个,小葱八个,韭菜盒子九个,炸牡蛎十个……”唱完一首歌,你会把闽南传统小吃尽收眼底。
他还将关注当前的新闻热点,创作歌谣。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陈写道:“飞,飞向天空空,看七仙女,跳迪斯科……”
去年,陈花了8个月的时间整理了闽南所有的新童谣,并将其送到版权局进行自愿版权登记。
《先驱报》记者注意到,他创作的闽南新童谣有十二生肖、海峡两岸、励志、名人、民俗、游戏、动物种植、旅游等不同类型,生动而广泛地展现了厦门的风土人情和特色。
带着这些歌谣,他走向学校和社区,言传身教,传播闽南文化。
3教孩子唱童谣,他在地上上学。
多年来,陈把他的闽南童谣送到厦门的许多幼儿园,教孩子们唱歌。“如果联系幼儿园,一定要先唱给校长听。得到校长同意后,我们就可以进入校园进行宣传了。”陈对说道。但是教孩子唱歌不是那么容易的。陈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有一首歌叫《小白兔》:‘小白兔好可爱,耳朵翘起来,嘴巴红红的,眼睛圆圆的,爱吃白菜。’”陈说,“我会躺在地上,学兔子的样子,做各种动作,画生动的图画,教它们一句一句地唱歌。"
他通常去一所学校三五次,教书和复习。“我觉得这曲子不错。孩子会唱歌吗?让他们感觉好、好记、好唱、好学,这样才能传播。”他说。
后来他还把自己的闽南话童谣送到金门的学校,很受欢迎。在厦门,有4所小学被列为“闽南新童谣演唱基地”。
4结合南音、古诗词和闽南话
除了自己的歌词,陈还从古诗中寻找灵感。他说,很多海外村民听到当地口音都能唤起他们的乡愁和热爱。世界上有7000万人说闽南话。如果他们能听到更多的闽南歌曲,就能抚慰他们的乡愁。因此,陈想到用最古老的南音材料作曲,用古诗词作曲,用闽南语演唱——将南音、古诗词和闽南语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的唐诗和闽南语歌谣。“创作这样的歌曲并不容易。有时候我花几个月的时间写几首唐诗。每首古诗都有自己的魅力。如何准确表达这种魅力,是整首歌最难的部分。”陈对说道。
此外,古诗词如何翻译成闽南语也很重要。
《唱鹅》《肖春》《游子吟》《赠王伦》《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从2004年开始,一系列大家最熟悉的古诗词被陈作曲成闽南方言歌谣。
陈表示,他将继续自己的创作道路,继续传播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