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玲 既是医生又是药师的志玲姐姐 专访李志玲药师

栏目:民生 2021-09-21 13:32:17
分享到:

前言

即使在周末,李志玲的药剂师也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表。采访当天,她刚结束了一个“儿童精准医学”的讲座,所以我在她坐火车的时候采访了她。

采访的第一部分往往让我最头疼,因为破冰的过程对我这个非专业记者来说是相当艰难的。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声音一点也没有旅途的疲惫,我主动跟我聊得热火朝天。

△李志玲药剂师

儿科医生+执业药师

“凌志修女”的双重身份

李志玲药师是少数具有双重身份的药师之一。她既是药剂师,也是儿科医生。在对整个故事提出质疑后,我意识到她是同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但由于凌志学霸的药理成绩特别突出,她受到了药理教研室老师的青睐。老师多次建议她考虑药学专业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磨合,确实发现临床工作模式不适合自己。相比之下,药学专业似乎有更多的可能性和自主性。

经过慎重考虑,她报考了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转行成为临床药师,之后又进一步攻读药学博士学位。刚开始院长也为她感到惋惜,认为她有儿科执业医师证书,也有很好的临床思维,是个当医生的好苗子。但是,李志玲药师用自己的工作成果证明,尽管换了一个平台,只要服务患者的初衷不变,个人价值也能很好地实现。

△李志玲老师全家福

季连梅老师曾经给我介绍过李志玲药师,说她是我们“药学领域的凌志姐姐”。我以为这只是对她外貌的一种恭维,但后来我意识到,李志玲药剂师确实是我们行业的明星人物。她多次受邀参加各大媒体举办的儿童用药科普节目,吸引了众多热心的“粉丝”。有一次,她在邮局寄信时被工作人员认出来了。有些病人甚至养成了先问李志玲药剂师再放心的习惯,因为他们已经咨询她很久了。

比如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的病在很多地方治疗,不同专家开的药和建议也不一样。结果,父母越焦虑,越迷茫。

最终,他们的担忧得到了李志玲药剂师的回应,家长们对此非常满意。从那时起,全家人,无论他们看什么医生,吃什么药,都不得不求助于李志玲的药剂师。即使是家里用小药盒备药等用药问题,也要咨询药师。

前不久,患者精心制作了一个电子相册,里面的照片是从药房微信官方账号下载的,承载了家属对李志玲药师和整个药房团队的感激之情。

“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更多患者服务?”

这是凌志的姐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李志玲药师也交出了自己的答案。早在4年前,她就带领科室其他年轻药师成立了“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品问答微信平台”,率先尝试在互联网平台上拓展药学服务的边界,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

10人以上的咨询团队往往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才能在平台上完成咨询。我可以想象汗水和艰辛。当谈到这份工作时,李志玲的药剂师没有提到任何艰苦的工作。她说:“这一切都值得。”。

目前微信平台已经运营了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5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人文关怀与医患沟通”优秀项目,2016年获第八届中国健康综合评价年度榜单“医疗服务创新先锋奖”,2016年获上海市“星光工程”二等奖。然而,李志玲药师认为,不仅仅是这些荣誉激励了她整个工作,也是她在付出中获得的肯定和成长。

药师表示,她同意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的观点,“做明星临床药师,需要三个品质:记忆力、沟通力、爱心”。

采访中,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她澎湃的热情。谈工作的时候总是说个没完没了,和病人交流的时候,她细致全面。她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对“问药师”平台上的每一次咨询都认真对待,回复和点赞的数量都位居前列。她笑着说,只要有一点成就,就能放大和释放巨大的喜悦。

同时,简单、乐观的性格也为她过滤掉许多功利和负面的情绪,使她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专注力。我深知,每一个问题的回复,背后都有大量知识储备作为积累,一个药师要做到「问不倒」,就需要像她这样饱含热情地不断学习。如李志玲药师所言:「我们与患者,都在这段沟通关系中互相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