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戈壁沙漠,人们会想到风沙、干旱和荒凉。然而,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的中国第二大沙漠石河子却打破了大多数人的认知。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高楼大厦和交通。那么石河子作为中国第二大沙漠戈壁沙漠,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它的原貌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石河子,走进这座美丽的城市。
1950年是新疆石河子发展的分水岭。据了解,在此之前,干草和贫瘠的沙滩是石河子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巩固边疆稳定,帮助当地发展,第一代军垦开拓者于1950年来到这里开辟生产用地,开垦和保卫边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贫瘠的戈壁沙漠建成了一颗明珠。
农林卫视《中国农业资源秀》
携手国投洛钾进入石河子
四十年的流亡生活
扎根戈壁,他不仅“用”而且“爱”
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四十年是极其短暂的,但对于人类来说,它可以让一个年轻人满头白发。56岁的李振海,1980年从河南老家来到新疆石河子121团,开始从事农业工作。据李振海说,他从河南到新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靠种地挣钱。当被问及为什么离开河南去新疆务农时,李振海告诉导演,“新疆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是的,李振海简单明了的回答反映了许多当地种植大户的真实心理。从1980年到现在的40年里,如果只是靠种地赚钱,李振海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李振海在戈壁滩种地有哪些故事?让我们来看看…
李振海
“做你所做的,热爱你所做的”是李振海给出的解释。李振海说,40年前,为了挣钱,他离开家乡去务农。起初,李振海选择种植的作物是新疆传统的棉花和甜瓜。用李振海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是第一次种地,所以选择传统农作物,可以和别人一起学习种植。这体现了“不用学干农活,想干嘛就干嘛”的说法。
随着寒冷和夏天的到来,李振海的种田经验变得越来越丰富,他开始爱上种田从最初利用种田赚钱。他也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耕地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贞也开始学习并开始接触新的事物。然而,在灌溉方面,李振海将传统的漫灌改为滴灌,浇水和施肥可以自动控制。施肥习惯是采用配方施肥,少施多次,从而根据作物不同时期平衡搭配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经过李振海长期的实践,耕作水平不断提高,李振海的头脑又活了起来。2011年开始,他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承包了50亩耕地,开始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葡萄。
从1980年到2011年,李振海在新疆处理土地问题长达31年。对当地的地理和水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养殖要出名是有道理的,加上当地昼夜温差的独特环境,这个生意可以说是稳中有升。然而,当李振海真正接触到葡萄种植时,他发现这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葡萄作为一种“最受欢迎”的钾作物,关系到葡萄的品质。适当施用钾肥对促进浆果着色和成熟,提高含糖量和风味有重要作用。因此,“钾肥”的选择成为李振海扩张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李振海首次为葡萄补充的钾肥,就是在棉花、瓜类上应用多年的“老朋友”——罗布泊硫酸钾。因为在棉花和瓜类上,李振海一直在施用罗布泊硫酸钾,而且它的表现也不错,所以在葡萄上,李振海再也没有想过换肥料。正是李振海的“老派”思维,不仅提高了自己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还让自己的葡萄早早上市,至少一个星期早上上市,从而抓住价格机会。
自然生成,在地面和地下“抓取”
谈及硫酸钾在罗布泊的效果,新疆石河子农业乐嘉石河子分公司经理张建瑞有话要说。在张建瑞看来,土壤是万物生长的基础。由于石河子121团过去是戈壁沙漠,盐碱是当地土壤的代表。罗布泊硫酸钾以罗布泊天然卤水为原料,富含52%的氧化钾。应用于盐碱地不会加剧土壤盐碱化。SDIC钾是全球最大的纯天然优质硫酸钾生长基地。罗布泊钾是从天然卤水中提取的,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不含游离酸、重金属和中性pH值,能有效保护新疆土壤。同时,张建瑞表示,罗布泊硫酸钾不仅可以帮助地上作物增产增收,对地下作物的生长也有明显的影响。这个农民就是“地下”作物种植者——王明夫。
王明夫,江苏徐州沛县人,每年三月都会和朋友来新疆,开始种植山药。现场我们了解到,山药是耐旱作物,幼苗生长小,需水量小。此时新疆基本处于旱季,苗期植物水分代谢旺盛。但江苏省山药苗期雨水较多,容易导致土壤含水量超标。在某些情况下,块茎产量会降低,影响品质,在某些情况下,块茎会腐烂。因此,这也是王明夫在新疆种植山药的关键因素。王明夫来到新疆种植山药后,施肥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江苏王明夫主要使用复合肥。到达新疆后,王明夫开始像当地人一样选择自己的肥料。最初选用的罗布泊硫酸钾,一直使用到现在。
王明夫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李振海和汪明福两个外省人来到新疆,开始与农为伴,通过科学施肥与科学管理,种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农产品,也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他们两位在新疆种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