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日本电影敦煌
文|魏子珍
一个|
每个人一生都想去一次沙漠。
就像每个人都渴望在某个时刻走进孤独。
漫天的黄沙,不确定的沙丘,我们戴着白色的头巾,骑着骆驼,独自走进未知的领地。
这里除了风和沙什么都没有。高温使人很快脱水,从骆驼上掉下来摔到地上。我们幻想着精疲力尽,在沙漠中死去。很少有人会幻想自己在沙漠里健康快乐活着。是一种将自己置于绝境,让自己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欲望。
内心的一部分总是渴望绝地的处境。生活虽然平静安稳,但也让我们无法面对很多内心真实的东西。
你我都知道,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你真正想要追求的,不是太天真,就是太疯狂,或者太昂贵。
无论我们想要什么,都不能拥有也不能接受,只好伪装自己,努力化解错过带来的痛苦。
我们希望深入沙漠,让自己陷入极度的荒凉和绝望。
在死亡的边缘,我们有理由放下包袱,对自己诚实。在一个物质世界无法介入的地方,一个人只能携带少量的食物和水。随着日复一日艰苦的长途跋涉,那些真正深刻而又至关重要的思想开始一个个浮现出来。
你抬头看到天空中的鸟空,海市蜃楼,一种极度荒凉的浮华,以及从荒凉中诞生的美丽风景。
这一切都发生在脑海里。在那里,我们的生命正在消逝,我们濒临死亡。离开的时间很长,我们做了很多思考,甚至发誓说如果可以回去我会做什么。
整个沙漠只属于你的思想。我称之为孤独
两个|
我看过很多发生在沙漠里的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京上京敦煌》。
这本书由日本作家井上靖所著,因其独特的主题和精湛的文学价值而在国际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他还创作了一系列中国历史小说,如《楼兰》、《孔子》、《天平的一端》…
我甚至认为荆尚敬一定是中国人,即使是西域人。甚至这种生活也不断受到尘封记忆的启发,痴迷于中国文化。
他一生27次访华,亲自赴新疆、甘肃等地实地考察,最终写出了《敦煌》,一部优秀的作品。
一位读者说:“很难想象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除非他是景尚敬先生,或者,对于敦煌来说,我们都是不同的种族。”
三|
一切都源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一批书籍。人们称之为“敦煌遗书”。
当时,一位名叫王的道士发现了埋在沙子里的洞穴,于是他搬进了一个洞穴居住。在清理16号洞的时候,他偶然发现墙后有一个洞,洞内堆积着数量惊人的经书。他立即向当时的敦煌县政府报告了自己的发现。
等了又等,敦煌县政府没有回复,王道士亲自来问,只得到妥善保管的命令。
从此,王道士把自己发现的洞窟和成堆的经书给游人看,编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在游人的帮助下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他的发现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探险家。
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的探险家用王道士从未见过的巨大黄金购买了大部分经文。据统计,这批藏经有4万多部,其中佛教文献占90%,其他文献占10%。都是珍贵的史料。
自1907年第一位英国探险家买下敦煌遗书的三分之一以来,王道士陆续将大部分文献卖给了外国人。直到1910年,清廷才意识到这些文物的重要性,派人将敦煌遗书运回北京。此时只剩下8000多件。
在回京的路上,这些文书被朝廷各级官员吞噬截获,偷走了大部分上等宝物。当它被交付给国家时,它是非常少的。
陈寅恪曾说:“敦煌人是我国学术史上的悲哀。”
生活就是这么辩证:留在中国的文献被私吞,恐怕永远也不会出来,但流亡的文献却被外国文物科学家精心保存和珍藏,小心翼翼地陈列在博物馆里。
换句话说,即使当时的文书没有落入外人之手,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历史动荡,敦煌遗书也很难保存完好。它此刻正在大英博物馆睡觉。很难说是福是祸。
每次想起来,心情都很复杂。
四|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很难理解敦煌遗书的价值。考古和历史研究对我们来说太冷了。它还没有被翻译成公众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
这是大多数人在探索文化时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中国人对这场灾难纠结的态度,远高于对敦煌文化本身的理解。
京上京创作的小说《敦煌》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语言。作者用自己和11万字的世界向我们阐释了敦煌遗书的命运和价值。
每年都有大量的《京上京》读者带着他的西部小说踏上敦煌的漫漫征途。
让他们着迷的,不是冰冷的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而是人物牺牲自己的血肉,在山洞里封存佛经的故事。
和我们一样,他追求名利,却被命运带到了西域的边境。他试图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找到人生的意义。他有兄弟情谊和短暂的爱情。信任、背叛、迷茫和痛苦都发生在他的生活中。
他不是英雄,而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直到去世,他才知道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解。
图:电影「敦煌」 图:电影《敦煌》
吴|
宋仁宗天圣年间,潭州举人赵兴德进京赶考。在等待考试的时候,因为睡着了,错过了在金殿提问的机会。
在睡梦中,他被带到皇帝那里询问边境上的纪念碑。这一时期,正是西夏国逐渐强盛、崛起的时期。
赵兴德兴奋地讲述了他对西夏的看法。朝廷大乱,天子大怒。当他准备逮捕他时,他醒来发现挤满中庭的候选人已经不见了。
他走出官邸,心灰意冷,不知不觉踏入了一个市场。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被卖的西夏女人。她意志坚强,粗鲁无礼。赵兴德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救一个女人,他付出了赎金。作为回报,西夏女子将自己的通关单交给了赵兴德。
女子离开后,西夏国仿佛施展了某种神奇的力量,逐渐占据了赵兴德的心。
“对于此时的他来说,西夏是北方一个神秘的民族,有着他听不懂的文字,还有着他听不懂的女人的血。可能有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强大而无价的东西,他渴望在那里触摸到它。”
他决定去西夏走走。
党项建立的小国西夏,长期盘踞在西凉东部。西凉是彝族和夏共同生活的地方。除了党项,还有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近年来,以李元昊为首的西夏王国日益强大,不仅压迫其他民族,还频繁入侵宋朝边境。
赵兴德到达西域后,他加入了一支商队,穿过大平原向西凉进发。却发现商队遇到了西夏和回鹘的战斗。赵兴德被俘,在西夏当兵。
随后几年的军旅生涯,赵兴德长期征战沙场,过着刀尖饮血、生死难料的行军生活,成为了一名绿林好汉。因此,他在军队中得到了重用。
在赣州被俘的那一天,他在烽火台上意外救下了没能逃出回鹘之敌的君主,与她交换了一生的感情。没想到,这是一段短暂的爱情。
他把回鹘君主托付给了大官朱,独自去兴庆研究西夏文字。他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了她,而她也被别人附身,最终跌落人间。
随着惠和公主的去世,赵兴德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他的心开始被佛经吸引。“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人类越来越渺小,生活福利似乎毫无意义。”他在边塞营苦读佛学,寻求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与瓜州太守颜回一起承担了翻译佛经的工作。
景祐二年,李元昊率领西夏军将吐蕃焦罗斯赶出老巢,准备从瓜州攻打沙州。
驻扎在瓜州的朱决定造反,想一举杀死。叛乱失败,不仅瓜州没能守住,就连沙州也战火纷飞。
颜回预感到一场激烈的战斗将会发生。当他看着寺庙、千佛洞和他收集和翻译的佛经时,一切都会被摧毁。
赵兴德着急了,思来想去,冒着生命危险。他骗了只认钱的商旅魏赤光,把一车车佛经伪装成珍宝,搬到一个秘密洞穴。这个洞穴就是莫高窟。
”兴德放下手里的卷轴,仿佛把它扔进了海里。他莫名其妙地感到内心一阵绝望,同时又感到一丝安心,仿佛随身带了很久的东西突然离开,去了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他封住了洞口,好像完成了最后的使命。
走出洞穴,迎接生命最后的绚烂时刻。
图:电影「敦煌」 图:电影《敦煌》
卢|
莫高窟的鸣沙山、月牙泉、千佛洞是很多人着迷的地方。围绕着这些敦煌遗书的各种谜团,就像西方文化一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莫高窟众多经书到底是谁埋的,为什么埋?这是人们寻找多年的答案。
经商经《敦煌》一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他把这个学术界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个悲伤而又深刻的传说。用简单冷静的语言,将剧情大刀阔斧地向前推进,以长城为背景,书写了一个人与历史平行轨道上的强烈共鸣。
赵兴德的命运和敦煌的命运从此紧紧绑在一起。他们的命运是一种遗憾。生之遗憾,欲之遗憾,不能为所欲为之遗憾,历史命运终将流离失所之遗憾。
一个人要想了解敦煌文化,必然要承受各种遗憾所带来的心跳声。如果你没有尝过这种痛苦,你永远不会知道敦煌。
我称之为“更令人遗憾的艺术”。
赵兴德的结局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一个开放的死亡——随着主人公生命的陨落,读者只能去体验和思考。
人、命运、历史的结合,造就了敦煌故事的苍凉与沉重。
他是一个军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但故事的最后,他只是一个人。
在沙漠中前进的旅行者,各种部落的军队,国家的毁灭,以及在沙漠中流动的每一个生命,都变成了无形的意志。没有人知道赵兴德是否想明白一切,他是否真的在闭洞等待死亡来临的短暂时间里,放手,与自己和自己的世界和解。
我们只知道他以一种非常悲凉的方式为敦煌牺牲了最后的生命。他一生的答案,就是这整个山洞里的藏经和尘封四万年的敦煌遗书。
一本犹太人的书上说:“一个罪人放火烧一座寺庙,这座寺庙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受尊敬的宅邸,只被处以30下鞭刑。如果一个狂热分子杀了他,对狂热分子的惩罚将是死亡。因为所有的寺庙和所有的圣地都不值得一个人的生命,即使是纵火犯、亵渎者、上帝的敌人和上帝的耻辱。”
人的生命是衡量价值的最高标准。它的价值远远高于任何寺庙、庙宇、经文和书籍。
在景尚敬眼里,敦煌遗书是无价之宝,因为它是以人命为代价的。
在40,000多卷经文中,有经文、解释、赞美、达拉尼、誓言和邀请。但我最喜欢的是赵兴德在心经补上留下的一段话。他这样写道:
12月13日,“魏氏”第二年,大宋国坦州府举人赵行德,乙亥,流经河西,宜居沙州。来自这个世界之外的小偷掩盖了这次袭击,土地被扰乱了。大云寺的和尚把《圣经》搬到莫高窟,藏在墙里,就用心写了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放在山洞里。从小做监护人的福龙源天籁部,是城市的安泰,百姓是康宁人。希望赣州的小娘子继承这份美好的事业,不屈服于鬼魅,这个世界上的因缘消除,福报无限,支持长存。"
据说这是《经上经》创造敦煌的最初机会。
我很清楚,荆尚敬笔下的赵兴德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真正写出这句话的人是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书可以测试。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京上京的赵兴德已经变成了一个真实的人。读完这本书,我再也无法将他从脑海中抹去,让这段历史归于尘土。
在他出现之前,敦煌只是与我接壤的一座古城,它的命运与我无关。他出现后,我走进这片沙漠,亲眼看到了敦煌的前世今生以及背后的动人故事。
我不仅理解了洞内众多卷本的含义,还触动了敦煌的灵魂。从此,它的命运与我紧紧相连,再也无法分离。
最荒凉的地方,埋着希望。沙漠深处,有无尽的宝藏。
《京上京》里的敦煌就像一份礼物,就像太阳的升起,让我与这片沙漠相连。我欣赏它,不是因为我看到了太阳,而是因为它的存在,我看到了一切。
而这就是敦煌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