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战术 打一场战争就如同下一盘棋 战略与战术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

栏目:旅游 2021-10-06 10:11:34
分享到:

打一场战争就像下一盘棋。没有全面的战略全局,再好的战术,也容易陷入对手布局的陷阱;相反,整体战略态势很强,没有相应战术的辅助,很容易造成血本无归的局面。因此,战略和战术在战场上决定胜负同样重要。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让我们以历史为例。

解放战争大作战序幕拉开前夕,双方的焦点都集中在山东省济南市。在中原战场上,经过一系列的战斗,苏羽指挥的华野已经在一些大中城市和战略地区压缩了国民党军队。随着华野徐兵团攻克济南与徐州之间的兖州,济南周围数百公里的广大地区被华野控制,王据守的济南也成了孤城。因此,苏羽把举行济南战役的问题提上了日程,以解除华野的后顾之忧,腾出手来把主力集中在徐蚌身上。

在大决战拉开序幕之前,我军已经在华北、西北、东北战场占据了全面优势。这时,蒋委员长已经内忧外患,军事形势越来越差。桂系的李、白早已急于争取美国的支持迫使蒋介石下台,庞大的财政赤字早已让蒋介石吃了苦头。因此,他一度考虑放弃东北大城市沈阳、长春,将主力集中在锦州,等待时机支援关内战场。

然而,蒋委员长很难放弃东北的大城市。战略上,他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此外,济南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绝不能放弃。只要牢牢控制济南,就能拖住华野主力,使苏羽在未来决战中有后顾之忧,双方都在徐州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因此,蒋介石不可能放弃济南,济南已经成为一个孤立的城市,他决心赢得它。

至于山东的情况,王并不乐观,对保住济南城没有信心。他的主力部队,如张的整编第74师和李兵团,都被苏羽一个个吃掉了。他曾经建议蒋介石放弃济南,但都被拒绝了。久经沙场的王看得很清楚,他的老对手苏羽的下一个目标是济南,家境富裕的王只好向蒋介石请求增加驻军。与此同时,在战术方面,除了向王增派11万兵力外,蒋介石还任命徐州剿总副司令杜指挥邱清泉、黄、三个机动团共17万兵力,并用相机支援济南王。

双方都对济南的比赛虎视眈眈,这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行动。只要拿下济南城,华将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区连成一片,更有利于华野集中优势兵力,在未来进行大规模歼灭战,从而推动战局向徐蚌埠战略决战发展。

在总体战略上,苏羽提出了打击经济和争取援助两大战略,在战术上把部队分为两部分。在徐州以北方向,苏羽指挥十八万大军准备救援,但也制造了围攻徐州的假象;许指挥六个半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约十四万人包围了济南城,这使南京的蒋介石无法猜测苏羽的作战意图,只能打乱他们的计划。这一战略部署的实质是,如果杜的部队不增援,那么华就安心攻城;若杜派兵增援,华不战而围,改围攻大宛,进而扩大战果。从战争的角度来看,这是战略战术的完美结合,也是苏羽将军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体现。

济南战役开始前后,蒋介石采取了加油战术,一点一点地向被困在济南城的王运送军队。战役打响的第三天,国民党96军军长、驻冀南西城区整编84师师长吴突然宣布起义,瞬间打破了王部署的防线。西郊外机场瞬间被宋西线攻城部队占领,蒋介石运送支援汪的部队只能止步。

济南的战局也急转直下。徐州附近由杜指挥的邱清泉、、黄兵团的十七万大军,由于怕讨苏羽“围点战援”的战术,迟迟不归,果断放弃了北上增援王的计划,全部退守徐州。这时,济南城的王既没有办法上天,也没有办法下地。蒋介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大军被华野一点点吃掉。

苏羽的战略战术配合相当完美。“援外”计划虽未成功,但从战术上看,蒋介石已不敢在不利条件下与华野进行大规模战争;从战略上看,我军进行决战的有利条件已经逐渐成熟。济南战役结束后,苏羽向军委提出战略建议,即开展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