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明 通策医疗吕建明:用创新方式解决“真”问题

栏目:旅游 2021-10-04 18:16:22
分享到:

随着医疗卫生需求的增加、医疗体制改革和数字技术的渗透,医疗卫生行业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但也意味着医疗卫生领域的未来充满了商业创新的机会。通过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内部市场化,通策医疗形成了结构简单的小总部、以医生群体为核心财富的服务体系和独特的一般性政策模式,从而实现了利润的增长。

作为国内首家以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主板上市公司,通策医疗现已是国内最大的口腔医疗连锁机构之一,中国医药行业50强竞争力上市公司之一,连续多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100强”和“中国卓越管理公司”。公司还入选2019年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公司200强,荣获2019年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金质量奖”,向“中国领先的医疗平台、全球最大的医生群体之一”的愿景迈进了一大步。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通策医疗董事长卢建明就创建民营医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医院管理的先进模式分享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以下是采访摘录。

HBR中文版:通策最早进入医疗行业的机会是什么?当时遇到了哪些挑战?

吕剑明:进入医疗领域其实得益于一个相对偶然的机会。通策的第一个主业是房地产,但一直在寻找现金流比较稳定的行业,做了很多研究。浙江的医疗改革进行得比较早。2006年,我们收购杭州口腔医院西校区100%的股权,整体纳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通策医疗成为国内首家专注医疗服务的主板上市公司。

当时我们对医疗行业了解不多。医疗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领域,主流的民营医疗连锁模式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从业人员难以规范,对医生等人力资源高度依赖,诊所之间信息不透明,莆田系主导的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管理成本高,但效果不佳。

HBR中文版:通策医疗如何在医院转型发展中不断尝试创新模式?

吕剑明: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分析遇到的“真相”问题,研究症结所在。我们发现,虽然医疗机构应该为患者提供服务,但我们的管理问题主要是面对医生。因此,我们仔细分析了医生的特点和需求,并从考虑医生的角度调整了机制。

二是通过广泛学习,掌握行业规律和标杆样本。医疗行业并不完全适合商业化,还有很多非盈利因素需要考虑。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医疗领域的最佳管理和运营模式。对标美国最大民营医院上市公司HCA,发展“综合医院+分院”模式;总医院要形成当地最强的口腔医院平台,让医生参与到分支中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为平台保留了资源。通过对标纽约长老会医院,我们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医学院合作,提升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归属感。毛彪诊所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会诊模式,打破科室壁垒,用大数据进行诊断,才能真正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HBR中文版:通策医疗在实施创新机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吕剑明:因为我们是一家改革后的医院,我们对集团的政策非常谨慎。因此,根据不同地区和医院的现状,我们尝试实施不同的机制,然后谈谈转型的成功案例。比如杭州口腔医院西校区,通过试点团队会诊模式,整合不同学科的专家为同一患者服务,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会诊效率和客户单价。现在,160个牙科椅子可以创造两倍以上的原始效益。

另外,我们不强调“明星医生”,而是强调“明星团队”,让普通人创造不平凡的东西。人才培养机制是关键,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HBR中文版:通策医疗未来两三年有什么规划?

吕剑明:首先,继续坚持我们的“综合医院+分院”模式,在全国打造10多家口腔医院集团,围绕大医院打造分院。其次,做好平台基础设施,让医生做自己的老板。此外,我们多年来积累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我们在各个专业垂直领域发展了医疗+互联网模式,用先进技术搭建了医疗云平台,构建了信息生态系统。未来,数字医疗技术和医疗行业互联网将会有很多突破。

HBR中文版:医疗卫生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通策医疗如何将发展自身商业价值与贡献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吕剑明:的确,医疗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我们鼓励从业者向历史上很多优秀的医生看齐。真正的商业是包容的,“简约、平台、合作、信念”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一切都需要简化,通过平台赋能更多的分支机构和个人,强调团队合作,以爱、美、真的标准要求我们的员工。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蛀牙最多、牙医最少的国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团队合作,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降低价格,为更多普通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HBR中文版:管理良好的企业有哪些特点?

吕剑明:商业领袖应该能够使用各种管理工具。管理工具很多,很多都有同样的效果。然而,在使用管理工具时,我们不应该只从效果上考虑问题,而应该首先考虑人性,从人性和问题出发。不同的人性问题需要不同的管理工具。

HBR中文版:你如何度过你典型的一天?最费时间的工作是什么?

吕剑明:我想可能有一半的时间花在沟通上,因为沟通的方面很多,他们的专业、性格、教育水平、收入水平都不一样。达成共识是最难的,说服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外,我会花时间阅读和学习。

齐静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特约撰稿人。

李全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