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 正本清源

栏目:旅游 2021-09-25 18:07:25
分享到:

王艳萍《孔子之道》精彩观点节选:

1.孔子编辑整理六经,是对前代文化的选择性总结。他没有做就谈论它。事实上,他边做边谈。在73位君主中,孔子只选择了6位,他们都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专制或平庸的君主。这说明他选择的标准其实是仁义之道,是一种进步的文化。

2.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道家的精神是仁,仁就是博爱。韩愈以孔子的儒家经典总结出的尧舜之道作为道学的开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如果孔子没有确立这种道,中国历史就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所以孔子的学生说:“夫子善尧舜。

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可以代表中国文化,那就是孔子。孔子通过整合前代优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他把“仁”提炼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4.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者才是真正的人。这是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定性。

5.孔子的事业是在礼崩乐坏的时期进行的。在这样一个时代,孔子提出人性本善,人要善良,这给了人们希望。从这个角度来看,是非常了不起的。“善”的文化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可以充满善意,每个人都可以做好事,我们的社会可以成为一个美好的社会。带着这样的希望,无论人生有多少挫折,历史有多少弯路,人类的精神世界都会挂着一轮太阳。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观的文化。

6.在中国古代,个人都是按照孔子的儒家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是走一条“修身养性,一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

7.孔子提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目标,即在阶级不平等的社会中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通过小康社会进入人人平等的伟大社会。这是个好主意。

8.由于专制政治和一些帝王文人的扭曲,孔子的道的精神也被篡改了。比如在家庭关系中,父子互爱的孝文化转化为孝的单向孝文化,仁文化也转化为忠文化。

9.儒释道被称为三教。看看任何朝代的图书目录。在四大类经史子集中,佛道典籍只是其中的两种,编目一般排在分科或汇编部之后。以孔子“道”为核心精神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模式中处于中心主导地位,而佛教和道则处于辅助地位。绝大多数中国人走的是儒家之路,而不是出家。

10.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仁”的文化,而不是专制朝廷背书的自私自利的“三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儒家思想是汉代经学的核心,与诸子理学兼容。与佛道兼容的宋明理学正在进步。清代儒学也有创新。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被称为老式的“老派”。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旧派”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正确称谓。

好书推荐

孔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