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许在田里犁地。
本报记者谢晖通讯员魏尧周益民
草长莺飞三月,东风好的时候忙着耕田。这几天气温回暖,大潮汹涌。记者在鹤山区的田野里看到,农民们正在抓紧春耕,准备翻耕。
3月15日,惠民种业技术员冷卫国从仓库里拿出湘早鲜45号,开始浸种3-5天。浸种是春耕的第一步。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在合适的温度下发芽,然后送到“育苗厂”,用“密室快速发芽、均匀发芽技术”发芽。冷伟国看起来很自豪:“目前的育苗技术比传统的大田育苗和发芽节省两天半,发芽率达到95%以上,育苗总成本节约20%以上。”据了解,惠民种业库存早稻种子近10万公斤,近两天已浸泡3万多公斤,正在努力满足周边大部分农户的需求。
春耕一寸深,又能顶粪。在兰溪镇双祥子村,种粮大户许开着“铁牛”穿过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土地逐渐得到整治...发动机的轰鸣声夹杂着周围人的欢笑和笑声,汇成一曲《铁牛》。“徐师傅是个勤奋的人。”周围人介绍,“他承包了70多亩稻田,每年都是村里第一次开耕。收成也在粮食种植大户中名列前茅。”目前,鹤山区种粮大户陆续备好了农机,为耕地翻耕施肥做好了准备,为春种“培肥地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那边水田耕的很热闹,这边农机销售也不冷清。在金城农机的仓库里,公司销售经理尹看着摸着新建的四台抛秧机。在农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他还是喜欢这些“铁疙瘩”。“不要低估这些‘铁牛’”,尹解释道。“一台这样的机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12亩农田的抛撒,是人工抛撒效率的10倍以上,能受到农民兄弟的欢迎。”春节以来,公司销售大型农机20余台,不少“铁牛”从工厂走向田间地头,成为春耕的主力军。
在沧水铺镇大种植园主肖福平的稻田里,一群农民围着农业技术专家咨询,专家们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了老茧,这些农民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现在和过去不同了。过去,在城市里找专家是有问题的。现在专家去天头找我们。”农民唐克强说。为做好育秧工作,沧水铺镇合作社开办田间学校,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将科技课堂搬到春耕一线,通过集中培训、互动交流、数据分发等方式,详细讲解种子发芽、抗倒伏、防病等农业技术,并教会他们操作,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春天天气越来越暖和,雨下得很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勤劳的人们正在用汗水描绘着鹤山区广袤田野上春天的美丽画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