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名郭蕊,原名朱仲巴,后被封为兴宗。
朱仲巴,这听起来很奇怪。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的父亲,朱,叔叔朱武六,爷爷朱楚怡,大哥朱崇思,二哥朱,三哥朱崇启,都是十以内的自然数。
朱元璋家对数字比较感兴趣。况且这些数字组成的名字不好听,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位置。
然而,纵观历史,与数字相关的名字并非朱元璋家族独有。
据于岳《清代春在堂论》记载,明朝开国大臣常遇春和唐鹤家的名字也是以数字命名的。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四三,祖父叫崇武,父亲叫刘流,唐河的曾祖父叫五一,祖父叫六一,父亲叫七一。
原来元朝规定,上学要取得学名入仕,普通人不上学不入仕就不能有名字,只能通过家庭间排序的数字或父母年龄的总和来称呼。
比如丈夫二十四岁,妻子二十二岁,年龄加起来四十六岁,孩子就取名四十六。当丈夫23岁,妻子22岁,年龄加起来是45岁,孩子会被命名为45或59,594和15。
朱元璋的“忠八”之名,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他的父母已经88岁了,所以他们被称为“钟巴”。第二,朱元璋在家族中排名老八,被称为重八。
追根溯源,你以为大哥重四,二哥重六,三哥重七,朱元璋重八。父母出生时的年龄不可能都是四十四、六十六、七十七和八十八岁。家庭排名的解释是合理的。
用数字叫人不是元朝的专利。在北宋的一份收养文书中,收养人被称为史思三。
宋代《清明集-户婚门》中记载了许多老百姓的名字,如沈懿·刘秀、徐总·吴休、金白·二秀、刘莉·九秀等。,所有这些都包含数字。
以上名字还带有“秀”,说明他们是富裕家庭。街上的穷人名字里都带着“郎”,戏曲里经常见到的“小二郎”、“卖油郎”就是从这里来的。
其实这些名字都不是正式的,只是数字,不能叫名字。
朱元璋的大哥名为兴隆,二哥名为旺夫,三哥名为兴祖,都是朱元璋成为皇帝后追封的。
朱元璋也给那些对他好的人起了名字。出家后,得到了王和刘的帮助。他当上皇帝后,封这两个家族为高官,并给这两个年轻的朋友王文和刘英起了两个名字。
《明太祖文选》有记载:“今姓刘的王在村中勤政,其名尚未立。特赐文、英二名。”
古时候,我没上过学,没当官,连个名字都不会,一辈子只能当个无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