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萧红在鲁迅故居门前
鲁迅说萧红“离经叛道”、“爽朗”。她的语言本身就充满魅力,经不起转述,只能通过直读来理解。比如《呼兰河传》的结尾:
在呼兰河的小镇上,我的祖父曾经生活过,但现在他被埋葬了。
我出生的时候,我爷爷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快七十了。在我二十岁之前,我的祖父将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就去世了。
后花园的前主人现在不在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走了。
院子里的蝴蝶、蚱蜢、蜻蜓可能年复一年还是老样子,现在可能完全荒凉了。
“这几乎是童真的——单调且可重复使用的句型,它们是同义词,接近通常被认为是‘废话’的内容,但你会惊讶地感觉到‘情调’就在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玉安说。
“无组织、无结构属于中国散文的结构艺术...萧红的作品提供了一个真正审美意义上的‘童真世界’。”
1934年夏天,萧红在青岛樱花公园
“我似乎注定要一个人走。”
萧红31岁英年早逝。她过着短暂的生活,流浪的生活。
见到她后,丁玲向朋友预言,小红活不了多久了。“我说这话的时候,是一个曾经风靡全中国的女性朋友,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孤独。”
她当时19岁。她还在哈尔滨上学的时候,习惯“剪齐短发,大眼睛,穿白色长衫,白袜子,绿布鞋,动作麻利大方。”
萧红,就读于北平女教师附中,当时19岁
然而,当她23岁第一次见到鲁迅和许广平时,许广平注意到她喜欢笑,天真无邪,有一张年轻的脸,但她的头发过早地变白了。
许广平猜测她有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她不知道的是,在萧红20岁的时候,她已经怀孕生子,没有结婚。
她怀孕的时候,她的男人无缘无故失踪了。她身无分文,被旅馆老板扣为人质。那年夏天恰逢松花江发大水,她挺着大肚子独自逃离,从二楼阳台上翻了下来,乘船,终于找到了迎接她的萧军。
1932年,哈尔滨发生了洪水,萧红第一次见到了萧军
1932年秋天,萧军在生完孩子后陪着萧红在公园散步
和小军在一起后,即将出生的前男友的孩子成了生活的负担。作为母亲,萧红硬着心肠,一口奶都不给孩子喂。六天后,她亲手将孩子送人。
爱上小军后,她跟着他,从北方逃到南方的哈尔滨、青岛、上海、武汉。最后两个人在Xi分手了。分手时,小红还怀着小军的孩子。
萧军和萧红
小军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和家庭暴力。“那个叫S的人不断地给她身体上的折磨,就像那些没有知识的人一样,打他的妻子。”
有一次,朋友看到小红眼睛青肿。萧红伪装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但萧军不屑地说:“为什么要给我藏起来?是我。”
萧军有参军的经历
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的最后一张照片,1937年
在上海的时候,小红逐渐养成了喝酒抽烟的习惯。当时的萧红“脸很黄,样子很憔悴”,以至于别人认为她有吸食鸦片的恶习。
萧红和萧军分手,在武汉嫁给了端木蕻良。婚礼上,胡风建议新郎新娘谈谈爱情故事。萧红说:“我对端木蕻良不抱什么厚望。我只想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争斗,没有不忠,没有嘲笑,只有相互理解,爱和体贴。
“我深深觉得,像我眼前这种情况,什么名分都没有。然而端木做出了牺牲,我对此非常满意。”
1938年,萧红和端木蕻良在Xi
然而,端木蕻良没能给萧红她需要的关心和爱。婚后不久,他们从武汉逃到了重庆。端木拿走了唯一的一张票,留下萧红一个人。
小红怀孕八个月,肚子很大。她一大早就倒在了码头上。她躺在地上,久久不能起床。周围没有人。她看着天上的星星,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
后来,她对朋友说:“我总是一个人走。以前到了上海就去日本,现在一个人走在重庆。我似乎注定要独自行走……”
1938年,萧红在Xi
“我想飞,但同时我觉得...我会倒下”
大多数人对萧红的印象是“敏感、软弱、被动”。小军自己说,他从来不把小红当“大人”,“总是把她当孩子——一个孤独、瘦弱、生病的孩子。”
而研究萧红的日本专家平世树子则认为,萧红性格非常独立,“总是无视他人的眼光,积极感受社会”,“身边的人越保守,她越叛逆”。
无论萧红的命运有多悲惨,我们都可以看到,每一个转折点其实都是她主动的选择。
第二次肖和他的朋友在上海,1936年
19岁那年,为了学习,她反叛了家人定下的婚姻,不惜离家出走,与家人断绝关系。在那段与世隔绝的时间里,她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劝她回家,但小红坚决拒绝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救国成为主旋律。由于在《生死场》中的名气,萧红长期被贴上“抗战作家”的标签。但她积极质疑这个标签,反对作家在战场上“体验生活”。
她的理由是,你可以不经历战争而体验生活:“我们没有脱离生活。比如躲警报,这也是战时的生活,但我们抓不住。就算上前线被日本兵打死,抓不住也写不出来。”
1938年萧红在Xi安,同年结束了与萧军长达6年的恋情
萧军计划参军,萧红坚持写作,两人最终分道扬镳。萧军原本同意她那句“分手后,如果我不死,我们还有再见的一天。那时候,如果你没有别人,我也没有别人。如果双方同意,我们可以住在一起。”
私底下,小军告诉朋友,小红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但他“绝不会带头抛弃她”。于是萧红承担了分手的责任,永远和他说再见。
小军也想留住她,提议孩子出生后分开。如果小红不想养这个孩子,他可以养。但萧红没有回应。
我的朋友反对萧红和端木蕻良。在其他人眼中,萧与的结合是抗战文学的精神代表。端木蕻良是消极小资产阶级倾向的代名词。
当时朋友反对萧红和端木蕻良在一起
罗曾问萧红:“你离开萧军,朋友不反对,但你就不能独立生活吗?”小红问:“我为什么要独立生活?因为我是女人?”
“萧红在‘保护神’那里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她知道当时女性几乎不可能一个人走下去,所以她主动选择了合适的‘保护者’。她其实是想让他们走一条独立的路,让自己遮风挡雨,或者遮风挡雨。”石平树子说。
“然而,现实中,他们都把萧红当成一个弱者,把她当成一个孩子...她想在生活中切断的是‘保护者’和‘被保护者’之间的绝对权力关系,或者说是在男女之间默默滋生的权力结构。然而,社会远远没有进步到这一步,甚至连解决问题的机会都没有出现,她就这样去世了。”
戏剧导演田沁鑫
我和小红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小啊·洪热,萧红的许多书出版了。张爱玲后来走红,在萧红之前。
那时候我上中专,十几岁。我喜欢文学,经常坐公交车去朝阳门,那里有人民出版社的书店。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呼兰河传》。
我还记得看她的散文,知道萧红和萧军恋爱了,书里有图。
二萧相恋,1932年
她的散文有趣而生动。有一篇关于她的饥饿的文章。那时候她和小军在一起,很穷。小军在画电影海报,教一些学生,但是她赚不到钱,吃不起饭。她太饿了,如果可以吃的话,她会把腿吃掉,以此类推。
她喝一些盐水,可以补充体力。在她住的走廊里,邻居家门口有一个送奶工,所以她想偷牛奶喝。有时候小军很少带回来一点食物,比如一个Leba。结果他只在乎自己吃,几乎没了。突然他想起来了,说:“哦,你还没吃饭呢。”
哈尔滨上市街25号,小红和小军住的地方
我觉得她写的真的很真实。这个人不卖弄技巧,文笔很简单。就像把房间的每个部分一个个画出来。
一般我们写作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经常虚荣,想抬高自己,或者啰嗦,所以很难描述得那么准确。萧红在这一点上,真的是一个很干净的人,心无旁骛。我觉得她不是世界上一个泥泞的东西,而是一个精神上的小天才。
在田沁鑫眼里,“小红是个很干净的人。”
看完《生死场》后,我的心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
我觉得萧红的《生死场》其实是后期的东西。
1996年,我在深圳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当时我也遇到了一些感情上的困难。那边没有戏。我是一名戏剧校长,学习京剧布鲁斯。毕业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热爱戏剧,但是一走了之,我突然发现自己很想看一部剧。
那时,我住在一个好朋友家里。她毕业于人民大学。她特别喜欢戏剧和文学。家里有许多书。那是我读曹禺《雷雨》的地方。
田沁鑫的老照片
我第一次接触《生死场》是在她那里。这是一本文学导论。当我看着萧红的时候,我停下来看看《生死场》是什么。看完之后,我忍不住心跳。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把它放在舞台上,那将是一部极其美丽的戏剧。
1997年,我回北京拍了《断腕》。后来,中央实验剧院院长赵有亮先生来找我,要我排练。我跟他说了两部剧,一部是贾平凹的《佛传》,一部是萧红的《生死场》。
田沁鑫,1999年
1999年,我在前中央实验剧院排出了萧红的《生死场》,这也是我在国家一级学院的第一部戏。演出很受欢迎,我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奖项。
当时《读书》杂志邀请了一批现代文学专家和萧红专家,包括钱理群、赵玉安、纪鸿震等,在三联书店召开座谈会讨论该剧。
话剧《生死场》片段
大家都很兴奋。赵玉安老师说,是萧红的精神跑遍了台湾。钱理群老师说,我以前觉得《生死场》前半部好,抗日战争后半部不好。现在看来不全面。
影评人感叹没想到这样的剧会被改编,但还是忠实于萧红的气质,能把萧红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和位置,让我们重新认识。
话剧《生死场》片段
我和24岁的小红交朋友
我排《生死场》的时候29岁,萧红写《生死场》的时候24岁。我非常注意这个年龄。我和24岁的小红交了朋友。她是我心中扎着辫子的女孩。我尽力和她交流。
她和小军有一张照片,小军站在她身后,她正在咬着烟斗。当我适应的时候,我有时会打开一本书,看一看她的这张照片。
当时看到的两张肖的照片
鲁迅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当她只有24岁的时候,她触及到了终极问题,生死问题。24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还在睡觉,还没有睁开眼睛看世界。她怎么会这么强大?
整篇文章叫《生死场》。当你死的时候,你会坚持主题。我很少看到生死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拍电影,我觉得《生死场》可以拍出伯格曼式的电影,有这个哲学基础。
话剧《生死场》片段
有人说萧红有女权主义倾向。还有人分析萧红的抗日思想。我觉得她没有那么多理论。在整部小说中,这个傻傻的萧红,异常聪明的萧红,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直接感受。24岁,我觉得她是真实的。
如果她真的有女权主义理论,她可能还能多活几年。她31岁就去世了,我觉得这和她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她很虚弱,但相当愚蠢。她喜欢小军,所以她和他一起玩。她饿的时候很饿。她也没有心眼,不在乎世俗的眼光,父母的眼光,社会的眼光。
二小早年生活贫困,经常挨饿
萧红与端木蕻良
我个人觉得小红不是很有爱心。当她还是个孩子时,她来自一个非常好的家庭。她是一位高贵的女士。我这辈子做不好事情,也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一开始,男人觉得这个小妹妹很可爱,但到了后期,她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她不是一个能管得住的人。
她也想写小说,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事实上,男人需要有退路。有一天,当没有人要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可以退守的家。但萧红显然不是“媳妇”。
她的贵人是鲁迅,传闻她和鲁迅关系不错。我觉得他们不行,因为鲁迅很爱惜人才。萧红应该是依附于鲁迅的。像父亲、大哥、叔叔、老师,各种情感错综复杂,是她值得信赖的对象。
萧红与鲁迅的妻子许广平
萧红《忆鲁迅》,1940年出版
其实知道小红哪里好的人很少。大家都说小红好,小军说我帮她改了很多。言下之意是她所有的好处都来自他。
端木蕻良也不知道萧红的好。萧红写了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他鄙视它。“你又写了那些东西。”但事实证明,萧红的文章是所有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最好的。
聂绀弩知道萧红好,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他曾经夸过小红,最后还是接受不了。他说:“哦,你说的这么好听,吓死我了,然后他就捂着耳朵跑了。”。
小红故居现状
《生死场》改编五年后的一天,我去看了阿城小红故居。那是一个下雪的日子,院子很大,没有人。
一尊白色的萧红雕像坐在门口,然后我和萧红聊了起来。我说:“因为我改编了你的小说,所以在剧场里有一定的影响力。我被转到了国家科学院,获得了许多世俗级别的奖项。我说出来,你当然不会看得上这些?”
故居内部
“这几年,我经历了一些感情的过程,我理解你和这些男人的关系。”说这话的时候,我哭了,流了几滴眼泪。“我说我为什么对你这么不好。你的生命很短暂,你已经活了31年,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爱你的人。”
其实喜欢小红的人可以把她当女孩子养,对吧?我看着她写文章,沉默中很开心。然后我找了个保姆,不需要她洗衣服做饭。但是萧红并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萧红和他的朋友梅枝
但萧红并不苦。她一生都是一个乐观的人,她很容易快乐。我在香港住院的时候,有一场12级的台风,端木在家接到电话,说小红快不行了。小红看到他来了,很开心,咯咯地笑起来。
临死前,茅盾去看她时,她还说我们要办杂志,我们还在幻想各种未来。
她有一句非常著名的遗言,“我将永远和蓝天碧水一起生活,把红楼的一半留给别人写。”这部《半个红楼》是她在战争胜利后,继丁玲、聂绀弩、萧军三人走访过去的根据地、雪山、大渡河之后,曾经提及并将合写的一部小说。
1939年,萧红在重庆
她在《呼兰河传》中写道:“也罢,你说我的人生可惜,我却不在乎。你看起来很危险,但我觉得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不满意怎么办?生活苦乐参半。”
她很瘦,有一颗清澈的灵魂和一颗宽广的心。正如赵朴初先生对李叔同的描述,“无尽的宝藏是给世人的眼睛,一轮圆月照耀着天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