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十大股东 中国平安3亿增持汇丰 重回大股东 说说这里面的三种可能性

栏目:军事 2021-09-29 15:02:08
分享到:

受一系列负面影响,香港人最喜欢的股票之一汇丰银行上周创下11年来新低。就在大家都害怕的时候,他们安全地开枪了。

本次增持完成后,平安对汇丰的持股达到16.55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8%,再次取代贝莱德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

不幸的是,中国平安增持汇丰3亿元,却引发了抵制平安的浪潮。其实在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博弈关系,不分好坏,对错。

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复杂。这是一个简单的增持行为,因为平安集团太大了,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出N个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投资行为。

也就是说,从好的一面来看,平安在汇丰大幅下跌时选择增持,能够一下子稀释持仓成本。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思维,但也可能被市场过度敏感,导致更多的舆论风暴。

我们无法做出好坏的评价,只能拭目以待。最好等着瞧。

首先,华为-汇丰-平安的“三角风暴”是导火索

10月1日,孟晚舟引渡案重新开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毕竟这个案子涉及到汇丰银行和中国平安。

众所周知,此案被美国操纵,汇丰银行扮演了陷阱的角色。此时,平安增持汇丰,再次成为大股东,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风波。

事实上,汇丰银行被美国抓住了把柄,美国想清理华为,却无缘无故地吃了亏,然后问华为的长期合作伙伴:汇丰银行。为了赎罪,汇丰将客户提供的PPT交给美国,换取美国检察官撤销法律指控。

在这里,我想说几点:

1.我不相信美国准备在2012年和2013年清理华为,所以当时不应该指示汇丰收集华为信息;

2.汇丰将在2013年去孟晚舟的PPT,这在商业上算不了什么。问题是汇丰一直保留着;3.汇丰应长期保存客户的大量信息;

4.面对利益纠纷,汇丰出售其客户信息;

5.汇丰银行开始帮助美国对自己的客户实现所谓的“定罪”,以逃避犯罪。

这一系列动作恐怕会对汇丰银行造成毁灭性打击。对于一家国际银行来说,信誉是最大的资产,所以长期保存客户信息,尤其是华为的PPT,成为了孟晚舟沉入加拿大的导火索,自然不能接受。

第二,安全稳健的投资,低水平的Masukura既有差价又有利益,可谓双赢

说真的,3亿对于平安的可投资资产来说几乎是9牛一分,3亿可以返还给第一股东,然后创造一个潜力,提振市场对汇丰的信心,这对平安和汇丰都有好处。

增持只能算是顺风顺水。我们可以看看平安和汇丰这几年的持股历史:

2002年,汇丰成功入股平安银行,拿下平安10%的股份,成为平安第一大股东。

2018年底,平安投资约3.5亿元增持汇丰,随后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

2019年9月,贝莱德通过增持汇丰直接超越中国平安,成为汇丰最大单一股东。

2020年9月30日,平安再次增持后,其在汇丰的持股比例超过8%,再次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

据说中国平安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持续买入并增持汇丰,当时汇丰股价在35.188-74.263港元之间。

现在平安以平均每股28.2859港元的价格增持,今年9个月,平安所持汇丰控股市值蒸发400亿港元。

就资本运作而言,先抛开情绪和舆论,低价买入并没有错。

第三,一定要加个理由吗?我来说说平安增持汇丰的三种可能性

平安在做决定之前不可能考虑到普通人的态度,但如果知道自己会被骂或者坚持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中国平安一直将汇丰的投资视为“金融投资”,在财务报表中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按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计量。

很多人对平安银行的投资端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是正常的。我其实不能理解,但是有三种可能性可以分析:

第一,汇丰知道一些我们散户不知道的信息,判断汇丰控股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我觉得可能可信度不高。毕竟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其股息率高达7.26%,岂不是更香?

第二,汇丰有一些独特的资源。汇丰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之一。中国平安作为一家综合性金融企业,必然会有一些资源相互连接。现在增值的汇丰可能也有一些业务合作的可能。

第三,保险业受到严格监管。中国平安可以成为中国保险业的巨头。相信会是一个意识优秀的企业,对抗的可能性肯定很小。这个时候,给汇丰增值可能只是一些其他的考虑,比如从金融投资变成控股等等。

总之,鉴于汇丰和华为之间的情况,平安这次的果断行动相当于让汇丰起死回生,抛开资本层面。从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只能期待平安银行带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担勇往直前,有所作为。只是不要上演《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