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青天揽明月 秋月之美: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栏目:军事 2021-09-19 07:11:29
分享到:

在文人笔下,秋月可玩可赏,可寄托相思与眷恋。唐代欧阳詹在《奏月》序中说:“月可奏。玩月亮,古也。富歇、鲍氏、前院、中明楼,皆戏明月。”可见,玩月之风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了,谢灵运的《恨小月赋》、鲍照的《月城西门戏》、谢庄的《月赋》都是玩月的佳作。唐朝空之前社会文化开放,玩赏月更加流行。

唐人对月亮的爱近乎疯狂。有些人利用月亮来思念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关心他们的祖国。有人感叹世事艰难,岁月易逝。有些人很难过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满足,事业跌宕起伏。有些人甚至会哭,“我们都被崇高到遥远的思想,想去天空拥抱明月”。

在唐朝的眼里,月亮变化很大,包括凉月、素月、松月、清水月和关山月。唐诗中有许多唱月的佳作。杜牧的《秋夜》、杜甫的《八月十五日的夜月》、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张九龄的《望月思远方》都是经典之作,当然《静夜思》也是妇孺皆知的。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被称为“月亮诗人”。他的诗歌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与月亮有关。李白爱酒,岳明是他的酒友,“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请求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当李白重视朋友时,明月会带给他对朋友的关心。“我牵挂着我的心和明月,我将随风而去,直到夜郎溪”。这是李白得知王昌龄被贬后写的,希望岳明能把他对朋友的怀念和关心带到夜郎的西边。

杜牧在《秋夜》中说:“银烛秋光画冷屏,小扇扑腾萤火。白天的夜晚秩序如流水般凉爽,坐着看牵牛花织女星。”与其他季节的月亮不同,秋月总是给人一种寒冷和疏离的感觉。“悲秋将晚,繁露已成霜...庭上月色满满,水边采莲香。”在千年时节,秋月远离天空,带着一点冷峻和疏离,给人耳目一新的悠远美感。苏轼曾说:“天下大梦,人生有几度秋凉?夜里,树叶的风已经吹响了走廊。看眉间鬓角。酒基常少客忧,月常被云阻。中秋节谁一个人?看看北方。”诗人被贬黄州,仰望秋月,不禁感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

在古人眼里,中秋节的月光是一年中最明亮的。白起在《八月十五夜玩月亮》中认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不平凡的。“花上三五个晚上并不稀奇。当中秋节满了,它会赢得夜晚。”胡璋还在《中秋月圆》中说“一年中每一个良宵,当千里见光明。”中秋节也是赏月的最佳时间。原因是冬天冷,霜多,夏天热,多云,所以只有中秋节的月亮最适合观赏。欧阳湛在《奏月》的序言中说:“若练以奏事,月即奏。冬天满是霜,严寒,夏天满是热气腾腾的云,云遮月,霜侵人,遮而侵之,有害于玩。当夏天先于冬天到来时,秋天就来了。八月是秋天,季节开始,孟结束。晚上15点,月中。如果记载在《天道》中,即使在严寒酷暑中也是如此。取月数,则兔为圆。”八月是秋天最适合的月份,十五是月圆之夜,所以月光最好。对此,刘禹锡也有同感。他在《八月十五日晚奏月》中说:“今夜天晴,一洗再洗,夏退秋清。”水一样的月光洒向四面八方,天地间的暑气消退,九分清澈,秋色明朗,万物清新。杜甫仿佛看到了月宫里白兔的绒毛。“这个时候,我看着大白兔,我想数一数秋天。”中秋节的月光很美,不应该错过,否则,千般遗憾都会落在后面。“如果这一夜没有月亮,那将是空秋的一年”。

秋月如水。温柔纯净的秋水是秋月的最佳搭配。水边和船头已经成为古人赏月的最佳选择。刘禹锡说“湖光月色相融”,孟浩然说“天有多宽,树有多近天,水有多清近月!”,裴毅说“月亮挂在罗清的半个秋天,彩船在晚上横跨银河”。此外,高远的视野开阔,可以俯瞰世界上的一切,也适合赏月。刘禹锡的诗说:“凝长而寒,此时立于最高峰。”当时,唐玄宗喜欢在中秋节玩月亮,还和杨贵妃一起赏月。为了更好地欣赏月光,他想建造一个“望月台”,但后来因为安史之乱而未能如愿。有时,寺庙的宁静与秋月相匹配。白居易曾邀友人在华阳寺赏月,许浑也在和林寺观看中秋明月,并写道:“东有月满,广庭无树无草无烟”。

中秋月明,却是在万物寂寞的中秋时节,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刘禹锡说:“我不知道秋思今晚会落入谁的圈套。”。夜晚的一轮大月亮空更容易唤起人们深深的乡愁。杜甫感叹“月圆飞向光明之地,心转刀剑”。白居易怀念元稹,写道:“三五夜新月色流行两千里。”苏轼和弟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明月。“云满寒清,银汉默默转玉盘。”兄弟俩一起赏月。这是一种荣幸,但他后来说:“这辈子这一夜不好过。明年明月会在哪里?”在苏轼内心深处,他对相遇不久的离别感到悲伤和动情。而“希望人长寿,一起远行”这句话,在月圆之际,成为全世界人最美好的憧憬。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