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 年,巴黎公社运动爆发了。
巴黎公社运动并不是恩格斯所设想的发生在工厂里的工人罢工斗争,而是一场城市运动,即它不是发生在“生产领域”里的斗争,而是发生在“社会再生产领域”里的斗争。
与“生产领域”相区别,“再生产领域”是指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今天,它特指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这几个领域。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这篇文献究竟讲了什么呢?
这篇文献的核心,讲的是“社会”。
如果说国家的功能是富国强兵,市场的功能是发财致富,那么社会的功能就是“谋幸福,送温暖”,就是“劳动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帮助劳动人民一把”。
马克思思考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这样的人既不是神也不是机器,而人的一生其实只有四件事:生老病死。
可惜,这四件事恰恰都是市场不管的,而国家即使想管也管不过来,于是,管这四件事的,只能是社会。
按照资本主义的方式建设城市,无非就是把金融和房地产业结合起来,把城市当作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就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就是把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转变为赚钱的工具。
而按照社会主义或“巴黎公社的原则”建设、管理城市,则要求把教育、医疗、养老、环境、公租房等“公共事业”放在首位,起码必须保障每个公民在人生起点和终点这两个方面的机会平等和均等。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长项是什么?
毛泽东晚年主张全党要认真学习《法兰西内战》这篇文献,并将此视为自己的一项政治交代。
毛泽东为什么要我们读《法兰西内战》?他的政治交代又是什么呢?
第一,他提醒我们的党必须认识到:“社会工作”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的“长项”,而且更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的根本法宝。
而所谓社会工作,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使人民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这就是所谓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真正含义,而它的具体工作方法,也就是党的“群众路线”。
社会工作的另一方面,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这表现在,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建立覆盖城市的公费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基础教育等等。
我们党之所以得人心,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党之所以叫作马克思主义政党,原因也在于此。
而这一切,都是“巴黎公社的原则”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东西。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毛泽东通过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的论断。
当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与困难的时候,完全不必惊慌失措,这时正好可以及时把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建设,转向生产关系的调整,如此去做,则会为下一步生产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发展历史证明了他提出的这个科学论断。
1956 年以来,尽管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是,由于我们致力于建设完善的社会体系,消灭了长期肆虐的各种疾病,普及了教育,扫除了文盲,培养了人民的组织能力,维护了各民族的大团结。
最终则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造就了大规模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
1956 年以来的生产关系大调整是如此,而1997 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职工下岗,及时推出社会保障体系和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我们的一系列战略调整同样也是如此。
理解今日中国怎样理解今天经济的“新常态”?核心依然是如何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之间的辩证关系。
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医疗、教育、住房和养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这些关乎社会再生产的领域,不应该成为资本榨取的对象,而应该成为我们社会工作和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一旦把这个领域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了,一旦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的人民没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生产与消费的增长点就会产生出来。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不走精英路线。
第二,是因为我们能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三,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公共资本,积累公共财富。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学说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很多,资源有限——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因此,共同分享资源,这不仅是我们的理想,也正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来源 | 《卡尔·马克思》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