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繁荣 “一针”扎出高科技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授梁繁荣入围院士候选人名单

栏目:教育 2021-11-23 06:20:12
分享到:

封面新闻记者刘宇阳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是四川省高校选拔的16名候选人之一。自1974年从事医学工作以来,梁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中医针灸事业。他一直在深入研究制约中医针灸发展的一些瓶颈,大力推进中医国际化。

被公认为国内外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改革开放后,针灸事业处于衰落和人才短缺时期。以梁为代表的中医工作者兢兢业业,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勇闯新路,在针灸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针灸临床疗效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遭到质疑和否定,针灸的科学地位将被动摇的关键时刻,梁的研究团队证实了穴位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为国际学术界关于穴位效应特异性的争论提供了客观证据,初步回答了国外学术界关于穴位特异性的问题。他被公认为国内外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梁自1987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任教以来,长期从事针灸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年任针灸科副主任;1995年任针灸推拿学院院长;1998年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分管科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他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多门课程的任务,采用了以学生为本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率先申请并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在他的努力下,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从一个普通学科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针灸、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

突破针灸发展的两大瓶颈

长期以来,针灸的发展面临两大瓶颈:一是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国外的普遍认可,二是针灸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梁带领团队开创了循证针灸,大大提高了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他率先将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针灸研究领域,创造性地构建了循证针灸的理论体系,并成功应用于针灸临床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梁及其团队首次提出了循证针灸证据的分级标准,为科学客观地评价针灸古籍的证据价值和中医名家经验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新思路;首次成功开发了循证针灸证据数据挖掘平台,为挖掘和提炼循证针灸证据规律提供了新的工具;首次成功开发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循证针灸证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编撰出版国内外第一部专著《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首创针灸证候及治疗规律的数据挖掘方法;编纂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循证针灸专著,开创了针灸的新分支......

近十年来,国内外针灸研究者对穴位效应的特异性是否存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了几乎矛盾的结果。德国研究人员发现,针灸穴位和非针灸穴位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没有区别,因此他们否认穴位特异性的存在。当针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梁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孜孜不倦,挑战了困扰整个行业发展和针灸兴衰的关键问题。他主持了针灸领域首个973项目“基于临床的穴位效应特异性基础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不仅揭示了穴位效应特异性的基本规律,还指出了其生物学基础;首次规范了非经非穴选穴方法,从文献数据挖掘、临床疗效评价、系统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初步肯定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回应了国外研究对穴位特异性的质疑;首次提出了穴位效应特异性的基本规律,即经络的循环是基础,经气的汇聚是关键,得到了国内外针灸界的广泛认可。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发展和利用好中医针灸."

继梁团队于2017年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AMA内科》发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论文后,2019年8月,该杂志再次发表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梁教授、赵玲研究员的原创论文《针灸辅助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随机临床试验》。本文对40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针灸作为抗心绞痛药物的辅助疗法,在改善发作频率和程度方面是有效和安全的。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逐渐得到国际认可,也促进了我国针灸研究的国际化和规范化发展。

目前,针灸医学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针灸已经到了最好的发展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发展和利用好中医针灸”。梁及其团队正以实际行动引领世界针灸学术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民族化。

人们的名片:

梁:

1956年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名誉副会长、四川省针灸学会会长。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名师,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四川省名师。 曾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9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世界针联科技特别贡献奖“天圣铜人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