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装 体育服饰品牌备战冬奥

栏目:国内 2021-12-06 05:36:25
分享到:

随着世界著名体育赛事北京冬奥会举办日期的逐渐临近,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中国和“双奥之城”北京。

目前各场馆已提前完工,冰雪运动、出租车运动测试活动顺利开展,中国冰雪运动员备战也进入冲刺阶段。与此同时,许多中国民族品牌也成为了本届冬奥会的赞助商,参与了冬奥会市场的开发,助力冬奥会筹办。同时,也促进了品牌建设,增强了竞争优势。

国内外运动服装品牌的差异

在运动品牌领域,自2017年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运动服装合作伙伴的安踏集团可谓“乘风破浪”。不仅推出了国旗运动服,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力争为赛时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技术官员提供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

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民族体育品牌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功能,在转播比赛的过程中投放了数百小时的广告,使得品牌家喻户晓。李宁公司还为中国乒乓球队和西班牙篮球队赞助了比赛服,开创了外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中国品牌比赛服的先河,向全世界展示了品牌形象。据统计,2008年我国民族体育品牌年营业额同比增长50%以上,整个体育用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最近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我们可以发现只有三个中国品牌上榜,分别是李宁、安踏和361。这份榜单上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阿迪达斯、FILA和DESCENTE,这三个品牌分别源自欧美和日本。

对比中国民族体育品牌在北京奥运会和平昌冬奥会上的投入实力和表现,不难看出差距很大。有专业人士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冰雪运动在中国被称为“出关难”。由于地域差异,大多集中在北方,在参与人数和受欢迎程度上不及芬兰、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属于相对“小众”项目。此外,冬季运动对服装装备的功能和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件专业滑雪服的制作要经过上百道工序,属于复杂程度较高的户外运动服装范畴。很多特殊工序需要技术人员使用专业设备完成,投资大,成本高。很多民族运动品牌还在观望,没有多少敢贸然“试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与其他运动相比,滑雪等冬季运动更贵,热衷于这类运动的消费者大多经济条件更好。当国内户外品牌起步较晚时,他们在选择时会更倾向于国外知名品牌。

冰雪服的增长是巨大的空

众所周知,一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体育健身理念的普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有质量保证的品牌商品的需求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早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索契冬奥会时就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入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够在海关内部推广,预计将有更多的人参与2亿至3亿人次,从而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奥林匹克运动是为了促进群众体育,增强人们的体质。”现阶段,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加强了溜冰场、滑雪场和综合性冰雪运动中心的建设,并配以无障碍设施,使冬季运动得到全方位的广泛推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使消费者具备了参与冬季运动的消费潜力,但消费潜力并不等于实际需求。冬奥会的举办,大大增强了广大市民对冬季运动的了解,营造了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让以前从未尝试过此类运动的消费者有了消费意愿。

此外,通过走访一些常年为国际品牌代工的户外服装工厂,笔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全球体育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导致欧美订单大幅下降,很多拥有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工厂甚至面临无订单可做的局面。此时,这些国际品牌铸造厂也将目光投向了远未饱和的国内市场。

据统计,2015年中国滑雪场数量为568个,2019年增加到770个。预计2022年将有1000个滑雪场,滑雪运动参与人数将超过2600万,比2015年的1250万增加一倍多。根据《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提出的规划,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总之,大量硬件的投入和场馆的开放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冬季运动的人气将持续上升。旅游、赛事、装备、培训等相关产业板块将快速增长空,呈现快速发展速度。

“高科技+新潮流”的品牌趋势

2008年北京奥运会促进了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的产生和蓬勃发展。2020年冬奥会也成为带动全国冰雪运动热潮的引擎。然而,在新机遇的同时也有新的挑战。民族体育品牌应该如何应对?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需要更多高科技、高品质的产品。如今全球品牌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品牌面临的竞争也和2008年不一样。通过梳理国际各大运动品牌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发展专业的运动装备,比如运动鞋,然后逐渐将产品范围扩大到服装。

在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愿意在体育锻炼上投入更多。这就造成了我国民族体育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早期核心技术研发不足的问题。北京冬奥会所指向的冬季运动,对服装装备的科技含量要求非常高。目前,由各科研院所、相关高校和赞助企业组成的研究团队取得了显著成绩,将作用于民族体育品牌,促进其发展。

其次,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有助于突出重围,打开新局面。与国际品牌相比,我国民族体育品牌无论是外部品牌形象塑造还是内部产品研发能力都还存在差距。在普通消费者眼中,仍然有很多人保持着民族体育品牌产品“不时尚、质量差”的刻板印象,无形中阻碍了品牌的发展。但提到平昌冬奥会三大运动品牌中,除阿迪达斯外,FILA和DESCENTE的部分股份被安踏收购,FILA以其鲜明的品牌特色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异军突起成为黑马。起源于日本的DESCENTE专注于高端路线,产品以滑雪等冬季运动为主,丰富了安踏的品牌矩阵,为未来追赶国际品牌奠定了基础。同样,361与欧洲户外品牌ONEWAY的合作,也显示了该品牌进军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的战略部署。

第三,结合消费者需求打造品牌特色。打造高科技产品,获取成熟品牌,并不适合所有的民族运动品牌。随着消费者审美趣味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原本强调功能性的专业品牌开始在版本和风格上做出改变。比如一直致力于为户外运动者提供专业装备的The North Face,就与Supreme等潮流品牌联合推出了多个合作系列,在年轻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笔者认为,民族体育品牌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坚持职业化,在功能和技术上坚持不懈地追求;一是紧跟时尚潮流,打造时尚风格。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品牌自身的DNA和整体规划。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运动服装行业的发展也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户外轻量化”的理念备受推崇。这类介于极端环境下的户外探险专用服装装备和一般户外休闲服装装备之间的产品,能够适应非极端环境下的各种天气情况,为穿着者提供全天候防护,注重轻便、便携、时尚的理念。让佩戴者体验户外运动,更轻松舒适地出行。品牌可以在未来的产品中兼顾舒适性、潮流性和功能性,通过社交媒体曝光和跨界联名来拓展市场,走出一条紧跟时代潮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