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为什么讨人厌 安徽人生存状态就一个字

栏目:美食 2021-12-06 03:48:24
分享到:

自古以来,安徽人就开创了生活在峡江的先河。这是在江浙沪做生意、工作、谋生的方式。他们大多数人一生默默无闻,死在其他地方。也有过自己生活的人,比如胡雪岩。以他为首的商人打出了徽商的名头。甚至有俚语说,没有会徽就没有生意,没有会徽就没有城镇。可见,回族为江浙沪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安徽人的生活状态依然离不开一个字:聚。先民们在江浙沪不断发展,后辈们继承先人的习惯,继续在这条坎坷的徽杭古道上跋涉。

私企员工更喜欢江苏、浙江和上海。回民再一次聚集在峡江周围,规划未来,站稳脚跟,把亲人朋友一个个带出来。未婚青年男女在江浙沪拼尽全力买房,再也不回安徽。故乡一直是我梦里的一种感觉,一种遥远的想法。

安徽人有着中国人的典型自卑——自卑和对其他地方的过度羡慕。诚然,我的家乡有各种各样的失望,但这种向往外地,抛弃家乡的情况,很久都没有改变。心理上,安徽人积累了一种厌恶家乡,向往江浙沪等发达地区的严重心理疾病。有想法、有大学文凭的人不断跳出家乡,去江浙沪等发达地区规划美好未来。

99%的安徽人长途奔袭最终都是平淡的,少数人的成功无法抹去大多数人艰辛的迁徙历程。慢慢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原始资金,慢慢买房落户异地。女生找个本地男人结婚可能更方便,也更快实现脱徽的目的。最苦的是,男人,尤其是没有技术专长的男人,在这个世界上受尽了磨难,站稳脚跟的时候,早已经把头发煮干了骨髓。

安徽官员一直在合作。从最初尝试加入长三角开始,江浙沪就受到了冷遇,从未放弃过这样的努力。

2010年3月2日,经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委员会批准,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俱乐部成员。与此同时,马鞍山加入了长三角。

2013年,安徽芜湖、滁州、淮南三市纳入长三角,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委员会成员城市扩大至30个。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委员会第十八次市长联席会议于2018年4月12日至13日在浙江省衢州市召开。安徽安庆、池州、宣城、铜陵将纳入长三角。

2019年10月15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议第19次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吸收蚌埠等七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议案》。安徽省尚未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漳州、阜阳7个城市正式成为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意味着安徽16个城市已全面“进入长周期”,同时成为长三角协调会成员

时隔十年,安徽省终于加入了长三角。这也是安徽官员慢慢进入长三角的辛苦。安徽曾被列入中部六省发展规划。但安徽似乎不愿意被纳入中部地区。他们向往的是长三角,江浙沪是他们心目中的发达地区。从官方到民间,这种心情和向往从未停止。

但是,如果真的划到长三角,会不会马上发展起来,马上富裕起来?不一定。发展经济需要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充其量只是一个长期计划。具体实施,还要通过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天一天去做,去争取,没有人是一个神,没有人能通过规划立刻改变安徽的面貌。江浙沪的发展繁荣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慢慢积累起来的。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甚至江苏的淮安、镇江、无锡、常州、南通等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都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上海是西方殖民者指定的东方冒险家天堂。浙江是当地人通过多年努力积累的财富。安徽没有海港和大运河,在清朝和民国时期落后于江苏、浙江和上海。解放后,他处于不东不西的尴尬状态。经济发展在各种条件下一直不如江浙沪。江浙沪发展后,安徽处于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虹吸状态。自然落后于江浙沪。然而,安徽的人文和世俗生活与江苏、浙江、上海,尤其是江苏、上海密切相关,高度相似。在文化认同、人文交流、心理接受等方面,安徽更愿意从官到民加入长三角,希望江浙沪三地各领风骚。

然而,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江浙沪的支持也是有偿的交换。还有的不会免费给安徽高新、盈利项目,只给污染项目、高能项目、淘汰项目、低效率项目。可能还有附加条件。

还有传闻很受欢迎的长三角一体化计划。这就更重要了。集成只能是一个大的模式,一个大的方面,一个微不足道的集成。具体和微观,肯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社保,即使是省内,暂时也不能统一,更别说长三角了。上海的社保标准肯定比江浙皖高。这个根本问题短期内肯定不会被整合。所有涉及利益的都不会轻易统一和整合。至于转会项目,是按照商业游戏规则进行的。如果是别人转给你的,不会免费赠送。接受者必须支付一些其他福利。

目前,安徽采取全省保护合肥的做法,将大量资源集中在省会合肥,企图打造万亿省会,以提升全省竞争力,阻止被江浙沪虹吸的悲惨命运。但这种做法遭到了省内地级市的批评:被合肥吸走后,所有地级市都失去了发展前景,看不到任何发展希望。跟着合肥只能让自己更穷。在这种背景下,安徽大部分地级市只能把目光投向离自己较近的江浙城市。皖南选择了南京和杭州,皖北选择了徐州,甚至皖北的一些城市也试图投靠南京,积极加入南京都市圈,试图与时俱进,早点让自己富裕起来。

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普通安徽人只能走前人走过的老路:去峡江,去江浙沪,争取早日先富起来,摆脱家乡无尽的苦难。

凑在一起,成为大多数普通安徽人的生活状态。先是家里的壮汉去江浙沪谋生,然后带着老婆孩子过来,最后带着父母过来。并不是说我的家乡不好。但是我家乡的经济发展条件限制了很多人的发挥,这些条件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等待。如何快速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慢慢去江浙沪可能是最短的路了。

乡亲们聚在一起,大多数安徽人都希望尽快以自己的方式过上像上江、浙江、上海普通人一样富裕的生活。

官员们正试图聚集在一起,期待所有地区尽快达到江浙沪的发展水平。

凑,成为安徽民间和官方的常态。希望这有助于安徽早日发展繁荣。祝愿安徽人民早日生活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