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之路 浓浓思乡情,抗日老兵赵保厚的曲折回乡之路

栏目:娱乐 2021-12-06 04:08:41
分享到:

赵保厚,1920年2月2日生,1945年元月2日当兵。从属于82师244团,是一名卫生员。家里一共有兄妹五个。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入伍前赵保厚读书读到高小,16岁父亲陪同他入伍,直到现在,他依然清晰的记得从家里走到入伍地点50里路的路上父亲一直在耳边嘱咐他要时刻照顾好自己,而这些在当时的赵保厚心里并没有特别在意,对于从小一心就想报效祖国的他对参军入伍打倒日本侵略者有着莫名的期待与激动,可到现在,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却开始无比怀念那个时候父亲对自己的叮嘱。。。

团队志愿者给老兵的新春慰问信

一封家书跨越千山万水

随着我们与老人深入交谈,赵保厚老人告诉我们,今年是两岸开放探亲交流30周年,但是当年台湾是不允许与大陆通信的。而当年自从老人在金门战役中被俘留在台湾后,就一直特别想要回到家乡。

”离开家去了部队,只有在最开始部队离家特别近的时候回过一次家,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人说道。

想家的思念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日以继夜的袭上老人的心头。甚至变成了老人埋在心底的一个心结。从那时起,老人便开始想尽各种办法与家人取得联系。终于到了民国50年的时候,赵保厚老人得知有一名正在当船员的同学经常在香港,日本,大陆,台湾海上跑动。于是老人立刻联系上了这名同学,想方设法让其帮忙带信给自己远在山东博兴的家人。

图为老人的母亲

赵老一直放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曲折的回乡之路

由于赵保厚老人在部队里当的是医护兵,于是在婚后,老人便在妻子的帮助下,利用自己的专长开了一家牙科诊所,后又报考了牙科训练班。1981年,51岁的上士赵保厚按准尉军阶段退役。

退役后,赵保厚老人的那个回家梦想越来越强烈,他常常被煎熬得整夜不能入眠。那时,台湾还没有开放老兵回乡探亲。数十万的国民党老兵正在为回家请愿,游行。1987年5月,赵保厚老人花了高价办理了从台湾到日本等各项手续,旨在能够再从日本中转回到自己的家乡。幸运的是,老人最终如愿从日本到上海,再从上海转到北京,北京转到济南,济南转到博兴。到达上海后,老人在宾馆里久久的注视着中国地图,整整一个早晨一直盯着地图上的山东,他知道,那里有他的家,有他的父母--不知他们是否还健在。

到达济南后,赵保厚给家人发了封信:父母大人,我是保厚,明上午回家,等着我呀!深夜时分,邮递员骑着摩托车把消息送到博兴县赵家。他的大哥看到消息后立马将讯息告诉了母亲。93岁的老母亲摇了摇头说:”哪里回来了?你们光骗我。”他的大哥把信拿给了母亲看,母亲相信了,她不顾人阻拦,急匆匆又颤颤巍巍的走出屋来,跪倒在地上,”谢天谢地呀,我儿子真的要回来了”,接着,老人趴在地上,一步一磕头,那干瘦的身子在院子里磕了整整一圈。赵保厚老人说到此处时,泪流满面。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朗诵山东志愿者新春慰问信

第二天,老人从济南到家的路上一直在哭,旁边的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哭,他说,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个上午对于老人来说太难熬了,就像过了一个世纪,路都变了,什么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距离他第一次回家,已经过去了整整38年。因为老人是雇车回去的,刚一进村,只见家人和村民都远远的望着,生怕认错人,老人下了车和他们远远的对望了许久没有认出来。对面一个为首的男子轻轻换了一句"保厚?"此时的赵保厚老人愣了愣,还是那座老宅院,但感觉一切却又是那么的陌生,他看见了眼前苍老瘦小的老母亲一手支着拐杖努力拼命的张望着,赵保厚老人鼻子一酸,紧接着便一头跪倒在母亲面前哭喊着:”娘啊,我回来了!”母亲回道,”真的回来了,不是做梦吧!””娘,我真的回来了,我真的回来了””我真的不是做梦吗?”时隔38年,没有相见的母子俩就这样反复对话了很久很久,随后,赵母又弯下早已岣偻的背,轻轻的抚摸着擦拭着赵保厚老人的泪水。

这次回乡,赵保厚老人在家里整整住了40天。可是赵保厚老人的母亲却经常催他回台湾,”早点回去,那里还有你的儿子,女儿,妻子,他们都很想你。”赵保厚老人紧紧搂着母亲干枯的身体,喊了一声”娘”,就立马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飞机飞回台湾后,还没有走出候机楼,赵保厚老人便被台湾的情报人员截住,军方来人通知他:”你偷渡回大陆,作为退役军人,退休金要被取消。”老人据理力争,”我回乡探亲和扫墓,何罪之有?”幸运的是,没有过多久,台湾便开放了老兵回乡探亲,赵保厚老人所谓的偷渡也就没有人追究了。

志愿者与赵保厚老兵合影留念

有这么一句话,在关爱老兵这个圈子里几乎"家喻户晓","每一位走上战场的士兵都有一个回家等他的母亲。"

昨天有人和我说老人在这么多老兵中算是非常幸运的了,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如果他没有在老兵开放回乡探亲之前回家探亲的话,如果他在金门被俘后没有被战友劝住自杀的话,如果他没有开牙科诊所的话。。。我遇见过一个老兵,生活中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他12岁入伍,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提到父母,竟然像一个孩子毫不顾及的当众大哭了起来。他领着我们到了他母亲的相片前,说自己这辈子行的正,坐的直,问心无愧对得起所有的人,却唯独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老兵,有一个是每天都要去村门口等他回家的母亲,老兵入伍后,整日以泪洗面,最后却只等得他已经去世的传言,精神一下受到了刺激,从此疯癫。等老兵再回来时,看到那冰冷的坟头,听村民了解了这件事,只能痛哭。阴阳相隔是对他们最大也是最残忍的伤害。

图为老兵家人在为老人整理着装

50年终于等到你

如果有人说母爱是甜蜜的糖,那父爱是如山了。赵保厚老人的心结其实是他的父亲,这也是老人一生的遗憾。抗战期间,老人经常无法与家人通信。"打仗一打起来,哪有时间写?"老人直言道参军入伍前并没有对家有如此大的思念,当时只是一心想打跑日本侵略者,为抗战做一些事,什么也没有想,可家离的越久,越是挂念。"抗日时条件很苦,虽然是卫生员,不用经常在前线直接和日本人开战,但却经常看见伤亡还有人的生离死别。"生命易逝,在这样的环境下,赵保厚老人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珍惜亲情。他只要一有空就给家里人写信,有一次,他收到自己的老乡从家乡带过来来自父亲的信件,激动兴奋又紧张,而那次,他能明显的感觉,父亲说的话很长很长,像是写尽了所有的关心呵护,信里包含了千言万语,竟也是原本不善于表达的父亲写出来。而这封信,赵保厚老人在抗战期间想家的时候都翻来覆去看好几遍。

台湾开放老兵回乡探亲之后,赵保厚老人的哥哥写信告诉自己,他们的父亲曾在抗战期间写了一封信给他,这封信辗转多地,因为没有找到他,最后辗转给他的哥哥手里,但因为事隔很久,已经记不清那封信具体在家里的哪个位置了。赵保厚老人得知这件事之后,一直甚为在意,为此,他曾反复往来台湾山东多次,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这封父亲在去世前写给他最后的信。

经过不懈的坚持,1995年,老人在哥哥那里终于找到了父亲在战争期间也是父亲在去世前写给老人的家书。时隔50年,信被哥哥从家中翻出时早就已经的烂得不成样子,上面的字都已经模糊得根本分不清,老人的双手捧着这封家书,泪水忍不住再一次滑落。那是老人的父亲留给赵老的念想,"我一定要弄清这上面究竟写了什么。"赵保厚老人将其视为珍宝,在九几年的那个年代,老人怀揣着这份"传家宝",奔波在各地大街小巷的照相馆里,希望能够尽最大力量还原这封家书。虽然老人碰了很多次壁,最幸运的是老人终于成功让人把信扫描还原影印。

"50年后再次见到您父亲的信,心里什么感觉?"

"我难受啊,你知道吗?我当时也是死了都想回家的!"信里亲切的话语,句句问是否安好,谁会想到那会是最后一封呢?信里终究还是再也藏不住的深情,"想起父亲送我参军时还说在外小心注意,早点回家,我真的是。。。"我能感觉老人内心的巨大的起伏变化,这是老人一生的遗憾,也成了这一辈子无法抹去的伤痛。

图为老兵说起50年后拿到父亲抗战时给自己的信时十分认真仔细的擦拭信件影印版的抓拍

记忆中的家乡

“我记忆中的家乡,最深刻的,在家门口,有一个很大的水塘,热天的时候,喜欢去里面洗澡,水塘里有鱼,还有青蛙,塘里的水很清很清。”老人沉默了很久说道,”如果我的父母亲人还在,我回到家乡,我一定好好孝顺我的父母,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图为抗日老兵赵保厚在给赠予团队其口述历史的书籍上题笔留言祝福

其实,我们原本只是想去看看他们,给远在家乡的他们一些心理安慰,只是真的没有想到却接连听到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在经得老人同意之后,我想我有义务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听,浓浓思乡情,一封迟到了50年的家书,我真的很难想象当时的那个场景。我相信这也许也只是一个老兵的缩影,时间真的是不等人了。。。。。。

最后,我想用《凡人的品格》里的一段话结尾,时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际遇,但是却改变不了源于血缘的那份亲情,无论命运给了怎样的折磨,怎样的摧残,但是请不要放弃,继续生活,重获幸福的希望和勇气。珍惜身边的人吧。

再此,感谢抗日老兵赵保厚及其家人的热情招待,感谢老兵赵保厚赠送抗战口述历史书籍三本及其对团队赠语。

铭谢全球华人纪念抗日协会,台湾志愿者钟蕾妮及蓝哥帮忙协助走访抗日老兵赵保厚。

致谢山东杨文静,周佳昱,雅棋,宗玉暄,张春芳,张海燕6名志愿者给予老兵的新春慰问信。

情暖老兵,为爱奔跑,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

志愿者与赵保厚老兵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