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六万 “索六万”DMP-Z1亮测评-摒除杂念、回归本真

栏目:国内 2021-12-05 16:58:41
分享到:

我挑选其中的几首曲目简单聊聊感受。

第三首Quia fecit:高低频突出

音乐起始有一个低音趁底一直持续,用钢琴找了一下,是最低的G,基频49Hz,频率则能影响到非常低,很厚实的长低音。 这套DMP-Z1与MDR-Z1R的组合低频真是没得说,直接探底,没有边缘感,耳机里听不到任何失真的迹象。

乐曲第二段加入女生合唱,进入主题后,人声和管风琴、弦乐为主题,极致空灵,极宽阔的环境感。女高音进入后,小提琴音色如丝般顺滑,声音频率完全张开。

这首音乐低频极低,高频极高,是非常开阔的那种,真不是什么系统都能驾驭的,我在其他系统听起来,低频音色远没有这么醇厚、稳定。

第四首Et misericordia:整体感极强,动态感突出

女高音带入主题,合唱进入后异常温暖,旋律优美。后段合唱与弦乐推入高潮后回归平静。最后女高音与合唱、弦乐合奏,管风琴薄薄一层渗入。

这首音乐不像上一首高低频分的很开,乐器频率是比较集中的,因此更多的体现了细部的层次感。这套系统下,音乐情绪饱满,乐器听起来很整,尤其管风琴的音色质感极强。这首音乐对细节和动态的要求极高,DMP-Z1与MDR-Z1R不但细节极为丰富,动态表现真实,且总有余量。

第五首 Fecit potentiam :感情细腻

女声合唱的声音群感强烈,旋律美,管风琴过渡,弦乐旋律感强。后段女高音进入把情绪推入高潮。

这是专辑中我感受到感情最细腻的一首音乐,从快到慢再到快,快板励志,慢板感人,再到快板让听者的情绪也在最后时刻得到释放。

感情的流畅表达依赖于足量的信息内容和丰富的细节表现,可以听到非常细小的声底音色对整个音乐的衬托,这正是DMP-Z1的价值所在。

"索六万"指南

下面通过几步有趣的操作,来看看DMP-Z1方正的壳子里面藏了些什么。在设置里有一个很吸引人的选项:高品质音效指南。

关于电源

索尼DMP-Z1的铝制底座将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完全隔离开来,上层为数字模块,下层为模拟模块,这是一个很极致的设计。

上图左侧模拟部分和右侧数字部分分别有一组电池,每组电池独立为每个模块供电,电源需要先分别进入电池,再进入各自系统。

模拟电路部分异点接地设计;数字电路部分,含有大量高频信号,一般设计为就近接地,这可以有效降低从数字模块传导到模拟模块的噪音。

不仅如此,DMP-Z1在外接电源状态下,依然可以选择用电池给系统供电,避免外部交流电的任何干扰。

当音乐暂停时,把耳机旋钮拧到最大,耳机中依然听不到噪声。

关于播放器电容器

当播放歌曲时,高聚合物电容器和POSCAP电容器性能会逐渐提升。意思就是,200小时以后,越听越好听,是不是有点飘了。

关于DSD优化

市面上可以硬解DSD的产品非常多,而真正为DSD优化设计做得到位的却不多,索尼DMP-Z1的很多功能就是针对DSD的优化项。

由于编码方式的缘故,DSD有超高频量化噪声,比较明显的是DSD64,DSD128和DSD256则大大改观,而PCM在50KHz以上同样存在超高频量化噪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DAC芯片上做出特殊的滤波设计,而索尼把滤波器的功能完全映射在选择菜单当中。

菜单里有多达六项可供选择,提供不同的听感。滤波选择越慢,曲线越平缓、得到的超高频就会越多。

用哪个选项呢?从录音的角度来讲,需要的麦克风越多,超高频量化噪声问题就越突出,这里的差别比较微妙,且与音乐素材有很大联系,我们并不能判断录音师是怎么录的,这得花点时间慢慢品味,我的选择短延迟慢速居多。

芯片我是门外汉,看看热闹。以下是AKM官方提供的AK4497芯片不同滤波选项对44.1kHz、96kHz、192kHz文件的影响,仅供参考。

慢速

短延迟慢速

快速

短延迟快速

低色散低延迟

DSD方面需要给1bit编码的0信号和1信号分别设计滤波器,AKM的数据DSD64: 0信号起始于39kHz,1信号起始于76kHz。不同滤波选项的衰减形式应该和上面的图类似。96kHz采样的滤波器作用点在48kHz,因此DSD的滤波器作用点0信号在中间那条线的左面一点,1信号再中间线的右面一些。我找到了以下这个数据,仅供参考。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DSD64拥有兆赫级的超高采样率,但优势并不在超高频。

DSD64实际DAC之后的频率响应与PCM的96kHz采样率属同一等级。 DSD128/256则截止频率倍增。

下面进入功能篇

音源选择

蓝牙和USB

蓝牙有LDAC技术加持,无需降频转换,传送质量达到传统蓝牙的3倍,音质的提升显而易见,且Android 8.0移动设备已全面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蓝牙连接的两台设备必须同时支持LDAC技术才可以实现高质量传输。

DMP-Z1的蓝牙功能更适合听CD同质量的音乐,24/96可传输,但算不上完美音质,更高格式还是USB或本机播放器更踏实。

DMP-Z1有 USB DAC的功能,我在苹果本上装了一个Hi-res Audio Player, 界面精简,DSD流可在Z1上播放。我还神经病似的,用Z1干了个混音,音质完美,但延迟巨高,将近1秒,可能是Z1的内部处理所致。

双卡槽播放,最高容量256G

DSD64文件数据量为CD的四倍,如果200M一首的话,256G可以放一千多首,大不了多买几张microSD卡,分类储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曲目多重分类,可自己创建播放列表,HR选项即Hi-Res的缩写,可自动筛选出高解析音乐文件。最高支持DSD即DSD256,和32bit/384kHz PCM。支持格式Mp3、WMA、FLAC、WAV、AAC、HE-AAC、Apple Lossless、AIFF、DSD、APE、MQA,几乎是全了。

3.1英寸的触摸屏不算大,但操作还不错,左右,上下可滑动出不同页面,菜单的内容丰富,我先从最不重要的说起,可略过。

不推荐项

Direct就是不经过任何多余处理的DA转换,有几个好玩的功能要在Direct关闭后出现。

10段EQ调整

可调整范围很大,赶上现场调音师了。

新型“DSEE HX”

可将低品质声音升频到32bit/192kHz,降低截止频率效应。不过都用上Z1了,真的可以和Mp3、CD之流说拜拜了。

动态音量均衡器

可自动调节每首歌的整体音量,主要为了平衡不同类型和格式音乐的响度。

有烧友觉得数码声太干净,好办!

黑胶唱片处理器

可模拟黑胶唱片的音臂共振、转盘共振或音纹杂音,有点意思。

不过以上功能就是多一些玩法,我推荐的还是Direct选项打开,得到最原汁原味的声音。

高阶玩法

DSD母带重制

由于DSD采用最低64倍于CD的超高采样频率,且对声音动态的记录方式完全不同,PCM和DSD的音色有着些许不同,DSD声音密度感强、高频细腻柔和;高格式PCM声音则低频稳定,高频清亮,声音更干净利落。通过DSD母带重制可以把任何PCM音源直接转化为DSD 5.6MHz播放。大家可以试试,高频音色和密度感有细微差别,能软化PCM的音色,但同时声音会稍稍靠后一点,这和曲目有很大关系。

如果你听的本来就是DSD,这个选项就不需要了。

超高频再处理

为了处理量化噪音问题,还有更直接的办法,打开高频降噪处理直接干掉。

打开高频降噪后DSD声音会比较柔和,但高频信号也会有损失,我觉得还是通过DAC滤波器的方式来解决,声音更自然一点。

顶级设计

DMP-Z1的数字部分

采用了两片AKM AK4497EQ分别应用于左右声道,OSRD技术用于降低超高频噪声,低相位噪声晶振保证足量信噪比。参数上DSD的总谐波失真—116dB,信噪比128dB。

DMP-Z1的模拟部分

如果说数字部分的成败取决于算法和架构,那么模拟部分的成败则关系到每个元器件的选择与相互配合。运用了TI TPA6120A2运放,高输出功率高达1000mv@32欧姆,精挑细选的元器件在保证高宽容度下平衡性的同时,还能特供强烈的声音质感。

金色大旋钮

这台机器的机械部分极少,只有电源开关、上一曲、播放、下一曲四个按键,和一个超级大旋钮。

提到大旋钮就要提到这台DMP-Z1的推力,真的是巨大,我开的音量基本都在12点以下,而这还是在未打开高增益输出的情况下,我在上面说过,旋钮拧到很大仍然听不到噪音,这让DMP-Z1的动态表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有着稳定且音色饱满的声底,一方面余量充足,听了一首贝多芬的《命运》,力度随情绪不断递增,感觉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听完异常爽快。

由于DSD的特性,数字端不允许有任何改变声音本身的操作,调节DSD的音量一定要在DA转换之后的模拟端进行。打个比方手机的音量、软件播放器的音量都是数字端的,如果播放DSD时能控制音量则说明解码器为DoP而非Native原声DSD。

因此这个音量旋钮就位于模拟端的最后部分,成为整个DMP-Z1声音流程上非常重要的一环。

先镀铜、再镀金,MDR-Z1R旗舰耳机接在平衡的4.4mm五芯插孔上,旋钮不必开的很大就能感受的强大的动态感和丰富细节,随着金色旋钮的拧动,音量变化均匀且细腻,缓缓而来。

旗舰耳机

最后说说搭配DMP-Z1的旗舰耳机MDR-Z1R

耳机的外形称之为螺壳曲线,索尼称之为无谐振外壳,内含用加拿大针叶树加工塑成的声阻,旨在消除共鸣的同时保证均匀通气性。

Z1R的镁制球顶70mm驱动单元提供了4-120kHz的史上最宽频率范围,DMP-Z1的频响曲线为20-40kHz,当把DAC滤波器选择至超慢速,就有可能得到80kHz甚至更高的超高频感受,超薄镁制球顶被称之为“高音速”材料,边缘使用了镀铝LCP材料提供力量支撑,这让Z1R提供细腻声音的同时有超宽动态感,声底音色质感突出。

耳罩内并非圆形,而是贴合极为舒适的耳廓形状。索尼工程师着力让声音在耳外形成平面波而非点状,这让Z1R的临场感很强,音场宽阔。

让人一耳听出SACD与CD的差别,这是MDR-Z1R的设计初衷,在我看来,索尼做到了。我听过一些细节极充分的耳机,但音乐却不整,这就缺少了一点音乐性。听音乐真正让人摒除杂念的不只在细节、更在于感受,所有的设计能落实在音乐性上是极为重要的,这考验产品设计的审美高度。

感知声音

索尼DMP-Z1搭配MDR-Z1R这套旗舰系统,用极高的产品特性及指标只想达到一个目的,让你在聆听过程中忘记转换系统、忘记带宽、忘记灵敏度、忘记信噪比,这是一个目标,这条路没有尽头。

无论是DAC转换还是电声转换,都是一个搬家的过程,搬家是要丢东西的,或多或少。算法优秀、架构合理、元器件精心筛选、制作工艺细致、质量把控严格,搬家就有可能少丢点东西。

DMP-Z1是索尼在Hi-Res的顶层思路指引下自我革新完成的作品。

从影响了一代人的Walkman,到近年大力推动的Hi-res Audio高解析音频,索尼不断为音乐爱好者提供新的设备、新的理念,引领个人音频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这次索尼又站在行业的前沿,面向烧友,在Signature醇音系列“旗舰三兄弟”高峰的基础上,再次发力高端音频市场,将对声音的聆听提升为对声音的感知,这是一个全新的高度。

DMP-Z1是索尼对Hi-Res的理解,对未来音频世界的理解。

高采样、超高频、细节,这三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