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姚合,生于浙江湖州,与贾岛齐名。这个人40岁从官场起家,但事业蒸蒸日上。在他60岁之前,他被提升到三年级。56岁时,他在离扬州不远的杭州担任刺史。《扬州春词》此时被视为。
姚合擅长五韵,扬州春词三首,也是五言律诗。
01
广陵的冷食,没有雾,没有烟。
温暖的日子凝聚花柳,春风撒开琴弦。
花园与其说是船,不如说是房子。
不要叫游客住,因为游客困了,睡不着。
“寒食日在广陵”,这是写作时间。姚赫是在寒食节前后的春天来到扬州的。寒食节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解之推的人,跟随晋国的儿子重耳流亡19年,历尽艰辛。他有削减股票和杀死国王的权力。然而,重耳回国后,介之推拒绝奖励他的工作,而是和母亲一起藏在山里。重耳屡次求贤无果,于是下令放火烧了森林,逼其出山。杰之推的母子俩守住了野心,被烧死了。继重耳、晋文公之后,介之推禁止生火和吃冷食,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寒食节”。
姚合的《广陵初春》不同于一般人的作品。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扬州的春天都与烟火和雾霭联系在一起,如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魏的《隔雾我飘来飘去》、李嘉佑的《高江的日子满是烟雨》...但姚合此时的作品却是“无风不起浪”。无烟因为寒食节,人们不动烟花;没有雾,这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说明寒食节期间姚合在扬州的日子,恰逢晴天,天空晴朗。他看到的是“暖日凝柳”;他听到的是“春风松开了管柱”。温暖的阳光照射在鲜花和嫩杨柳上,使鲜花更红,杨柳更绿。温暖的春风,满城的丝竹声荡漾。
“花园都是房子,车和马比船还少”。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唐代扬州地处江河湖海交汇处,南有长江,东有大海,北有湖泊,大运河穿城而过。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扬州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有着“促进一方受益两方”的历史说法。大量商业资本聚集在扬州。富商赚到钱后,在扬州买地建私家园林。《广陵饶华光,广陵城外花墙》《清曲云金阁,朱楼碧李岩》《彩云密布,金碧辉煌》...无论是根据史书记载,还是在诗人笔下,唐代扬州私家园林数量庞大,精细的建筑在国内实属罕见!
唐代扬州的繁荣昌盛吸引了无数游客。当外国游客到达扬州时,他们是在仙境或天堂。他们沉迷于观光和流连。人们专注于观光和欣赏风景,所以他们甚至不想睡觉——“不要叫游客来住,游客都困了!”
02
郭曼是春天的光,街道是芬芳的。
竹风轻踏,花不厌衣。
山谷里的鸟依然明亮,但山更疯狂。
可怜的旅游胜地,炀帝的国家崩溃了。
唐代扬州的春色十分迷人,唐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描写过扬州的春天。姚赫看到了“春光满郭”,闻到了“满街也香”。春天的扬州,连街上的泥土都散发着香气。为什么地球会散发香气?单纯是因为春暖花开的芬芳,扬州美女众多,美女之美造就了扬州的香火之地。
扬州城丰富,浪漫又风情万种!
"竹风轻踏,花不厌衣."。春风在竹林中荡漾,游客们步履轻盈。风落下花,让人的衣服油腻,香味浓郁。
“山谷里的鸟儿歌唱得很精彩”,数百只鸟儿在树枝上梳理着美丽的羽毛,快乐地歌唱。
“山夫更疯狂”,山夫应该是诗人的自我状态。虽然姚合一生事业有成,但他从不看重当官。在姚合的诗中,有许多鄙夷官场的诗句:在《武功县诗三十首》一诗中,第一首的第一句就表明了“郡远离皇城,官隐”的思想;第二首,说“为官自然”;第九首歌说:“去当官,无事可做,得满堂。”第十七首诗说“十天乞假,隔月花钱”,充分表现了诗人闲适的人生观。
03
在江北的烟与光中,淮南赢得了很多东西。
这座城市插上了蜡烛,附近船只泛滥。
有地只能种竹子,无家可归不能养鹅。
春风充满了社交歌曲。
“江北烟光中,淮南胜事多”,第三首写烟,说明姚合并没有在扬州短暂停留,而是生活了一段时间。所以从第一首歌《没有雾就没有烟》开始。到第三首《江北里》,姚合写的扬州春色有了变化,更符合扬州春天的物候特征。
淮南是唐代的一个专门名词。安史之乱后,大唐中央设淮南节度使,治扬州。安史之乱后,各地爆发战争,赋税断绝。此时,军队所需的大部分财物都依赖于江淮。扬州成为中国东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我们在淮南的时间也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官职之一,大部分都被任命为高官。扬州成为淮河以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的淮南用来指扬州。杜甫有“问淮南米贵与贱”,高适有“淮南富登”...今天的淮扬菜也大致形成于这个时候。淮阳,即淮河以南,以扬州为中心。
“城随烛入”,意为扬州夜市。唐代扬州夜市非常有名。唐朝时,中国所有设有政府机关的城市都实行宵禁,即晚上不准居民走动,违者犯法。扬州是唯一的例外。扬州不仅白天热闹,夜市也热闹。“夜市上千盏明灯照在蓝色的云朵上,高楼里有许多穿红袖的客人。”王建的诗是最生动、最形象的写照。这种情况让当时从外地来的客人大吃一惊。姚合也不例外。他很好奇看到人们在点蜡烛和灯笼逛夜市。
《邻里泛舟》依然描绘了扬州因水而生的特色。扬州人和邻居坐船互相串门,说明水和船这么多!这是第一首诗中对“车马不如船”的具体描述。唐代诗人杜荀鹤在苏州水乡写了两句诗:“在姑苏相见,人在江边歇。”姚合写扬州的“车马不及舟”“左邻右舍溢舟”,比杜荀鹤的更具体更生动。
说“有地只能种竹”很有意思。有土地;也就是说;任何空土地。但是只是。种竹子,扬州的竹子不同于江南丘陵山区的竹子。竹子自然生长在长江以南的丘陵山区,所以溧阳和宜兴被称为竹海。扬州的竹子是人工种植的,种植范围很广。为什么只种竹子?竹雅,冬青树夏收,四季常青。文人墨客和草根平民都喜欢竹子,所以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扬州城到处都是竹子,所以有杜牧的诗:“谁说竹溪路,歌吹扬州。”竹溪已成为扬州唐文化的象征。甚至有学者认为唐代扬州文化可以称为“竹溪文化”。
“流浪汉不养鹅”更有意思的是,扬州家家户户都养鹅。为什么家庭要养鹅?你千万不要把它和今天扬州人吃咸鹅联系起来。唐朝人养鹅,鹅是宠物!鹅被认为是历史上宠物饲养的代表人物。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一个王羲之用文字换鹅的故事,说殷珊有个道士想让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黄庭经》,但他知道王羲之不会轻易为别人抄经。后来发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专门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就真的去看了。当他走近道士家时,看到一群鹅悠闲地漂浮在河里的水面上,长着白色的羽毛,红色的高顶,真可爱。王羲之环顾四周,舍不得离开。他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鹅卖给他。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么爱,就不用花钱了。我会把所有的鹅都送给你。不过,我有个要求,就是请你为我写一卷《黄庭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抄了一本书给道士,鹅被王羲之拿了回去。
初唐四杰之一的罗写了一首妇孺皆知的诗《鹅鹅,屈,白发飘绿水,红掌定碧波》,描写了鹅的美丽状态。
"春风吹遍全城,耳边充满了歌声."第三首歌的尾联再一次提到扬州的音乐,说明扬州的唐代歌曲正盛极一时。很多诗人都描写过唐代扬州的音乐盛况,如“月中之唱是扬州”、“玉人们在哪里教吹笛子”、“美人唱一曲,人不能尽兴”...毫不夸张地说,唐代扬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
姚合的三首《扬州春词》写得非常好。从天到地,从水到地,从风景到游客,从白天到黑夜,从花园到小船,从树木到花草。唐代诗人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姚合的三首《扬州春词》堪称唐代扬州风土人情的一幅美丽画卷。
作者简介
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华干林长期从事文化史教学与研究,对扬州城市文化情有独钟。为各行各业举办了数百场扬州文化讲座。
作者华干林
摄影刘
校对王海燕
编辑李亚庆
嗨!你还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