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新化县温塘镇的神仙岭,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新化到蓝田的古道“小南京”。这条古道有网友坚持“是古茶马古道还是古茶马古道的延伸”;第二,盘山砂石路是由包括冷水江市周宏在内的40多位“知青”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公路通车后,古驿道就像蛇皮一样,失去了光泽和活力。
黄巢起义军吃“救援种子”
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人。在眉山地区文堂镇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创造了上帝。神仙岭位于温塘镇东部,海拔仅888米,约3平方公里。没有高山峡谷,也没有瀑布。那么是什么魅力吸引人呢?-这是石头和美丽的传说。在这里,我不知道如何称呼这座石头山。是石林吗?不,这不是森林。是石雕吗?不,这是纯天然的,没有人雕刻过。它只能被称为石头艺术,它是石头艺术。
在这个1平方公里的石艺重点景区,我们可以用“天灰蒙蒙,野茫茫,风吹草动,牛羊低低”的诗句来形容。就把“牛羊”改成“石头艺术”。远远望去,无边的仙岭就像一个巨大的菜锅,倒扣在绿色的原野上。有了石头艺术,绿色的荒野才会有生机和魅力:石头里有的像腾飞的巨龙,有的像尖叫的猿猴;有的像恋人在唱歌,有的像神仙在说再见;还有一些,比如牛羊吃草,还有一些,比如将军安排军队......总是新的。两边的石头非常像印象派大师的杰作。
在这些粗糙的石头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细节,如傲立在风中的野菊花,金黄而开放;藤蔓上芬芳摇曳的黄蜡,裂开嘴傻笑;还有覆盖着树枝的火刺,用红色呈现...火刺果的土壤叫救援种子。相传黄巢率领的其余农民起义军进入眉山地区时,被官军围困,起义军弹尽粮绝,依靠火刺果的帮助,才重振雄风...
举起刀,打开洞,取出心脏
起义军和救援种子的故事似乎离我们很远,但神仙救人的故事和神仙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友好,人性是完美而美好的。在神仙岭,住着一个幸福的老奶奶一家,但老奶奶不幸感染了一种疾病,看了很多医生后,都不管用了。一个旅行的和尚开了一个秘方:割亲戚的肉和心作为药引。孝子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当药吃,老婆婆的病立刻好了。
这一天,儿子按照医生的建议举起刀打开了心门。说时迟那时快,一男一女神仙要以光速和超音速从天上飞到神仙岭。可能是由于惯性的原因,他们在降落的时候用了太大的力,各自踩到了山顶石板上的一个脚印。男仙足迹约2尺长,5趾可数;女仙脚印深2寸,晴天雨天装清水,能反射日月...有了仙女的出现,一切都会水落石出,老太太一家也会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弘扬孝道精神,纪念两位神仙,人们在不远处的石窟里修建了神仙寺,香火无穷。可惜现在只剩下石基石城门等遗迹了。
古人类学家指出,民俗故事是人类历史和文明记忆的一部分,是人类追求、取向和意识的另一种表达。因此,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孝和关怀文化的主题。到目前为止,眉山地区的人们有孝心、忠诚、骑士精神和勇气。
在距离仙人脚印约300米的地方,有一座关胜庙,面积约300平方米。关帝满怀热情,坐在庙里;寺庙的马头墙高耸入云,外墙上雕刻着各种人物。这座寺庙是新建的。然而,平前香塔高约10米,有五层。它从地面升起,全是石头做的。初步推断此塔建于清末。为了保护文物,人们不再在古塔里烧香纸,而是在古塔旁边新建一座塔。
蔡锷的部下修建了一座西式祠堂
回到神仙岭是康祠堂,建于1931年,8年后完工。古朴大气的祠堂为神仙岭增添了一层文化厚度。宗祠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砖木结构。中心有天井,三面两层圆形回廊,中心第一处是大舞台。从仙人岭往下看,整个祠堂呈黑黑的口状。这个祠堂是新化县保存最好的康祠堂。
宗祠正门增加了一个新的环节:“寇静湖武术;侯凤模的母语很高明。”对联的内容显示了康的家世渊源,文风简洁。宗祠的建造与温塘人康立刚有关,康立刚是跟随蔡锷将军的“求元护国”而来的。“在蔡锷将军的军队里,康立刚负责后勤财务……”镇教育办公室的老师康中山说。
当时康立刚受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潮的影响,是“数十年来读书最多的人,有财有才,有大局观”,所以他设计的康宗祠在很多方面都与其他传统宗祠不同:一是宗祠宏伟;二是在中式结构中,大胆融入西方建筑风格,如门窗的弧形;第三,祠堂不仅可以用来集会娱乐,还可以用来教书育人,也就是学校。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保存完好。目前有12间教室、2间储藏室和2个教研室。
正是康立刚,给康的后人和其他姓氏带来了浓厚的接受文化教育的光芒,因为康氏宗祠是一所学校,但并没有“破而新”,所以保存至今。然而,宗祠的总设计师康立刚,后来,他的老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嘿!事情多难啊!
“不管你去哪里,我都要你!”神仙灵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远在美国生活的周虹,在离开“知青店”30多年后,漂洋过海。2009年7月15日,他拜佛虔诚为佛圣人,冒着酷暑,弃车坚持上山5公里返回神仙岭。他在寻找30年前逝去的青春?是30年前的回味吗?还是神仙岭美景动人传说的文化内核深深融入了他的血液?……
也许他们是,也许他们不是,不朽的山脊像个哲学家!你知道的比我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