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文化 街头文化在中国:从“地下”到“地上”

栏目:国际 2021-11-23 15:37:20
分享到:

在后亚文化研究者看来,当代青年群体已经形成了某种“部落文化”。在没有绝对权威的情况下,曾经被主流认可的标准化生活模板正在逐渐被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本文首次发表于2019年第22期《南方人物周刊》

文字|本报记者邱来自北京

全文约3736,仔细阅读约需8分钟

在安徽省亳州市的一个街舞培训班里,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街舞

为什么中国的街头文化越来越“落地”?

说到hiphop或者街头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地下”。

从源头上说,这是真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hiphop文化在美国纽约布朗克斯产生的原因,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贫穷。“为什么要穿大一号的衣服?除了运动方便,黑人家庭人口多,收入少,所以弟弟们都穿小衣服,形成了“大而酷”的穿衣风格。为什么会有涂鸦?涂鸦最初是街区帮派划分势力范围的象征,后来越来越美越来越精致,发展成民间艺术,为什么会有街舞?因为他们没钱去舞厅,而且当时种族歧视的问题还存在,有钱未必能在白色舞厅玩得开心。”学者黄在《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中写道。

来自边缘社区的边缘黑人青年在街上玩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开始发泄他们对社会不公正的怨恨,也发泄他们对正在进行的生活本身的怨恨——无论是娱乐、打架还是追女孩。简而言之,为了发泄压抑的情绪,他们用有节奏的说唱代替不熟练的谩骂,用咄咄逼人的舞池战斗代替肢体冲突,冒着被抓进地下通道的风险。

因此,有四种元素被称为hiphop-rap,街舞,涂鸦,和光盘播放,连同街头艺术形式如滑板,beatbox,街头篮球,特技自行车等等,再加上大方的着装风格,甚至问候人的方式,手势,俚语和俚语:所有这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某个群体内部的语言行为体系,从而产生了认同感。

隔着大洋,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曾经的“地下”文化已经逐渐落地。尤其是近几年,抛开综艺节目的助推,你只需要看看国内最常见的小县城的年轻人服装店,快速看看他们的购买风格——近两年来,宽松的嘻哈风特别多——你大概就能知道潮流在哪里悄悄下沉了。

对于90后在中国长大的年轻人来说,说唱、街舞、涂鸦都不是陌生的词汇。90后的童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兴起。00后、10后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大到北上广,小到县城、城乡结合部。即使这一代年轻人没有“吃过猪肉”,也或多或少“见过猪跑”——比如我在周杰伦的歌里学会了唱一首说唱,比如偶然听到一首MC热狗和鸡蛋城堡的说唱歌曲《没有早餐是一个人》

90后的中国城市,纯粹的底层叙事其实并不多见。Hiphop文化传入中国时,随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先富后富”的鼓励,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兴起和普及,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总的来说,是一场经济的上扬、信息的交流、多元文化的繁荣这一点,从中国第一代hiphop“六先生”口述中频繁提到的现象,如外贸走私服装市场、迪斯科舞厅盛行等,也可以看出来。

在温饱问题普遍解决的背景下,hiphop更像是中国年轻人的时尚文化之一。被hiphop文化吸引的年轻人大多来自信息相对开放的城市或城乡结合部、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或以上。他们的故事很少真正关注生存的苦难,而是他们能否有尊严地生活——比如,世俗观点与自我坚持之间的紧张关系,个人梦想与现实压力之间的纠结,以及重男轻女等家庭内部的矛盾——所有这些其实都远远高于潜在的需求。

中国的Hiphop故事,源于兴趣和爱情,远不止于绝望的贫穷、抑郁和逃避暴力的欲望。这就是说唱歌手GAI的低级叙事一度俘获众多人心的原因,也是hiphop在国内相对“落地”且更受欢迎的来源。

“这个!这是《街舞》第二季剧照

相同的根,不同的生活

虽然关于hiphop的“流行”、“落地”和“商业化”有很多争议和鄙视链,但违反直觉的是,当被问及商业和hiphop文化的关系时,几乎大多数街头文化参与者肯定会告诉你,hiphop并不排斥商业。历史确实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hiphop席卷西方世界,“在商业媒体的帮助下被主流文化所吸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这种民间音乐形式已经成为主流音乐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转一圈就能创造数千万张的销量,hiphop音乐也成为美国娱乐圈的主要创收家庭。”

商业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把挣扎在底层的人们从贫困和歧视中拉了出来。类似的故事在今天的中国也在发生,但有趣的是,不同街头艺术形式的发展状态其实是不同的。

最近,hiphop文化在中国重新掀起了热浪,从2016年席卷而来的“中国Hip Hop”开始。这档几乎是当年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当街小巷响起说唱的时候,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唏嘘。而“地下”说唱“六先生”会在采访中与“嘻哈”划清界限,说明他是一个纯粹的嘻哈;在节目中反复说“和平&爱”的玩家,先是来了一波公众对偶像玩家的不满,然后在微博上互相放狠话,不断升级的矛盾还在徘徊,直到游戏结束。

Diss是说唱文化中固有的一种机制,“以示尊重”,被diss过的人也可以用“diss回”来回应,但这种诉诸语言的过程通常会失去两面性。有时候,刻意制造的矛盾和冲突不能排除是对hiphop文化中常说的“真相”的肤浅曲解,而真人秀节目也与它们达成了某种共谋——综艺节目巧妙地利用这些矛盾,制造热点话题。

然而,在风口浪尖上,街舞节目很快就遭遇了相关部门的重点监管。一时间,两大双冠王都火了没能逃脱自己的命运,PGONE曝出丑闻,GAI转型为正能量说唱...因为说唱行业还不成熟,市场小,说唱歌手的整体情况改善有限。刚刚浮出水面的说唱需要以更积极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另一部分则重新转入地下。

相比之下,“这个!是《街舞》节目中舞者的状态,但并不紧张。他们除了热爱嘻哈之外,还尊重游戏规则和对手,重视合作。导演陆伟和主持人廖波提到了类似的原因:街舞是一项门槛很高的运动。”舞蹈时代到了。跳了很久的人和只跳了两三年的人一眼就知道了。没有五年十年的舞蹈年龄,除非你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舞者,否则你根本上不了节目。”陆伟说。作为一项注重锻炼身体力量和控制力的运动,大部分职业舞者都保持着自律意识和信念,每天练习舞蹈、健身、授课、排练、录制视频,而这些舞者在日常生活中却相当有规律和社会化。

更重要的是,与说唱相比,嘻哈有着更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和群众基础。这是一张由官方力量、商业资本、流行趋势交织而成的网络——逐年扩张,下沉到各个城市的街舞培训市场,被纳入中国舞蹈家协会分级体系,建立各级街舞赛事和国内外交流,甚至国家体育政策的推广。2024年,地板舞将成为巴黎奥运会的一项赛事。这些标准化的措施都给了舞者选择职业道路的可能,也让街舞在中国越来越“落地”和流行——街舞原本是街舞,现在变成了工作室舞。

至于滑板、特技自行车、beatbox等。,他们停留在小众圈子,这显然是由于大众媒体尚未介入、技术门槛高以及受众少等因素造成的。这与艺术形式本身的特点有关,也与hiphop漂洋过海后遇到的大环境有关,但可以大胆预测:或者现有资本正在走向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

热血街舞团剧照,x战警

从亚文化到部落文化

无论大众还是少数民族,正如苏嘉达·费尔南德斯在《靠近边缘——寻找全球hiphop一代》中所说,2000年后,hiphop“在两种文化中都有一席之地”,“它的主要魅力体现在大众文化中,而少数民族文化才是它真正的驱动力。”无论是说唱还是嘻哈,综艺节目对大众的普世理念,只能来自于他们的精神内核——爱、平和、尊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亚文化是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主流文化的预测和雏形。”这是持肯定立场的学者的观点之一。对他们来说,像hiphop这样的青年亚文化,虽然与众不同,但并不总是意味着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和对抗。它同时被限制和适应,同时又被引导和异化。它也会在不断的变化中有选择地识别和传承主流文化。

在后亚文化研究者看来,当代青年世界所谓的“主流/亚文化”概念可能已经过时。青年团体根据他们的兴趣组成了一个小的“部落”团体。部落内部有共同的风格、品味、时尚、行为和仪式。部落之间有交集、排斥和宽容。就像网上各种主题的论坛一样,没有绝对的权威。曾经被主流认可的标准化生活模板正逐渐被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许,正如很多热爱hiphop文化的人所希望的那样,所有的“街道”依然是街道,但它们不能再只是街道——它们将成为共同的爱,愿意追求的人最终将拥有爱自己所爱的自由。

参考文献:黄著《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陶东风、胡江峰译《亚文化读本·贴近边缘——寻找全球嘻哈一代》,苏嘉达、费尔南德斯、周佑译,桑顿《部落文化》等。

汉字媒体的领导者

为读者提供风格和智慧

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历史保留一份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