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历史课发表了一份来自媒体的文件,声称孩子读三字经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原因有以下两个:
1.当代很多识字教材,无论是编写理念还是教学效果,都远远优于三字经。2.三字经传达的“义”中有很多糟粕。
然而,这两个原因,就像郭采洁所说的,都不是物质上的爱。它们不需要被风吹动,几步就散了。
三字经,上海墨海图书馆,1857年版
1三字经不是识字课本
首先,现在有多少家长和老师把三字经作为孩子的识字课本?
因为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有教授素养的功能,完全没有必要在三字经中以主持人自居。
我在JD.COM上搜了“三字经”的书,几乎所有的“三字经”书都把“儿童国学启蒙”作为封面上的引子词之一,没有一本是儿童识字课本。认为现在的三字经不配做儿童识字课本,就像我说的苹果手机不配装安卓操作系统一样,是一个伪命题。
再者,现在很多识字教材,在编写理念和教学效果上,真的远远优于三字经吗?
以某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笔者表示其中的文字贴近儿童生活,兼顾知识性和游戏性,并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远胜于作为识字教材的三字经。笔者可能认为现在出版的《三字经》还是线装书,排版还是竖排字。要知道《三字经》很多版本都是为儿童设计的,不仅配备了精美时尚的彩色手绘插图,还有贴心翔实的翻译注解。相反,现在很多小学语文课本都有很多常识谬误和不适合孩子的课文。比如曾经被笔者批评的偷织女衣服的猥琐牛郎,又回到了语文课本上。
况且,即使现代很多识字课本都很优秀,也绝对没有必要完全抛弃三字经。
孩子的教育不是零和游戏,一定是二元对立。孩子在课余时间读三字经,除了学习现代识字课本,还有什么不好?而且,三字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小学读物。现在的孩子要想学习传统文化,不应该从三字经开始,而应该从四书五经的经典开始,读起来让人感觉很爽。
三字经版本中的插图
2三字经的“义”不是糟粕
本文认为,三字经所传达的“义”中有许多糟粕,但文中所举的例子无一经得起推敲。
一个是“蔡文姬,他能分辨钢琴;谢道韫,会唱歌;他是女人,聪明;男人,当警察”,这些女人这么厉害,你们男人应该努力,笔者认为这明显是对女性的歧视。
说实话,我真的看不出它歧视女性,至少不“明显”。即便如此,在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目光短浅,所以学不会”、“女子目光短浅,所以不用担心”的时代,三字经中的这段话真的可以说是男女非常平等了。如果非要挑毛病,我可以在任何一本书里找到几个政治上不那么正确的词。
我认为,按照作者的标准,中国古代大部分名人明显歧视女性,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而且,因为古籍很少装满水,所以应该扔进干燥的垃圾场。
《诗经》中有“乱从天而降,从女而生”,不可读;《周易》中有“干阳之雄,上主之下,尹坤之女,下主之下”的说法,故本书不可读;在孔子的《论语》中,“只有妇孺难养,近者不如,远者心怀怨恨”,无法解读;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与治家》有“妇人之性,宠子虐女之率”,不能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兄弟如兄弟姐妹,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还能缝,手脚断了,还能安然继续?”这本书不能读;
国外很多著名的国家也明显歧视女性——荷马的《奥德赛》有“说话是男人的事”,读不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各种欲望、幸福和苦恼都出现在被称为自由人的儿童、妇女、奴隶和大量的劣等人身上”,这是无法解读的;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毫无疑问,女孩有时会不择手段地用诡计来勾引男人,这真的很卑鄙”,这本书不能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说:“你想去找一个女人吗?别忘了带鞭子!”这本书不能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有“脆弱!你叫女人!”这本书不能读;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说“女人的智力完全没用”,嗯,真的读不懂。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代女权主义兴起之前,全世界的女性都受到了歧视。借用李达在1919年写的《论妇女解放》中的一段话:“世界妇女的历史,很大一部分是被男人征服的历史。这一时期,道德、风俗、法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东西都有,女性的地位都在男性的下层。男人就像神和主人。”
女性受歧视,是前现代人类社会的客观普遍现象。所有的古代文化或多或少都有歧视女性的痕迹。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刻意不让孩子接触到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就是掩耳盗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正确的做法不是回避,而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到男女平等的合理性。让男孩学会尊重女性,让女孩学会自尊自爱,让男孩女孩意识到女性的生产力是世界上最大的创造能量,埋没女性的才华将是人类社会的巨大损失。
而且,作为成年人,我们其实大大低估了孩子的主动性。我们过于相信“父母教孩子什么,孩子学什么”,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主动性和父母在中间的调节作用。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上小学的时候对《水浒传》非常痴迷,但是因为书中情节的影响没有去上学,但是李悝jy拿着两把斧头上街杀了四方。
项的三字训诂
对于儿童教育而言,我们讲的是历史上明显优于女性的故事,还是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故事所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叙述者是将某种行为或特征描述为个体的自主选择还是基于性别的行为。
另外,其实作为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童书只是塑造孩子价值观的一小部分。对孩子影响比较大的,其实是孩子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观察到的东西,比如父母之间的相处,父母和周围人对事件的看法。
这一点,电视剧《万事大吉》可以作为例子。主人公的母亲重男轻女,不喜欢自己的母亲,因为她小时候接受过这种教育。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行为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影响远远大于几本童书。
因此,在期待下一代在性别平等问题上“有进一步进展”的同时,也要正视当下的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反思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性别权力结构的环境。选择一本绝对“正确”的童书是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全部。下一代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以及面对的未来,不一定会走父母既定的路线。
而且,作者似乎已经忘记了《三字经》开篇孟母的三个乐章的故事。
作为一名女性,孟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有这样的模式和洞察力。这不是对女性价值的肯定吗?那你为什么非要“蔡文姬,会分辨钢琴;谢道韫,会唱歌;他是女人,聪明;男人,当警察”这句话如上线?如果你想这样上线,《红楼梦》里的男主角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看到女儿就觉得轻松,看到男人就觉得又臭又臭。”这句话不是明显歧视男性吗?按照男女平等的政治正确原则,《红楼梦》这本书也应该批判吗?
本文给出了第二个例子,“唐,方七岁,他是神童,他是正字法人物,虽然他年轻,他是一个官员,他渴望在年轻时学习。”作者认为这段话有两个方面不合适:
1.榜样教育不应选择极端情况。像“柳岩七岁当官”这样罕见的特例,孩子很难产生共鸣。2.以做官来说服学生是不合适的。柳岩入仕后,受到赏识,为唐玄宗牺牲的人民和财富致悼词,进行政治投机,能够上位,手段不光彩。
事实上,作者过度解释了这一段的本意。这个柳岩青年成功的例子只是告诉你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而不是教你像他一样搞政治投机。
而且人家就算是搞政治投机,也是因为人家的文章呈现给皇帝的文采,所以才不得不享受皇帝的赏识。《长安最长的一天》中的终极Boss徐斌,每年都会写诗,劝诫达官贵人,但因为文采不佳,没有达官贵人愿意理会他。所以,你表面上看到的是,人们写文章奉承皇帝,然后才能出道。事实上,皇帝对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很感兴趣。
另外,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从大的轨道去评价,而不是执着于那些小的行为。俗话说:“大德不超闲,小德可进可出”。
毫无疑问,柳岩不仅是一个年轻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管理世界的有能力的部长。到了时代,他担任彭源太守,转任甘肃、州刺史,转任河南尹,成为晋朝财政部侍郎,也是帝国的官员。他率领铸钱使、燕铁使,在安史之乱后为唐朝的统治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元762年,被任命为靖侍郎,主管财政。当时唐朝经济非常萧条。柳岩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开源节流的有效措施,逐步完善了财政。可以说,是柳岩不断为没落的大唐续命,完成了张小静、李泌都无法完成的理想。
请问这种政治家风度被三字经树立为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有什么不好?不是向学习,而是向被枪杀的懦弱宰相杨学习吗?
3三字经的概念绝不简单粗暴
作者还认为,《三字经》中的许多概念是“在不提倡科学理性的时代,由‘日常经验’创造出来的,只应留在思想史中,对今人毫无价值,是不需要学习的东西”。
比如“最典型的一个就是‘三才’——‘三才、天地人’的‘三才’概念”,它源于《周易》,但却是先民对世界非常简单粗暴的认知。今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宇宙的起源到细胞的构成,早已超越了粗糙的先秦时期,世界观早已突破了所谓“三才”的局限。继续向学生灌输“三才”观念显然已经过时。"
作者显然混淆了《易经》和《易经》。易经原本是一个古老的占卜学,可以说是先民对世界简单粗暴的认知。然而《易经》到了商周时期,被周文王整理注释,从占卜的范围变成了“天人之际”
此后,它成为继《孔子研究传》之后百家学术思想的源头。《周易》博大精深。它是所有中国经典之首。为什么简单粗暴?
耿健画《周文王监狱里的周毅》
建议作者先搞清楚《易经》和《易经》的区别,否则名字不规范,字不通顺,那是不可能的。
况且今天的人类已经比古人更了解这个世界了,这是现代人的一种傲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是,世界各地的人类都开始意识到整体、自身和自身极限的存在,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他们开始调查根本问题。通过在意识中认识自己的极限,为自己设定最高的目标,对自己的深刻和超越的存在感到绝对。
最后,笔者说,其他三纲五常,如“夫妻相从”、“王相敬、臣相忠”,无疑是糟粕。“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强调君、父、夫为臣、子、妻的主体地位,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但是,在三字经中,“夫妻相从”、“夫妻相从”、“君王相敬如宾、大臣相忠”这几个字是读不出来的。
尤其是“陛下恭敬,臣臣忠厚”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双向关系,即君主要尊重臣子,臣子要忠于君主,而不是单方面要求臣子“你要我死,我就得死”。
如果不拘泥于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君”“臣”这样的字眼,将其转化为我们更容易理解的职场关系,上级要尊重爱护下级,下级要忠于职守,这可以算是职场基本伦理,似乎也可以理解。如果这些伦理应该被上级反对,甚至鼓励不尊重把失职视为“自由平等”的下属,那么很多人类组织根本无法运作,更不用说现代精神了。
正如《三字经》开头的“立命,性本善”来源于孟子的性善论,“尊君忠臣”也来源于孟子的君臣思想。孟子在《离娄》中说:“君视臣为兄弟姐妹,则臣视君为心;如果你把我当成狗和马,那我就把你当成中国人;如果你视我如粪土,那我就视你为敌人。”。
因此,在《三字经》看似通俗易懂的文字背后,其实是古代先贤思想的结晶。有鉴于此,我们成年人,而不仅仅是孩子,可以把三字经作为国学入口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能听懂每一个字,就能打通儿童历史的经典。
让孩子学三字经真的不傻。
真正愚蠢的是,我们相信别人写的和说的。
参考文献:
王主编《周易》,台湾省商务印书馆,2009年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岳麓书社,2010年版
吴吴晖回写唐代理财家柳岩,中华书局,1980年版
《孟子》,王主编,台湾省商务印书馆,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