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谁领导的 杨天石:谁才是辛亥革命真正的领导力量

栏目:游戏 2021-10-07 09:36:22
分享到:

1911年百年,辛亥革命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百年,但这场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似乎还可以讨论。例如,多年来,人们把辛亥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其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然而,缺乏严肃、充分和有力的论据,很少有人要求这样的论据。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真理,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西方,推翻君主专制原本是资产阶级的任务,但中国的辛亥革命却不完全一样。第一,这次革命的目的之一是反对满族贵族集团,这具有种族斗争的意义,这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第二,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在于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救国救民成为当务之急,这不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所做的;第三,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面临着专制制度、封建贵族等敌人。然而,在其革命成功、资本主义发展之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新的对手站在它的身后,那就是早期的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鉴于此,中国革命者试图避开资本主义的未来,或取其“好果”,避其“坏果”,控制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没有提出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强有力的政策。在这方面,他们跟不上清廷推行的“新政”。关于这一点,读者只需将新政时期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多法令进行对比,便不难理解。当然,他们的一些政策,比如实行“土地权利平等”、征收单一的地价税、免除其他税种,都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然而,当时的革命党人却认为这是消除贫富差距、造福全民的好办法。我认为,就这次革命期间提出的动员口号而言,革命党的主观愿望是使革命成为种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位一体的革命,但革命党所期待的“社会革命”却始终没有实现。因此,就这场革命的实际内容而言,它是一场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君主专制的爱国民族民主革命。

起初,这场革命的领导权是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后来干脆省略了小资产阶级,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幸的是,中国资产阶级并没有争取这种说法。纵观辛亥革命的历史,资产阶级似乎只热衷于收回权利运动等爱国斗争和宪政运动等体制内改革,而对体制外革命不感兴趣。他们宁愿追随康有为、梁启超和袁世凯,也不愿追随孙中山..有鉴于此,有学者不得不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阶级:上层阶级和中下层阶级,辛亥革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阶级领导的。然而,客观历史事实并不支持这种说法。历史学家分不清这两个阶级是如何划分的,他们的代表是谁,他们的经济地位如何影响他们政治观点的划分。客观事实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只有一个不发达的弱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只支持一个政治主张,走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君主立宪道路。只有当革命即将爆发或已经在全国爆发时,资产阶级和“立宪派”绅士才逐渐地、部分地转向革命。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实际上是一群青年学生,包括留学生或中国新学校的学生,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新知识分子。据统计,到1905年,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只有八九千人;到1910年,中国新建学校在校生超过150万人,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这些人不同于中国社会的传统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就能取得进步。在思想文化结构上,他们不仅加入了声、光、化学、电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还加入了17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发展起来的民主甚至社会主义的元素。他们上学或离校时成为职业革命家,或以抛笔从军,成为“混进”部队的职业官兵,而另一些人则“得其笔,作其刀,作其枪”,成为投身新文化事业、办报、办学、办出版社、当记者、当教师、当文人的脑力劳动者。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根据人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人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人获得社会财富的途径来划分阶级。这些革命者大多还没有进入社会经济结构。人们根据什么对它们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思想和世界观?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中有人向往“社会主义”,主张“社会革命”!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前,孙中山就访问了比利时的第二届国际执行委员会,要求接受他的政党,称“中国社会主义者应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各种弊端”,“工人不必遭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在《人民日报》的刊发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回到欧美资本主义的老路上去。他说:“近段时间,有远大理想的人失去了嘴唇,但中国比欧美强大。然而,欧洲和美国更强大,他们的人民真的很穷。看到大联盟的罢工和无政府主义党、社会党一起火了,社会革命也就不远了。我们国家虽然可以在欧美追溯,但仍然不能幸免于第二次革命,那些追求最后一点痕迹的人永远一事无成!”朱之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曾经大骂资产阶级是“劫贼”。后来,孙中山还大骂资本家“没良心”、“以镇压平民为己任”、“对人民的痛苦完全不负责任”。把大骂资本家的思想家指定为“资产阶级”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学者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果指定孙中山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定会跳起来反对。”孙中山在去世前说,他想当“工人主席”。如果指定孙中山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我想他不会跳起来反对,但如果指定他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我估计他会跳起来反对。列宁在分析俄国革命时,曾经分析过俄国的“三代人物”。第一代是十二月党、赫尔岑等贵族知识分子,第二代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人民意见党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者”,第三代是“无产阶级”。由此可见,列宁并不认为“既没有资本也没有资本”,在政治舞台上除了这两个阶级之外,没有其他阶级或阶层。毛泽东在分析五四运动时,认为五四运动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开始时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他没有说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似乎没有历史学家或其他人对此做过任何判断。那么,我们有什么好的理由来论证五四运动之前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呢?

在《人民日报》与《新人民丛报》的论争中,梁启超主张实行“有限选举”,反对给予储粮不足、目不识丁的“穷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他看来,如果穷人和大老粗加入议会和政府,那么“不知道会恢复什么样的议会,恢复什么样的政府”。相反,革命者主张没有任何财产或文化限制的“普通选举”。被问及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为什么这个家庭没有资格成为议员。“仍然是眼睛和脚,仍然擅长听和看清楚。只是因为缺少这个区域,你不能有这个权利。我不知道为什么。”值得指出的是,孙中山很早就鄙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1906年,他在东京《人民日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在这场革命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民族国家,而且要做一个社会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孙中山在这里提到的“民族国家”或许可以理解为资产阶级国家,但“欧美鞭长莫及”的“社会国家”又如何呢?联系他所主张的“社会革命”,难道不应该理解为孙中山追求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权吗?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他一方面肯定美国和法国是“共和国的先进国家”,但同时又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说:“两国的政治掌握在大资本家手里。”"英美宪政,富人享受,穷人无罪."1915年11月,他致信第二国际,请求派人帮助他“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孙中山更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民族理想:“现代国家的所谓民权制度,往往是资产阶级专有的,适合作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如果国民党的民权主义被普通平民分享,那就不是少数人的收入,而是私人的。”

在资本问题上,梁启超称赞资产阶级是“国民经济的脊梁”,认为中国应该“以奖励资本家为主”。为了与外资竞争,应该有大资本家,信任垄断集团。革命党人主张实行国计民生主义,把一切操纵国计民生的大企业都掌握在国家手中,把国家变成大资本家。他们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不仅要考虑资本家的利益,还要忽视别人的利益。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财富分配问题,以免出现欧美社会贫富吊死,劳动者下地狱的局面。无论我们今天如何分析这些论点的优劣,这些情况至少可以说明,梁启超等人是在为资产阶级说话,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革命者是在为广大人民说话。考虑到当时的革命者奉行的是与君主专制相违背的“共和”制度,自称“平民”,称自己的革命为“平民革命”,我认为把这些革命者称为“共和知识分子”或“平民知识分子”更为合适。

本文摘自杨天石的《帝制的终结》。